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得了“瘊子”如何護理

括括三歲了, 前胸和後背長了一片一片的小顆粒, 不痛不癢, 按壓無水分, 醫生診斷說是“傳染性軟疣”(瘊子), 並用鑷子把疣夾掉了, 但後來又有新的長出來了。 那麼, 媽媽應該怎樣護理長“瘊子”的寶寶呢?

養育誤區

看到寶寶身上有少許“瘊子”時, 一般不會引起媽媽足夠的重視, 也不知道是傳染性的, 有的在家裡自行抹點碘酒, 沒有及時控制病情。 等到全身都是“瘊子”時, 才去看醫生, 給寶寶增加不少痛苦。

專家支招

瘊子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 可以通過皮膚的微小破損自身接種傳染, 從而越來越多。 那麼,

Advertisiment
怎樣治療和控制“瘊子”呢?媽媽可以嘗試以下做法:

講究個人衛生是預防軟疣的關鍵。 傳染性軟疣是通過接觸傳染引起的皮膚病, 主要是通過共用浴巾、浴池、抓癢等傳播的。 因此, 媽媽帶寶寶洗澡時不要洗共用浴池, 用寶寶專用毛巾, 遠離病源以防染上病毒。

·偏方一:一旦傳染上軟疣也不要大驚小怪, 除了及時看醫生外, 還可以用香蕉皮敷在軟疣表面, 使其軟化, 並慢慢脫落, 直到痊癒。 可以多次敷用, 治好後一般不會復發。

·偏方二:雞蛋洗乾淨後, 用針在蛋殼上輕輕地紮幾個小眼, 放在酒杯裡, 用醋浸泡24小時, 把雞蛋與醋一起煮熟吃下, 連吃三天, 這是一個療程。 如果傳染性軟疣較多, 可以再吃三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