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寶寶經常發脾氣, 你是否為此頭痛不已?有時根本猜不透他發脾氣的原因!不要著急, 來聽聽小寶寶的心聲吧!小編為您介紹3種家長經常誤會的孩子發脾氣的情況及對策。
兩三歲的小寶貝莫名其妙發脾氣, 是令父母頭疼的事。 其實, 他們是有正當理由的, 只不過你猜不到而已。
來聽聽小寶寶的心聲:
昨天我又跟媽媽鬧崩了!其實就是為了一點兒小事:我只是想讓她幫我把櫥櫃上的小木槍拿下來, 可她怎麼也不能理解我的意思。 我實在是氣急了, 而她又覺得我莫名其妙, 於是也發火了。 別提了,
Advertisiment
心聲一:
我發脾氣, 是因為——我想要這個, 可是我怎麼就跟你說不明白呢!
和昨天的事差不多。 還記得那天吃早飯的時候, 我其實是想吃那個被你們叫做“乳酪”的東西並且把它抹在麵包上, 然後再吃一點兒香腸, 然後再喝媽媽給我準備的牛奶。 可是我不僅說不出來那個叫奶什麼的東西到底叫什麼,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向媽媽解釋, 我不是不想喝牛奶, 而是最後再喝。 我拼命地指冰箱說“奶~”,
Advertisiment
所以, 我覺得這個時候, 媽媽你最好能更加耐心一點地傾聽我。 讓我知道你的確在認真地對待我的期盼和請求。 如果你實在是從我的嘰裡咕嚕或者手勢動作中, 猜不出我究竟要什麼的話,
Advertisiment
心聲二:
我發脾氣, 是因為:你為什麼就不懂, 這件事我想要自己做?
有一天爸爸說要帶我去接媽媽下班, 然後去他一個朋友家玩兒。 他叫我洗洗臉, 我很高興可以趁這個機會“玩玩兒”水。 我剛拿下毛巾, 爸爸就一把搶過去, 投濕毛巾給我擦了一把臉, 就叫我去穿鞋。 系鞋帶是我新學會的。 我特別enjoy把它們繞來繞去, 然後就系在了一起的那種成就感。 我剛穿上一隻鞋, 比劃好了鞋帶的長短, 爸爸又過來三下兩下把我的鞋子給系得又整齊又牢固。
Advertisiment
所以, 我覺得這個時候, 爸爸你最好能提前多一些時間, 讓我們開始準備出門, 這樣你就不會因為嫌我慢而什麼都幫我做了。
Advertisiment
心聲三:
我發脾氣, 是因為:我不喜歡改變, 不喜歡別人破壞我的“規矩”
睡醒了午覺, 我興奮地還想繼續上午的遊戲:和我的熊熊、兔兔們過家家!當我來到小桌子邊:啊!什麼都沒有了!小碗小盆, 熊熊和它看的書, 還有坐在小木車裡的兔兔!這時, 新來的那個被大人們稱為“保姆”的姐姐, 笑眯眯地走過來對我說:“果果, 你看姐姐把你的玩具都收到抽屜裡去了, 乾淨吧?”我怒氣衝天, 沖著她一通歇斯底里地喊叫和揪打, 她真討厭!把我精心擺好的熊熊和家給弄沒了!而且它們就是被放在這兒的,不是要收到抽屜裡去的。這是我的規矩!爸爸媽媽罵我不乖,還說我對人不友好!我真是冤枉啊!大人們永遠不能理解,這些生活中積累起來的習慣和規矩,東西的擺放、睡覺的床鋪和時間、吃飯的時間以及自己專用的可愛餐具等等,每天看似例行公事的生活細節,其實對我們小孩兒來說,更多地意味著一種有規律的生活的平靜和可以把握的安全感。你們也許覺得我其實還很小,哪兒有那麼多事兒。可是我也是個人,我也已經有自己的一套了呢!那些改變會讓我緊張。
所以,我覺得,爸爸媽媽還有姐姐,你們最好能夠理解我這種心理。在我長大到能承受更多變化的時候,再讓我學著適應吧。我還是更希望到點就睡覺,睡在我溫暖的小床上;到點就吃飯,哪怕不在外面玩兒太久;如果你們覺得我的玩具放得太亂,能不能跟我商量著收拾,不要給我太突然和絕對的改變,好不好?
給爸爸媽媽的小Tips
面對大發脾氣甚至製造出“颶風”或“地震”的寶貝,爸爸媽媽們一定不能也像小孩子一樣衝動或者情緒化,你在心中一定要有一些基本的認識和原則:
“我知道,孩子並不是故意就想惹惱我,只是這件事與他的底線發生了衝突,他才會生氣。我應該保持起碼的冷靜和溫和,還有理智。”“在孩子發脾氣或歇斯底里的時候,我需要做的是注意孩子在發怒的時候不會受傷,包括身體和心理。我可以試著轉移他的注意力,給他唱個歌兒,或者帶他出去散散步。孩子畢竟是善良可愛的。”
“當然,消除孩子即時的惡劣情緒是很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能説明他認識自己的情緒。其實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不會用語言來表達情感。所以,我應該利用這樣的機會來教他認識自己的情感。還要耐心地,準備用一段較長的時間來教導孩子,雖然我們都會有不高興或者難過的時候,但是我們不應該把它發洩得如此粗暴,要教會他學會控制自己,學會愛別人。”
她真討厭!把我精心擺好的熊熊和家給弄沒了!而且它們就是被放在這兒的,不是要收到抽屜裡去的。這是我的規矩!爸爸媽媽罵我不乖,還說我對人不友好!我真是冤枉啊!大人們永遠不能理解,這些生活中積累起來的習慣和規矩,東西的擺放、睡覺的床鋪和時間、吃飯的時間以及自己專用的可愛餐具等等,每天看似例行公事的生活細節,其實對我們小孩兒來說,更多地意味著一種有規律的生活的平靜和可以把握的安全感。你們也許覺得我其實還很小,哪兒有那麼多事兒。可是我也是個人,我也已經有自己的一套了呢!那些改變會讓我緊張。所以,我覺得,爸爸媽媽還有姐姐,你們最好能夠理解我這種心理。在我長大到能承受更多變化的時候,再讓我學著適應吧。我還是更希望到點就睡覺,睡在我溫暖的小床上;到點就吃飯,哪怕不在外面玩兒太久;如果你們覺得我的玩具放得太亂,能不能跟我商量著收拾,不要給我太突然和絕對的改變,好不好?
給爸爸媽媽的小Tips
面對大發脾氣甚至製造出“颶風”或“地震”的寶貝,爸爸媽媽們一定不能也像小孩子一樣衝動或者情緒化,你在心中一定要有一些基本的認識和原則:
“我知道,孩子並不是故意就想惹惱我,只是這件事與他的底線發生了衝突,他才會生氣。我應該保持起碼的冷靜和溫和,還有理智。”“在孩子發脾氣或歇斯底里的時候,我需要做的是注意孩子在發怒的時候不會受傷,包括身體和心理。我可以試著轉移他的注意力,給他唱個歌兒,或者帶他出去散散步。孩子畢竟是善良可愛的。”
“當然,消除孩子即時的惡劣情緒是很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能説明他認識自己的情緒。其實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不會用語言來表達情感。所以,我應該利用這樣的機會來教他認識自己的情感。還要耐心地,準備用一段較長的時間來教導孩子,雖然我們都會有不高興或者難過的時候,但是我們不應該把它發洩得如此粗暴,要教會他學會控制自己,學會愛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