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循環系統急症速查手冊

急症表現1:心搏驟停

心搏驟停是臨床最危急的疾病狀態, 外傷、中毒、心臟疾病等疾病以及電擊、溺水、氣道異物等意外事故, 均可引起心搏驟停, 必須採用急救手段爭分奪秒搶救。

救治措施:

對心搏驟停患者, 必須及時發現就地搶救, 凡突然昏迷、伴大動脈搏動或心音消失者, 即可確診。 對可疑病例應先進行復蘇搶救, 其中應在現場進行的搶救步驟如下:

1通暢呼吸道: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嘔吐物及異物。 頭部輕度後仰, 抬高下頜角, 使氣道平直。

2人工呼吸:用人工方法維持通氣, 與心臟按壓同時進行。 口對口呼吸法基本要領為:

Advertisiment

Step1:施救者位於患兒一側, 用手將寶寶下頜向前上方托起, 如果患兒為較小嬰幼兒, 應將手置於寶寶頸後, 使其頭略後仰即可。

Step2:施救者一手的拇指、食指捏緊患兒鼻孔, 其餘手指置於患兒前額部;深吸氣後, 對準患兒口腔將吸入氣體吹入, 患兒上胸抬起即停止吹氣, 立即放開患兒鼻孔, 由於胸廓和肺的彈性回縮作用, 可自然出現呼氣動作。

Step3:重複上述步驟。 嬰兒可30~40次/分, 吹氣應均勻。

3胸外心臟按壓法:施救者將手掌重疊于患兒胸骨中、下1/3交界處, 關節伸直, 借體重、肩臂之力垂直向患兒脊柱方向擠壓, 使胸骨下陷3~4釐米, 然後放鬆;下壓與放鬆時間相等, 擠壓用力不可過猛;對嬰兒、新生兒多採用雙拇指按壓法;心臟按壓頻率大致為嬰兒120~140次/分,

Advertisiment
幼兒100~120次/分, 年長兒80~100次/分。

急症表現2: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覺心跳、心慌並有心前區不適感。 心悸可因心臟本身病變、循環系統以外的疾病或藥物等其他因素影響所致。

1經常性心悸多見於慢性疾患, 如心力衰竭、甲亢、房顫、貧血等;陣發性心悸多見於室上性心動過速、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等;偶發性心悸多見於過早搏動。

2勞累後發生心悸, 多為心臟病患者;情緒激動時心悸, 多為神經官能症患者;無明顯誘因而發生心悸, 常為室上性心動過速者。

3突發突止性心悸, 多為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悸持續時間長多為慢性病。

4心悸伴勞累後氣短、水腫、不能平臥, 多為心臟病;伴蒼白、無力、頭暈, 多為貧血;伴多食、多汗、消瘦,

Advertisiment
可能是甲亢;伴嘔血、便血常為失血;伴劇烈嘔吐、腹瀉, 多為脫水所致。

發生心悸時, 家庭護理要點為:臥床休息,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必要時吸氧, 迅速就醫。

急症表現3:心包積液

心包積液是指心包腔內液體量增多, 可分為以下4個原因:

1心包積水:多見於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低蛋白血症。

2心包滲液:主要是急性心包炎所引起。

3乳靡心包:常由外傷性胸導管損傷破裂、胸導管阻塞(腫瘤、結核等所致)或淋巴管擴張引起。

4心包積血:常見病因有心臟和心包創傷、冠狀動脈破裂、各種出血性疾病、惡性淋巴瘤等。

心包積液患者需要去醫院做詳細檢查並明確診斷, 根據病因採取專業的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