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心裡的小九九

倘若孩子的心中存有困擾或秘密, 長期下來對自己本身或親子關係而言, 會造成哪些傷害?寶寶心裡的小九九?

我們都知道鮮奶有保存期限, 放久了終究會壞掉, 孩子內在的心情何嘗不是如此。 孩子不講出來不代表問題不存在, 如果父母不能去發掘並處理那些不舒服的經驗, 那麼負面的情緒永遠都在那裡, 甚至孩子可能會用自己不是那麼成熟的想法去解釋這樣的情緒, 例如:「媽媽可能是比較不愛我, 所以才抱妹妹不抱我」, 不斷加深對事實的誤解。

“哇……哇……”“好啦, 好啦, 別哭了。 ”“哇……哇……”“叫你別哭了, 有什麼可哭的,

Advertisiment
你說呀!虧你還是個男孩子呢。 ”“哇……哇……”

母親拚命想辦法不讓孩子哭, 可是孩子卻越哭越起勁。 母親認為, 首先應該使孩子停止哭, 一切問題要等停止了哭以後再說。 可越這樣孩子越委屈, 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

兒童心理分析:

哭的行為是一種結果, 是某些問題表面化的結果。 既然有哭的行為表現出來, 內心裡一定有某種“感情”在活動。

把著眼點放在這一方面, 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比如, 有時是悲傷的感情在起作用, 有時因為寂寞的心情, 或者感覺到痛或熱而哭泣。 特別是愛哭的孩子, 哭, 基本上是由於想讓父母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依賴心理所致。

此外, 愛哭的孩子都是膽怯的孩子, 當受到小朋友的欺負, 不和他玩,

Advertisiment
不適應朋友關係或集體生活時, 就會哭起來。

總之,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 不要忘記愛哭的孩子, 多半是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 因此, 僅僅勸他停止哭泣的行為, 而不解決他內心的感情問題, 是止不住哭的。

媽媽的高招:

當孩子哭的時候, 不要只說:“別哭了。 ”而首先應該關心的是瞭解他為什麼哭, 哭的原因和心情。

然後, 對孩子的悲傷心情或氣憤心情, 總之是對孩子當時的感情, 表示同情、理解, 並把這個資訊傳達給孩子, 也就是說, 把孩子的感情回饋過去。

切記莫用大道理去批評, 而無視孩子的感情。 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 孩子的心情感到舒暢了, 其結果, 不僅停止了哭泣, 而且愛哭的毛病也會逐漸得到克服。

Advertisiment

孩子的嫉妒, 是對小夥伴中在智慧、名譽、地位、成就及其他條件比自己強或比自己優越的孩子懷有的一種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

孩子嫉妒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不許爸爸媽媽親近或愛別的孩子。

2、別的孩子取得了成功, 學習上有了進步, 或受到教師的表揚時, 認為自己不比他差, 不服氣, 對別的孩子中傷、諷刺、排斥等。

3、別的孩子比自己穿得好, 或玩具多, 或小夥伴多, 就打擊、嘲弄、疏遠, 甚至怨恨。

4、別的孩子沒有滿足自己的欲望, 就產生對立情緒, 或怨恨, 或採用另外的形式補償和替代, 如別的孩子不借水彩筆給他, 他就向別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 且不借給那個孩子玩, 以借此壓倒對方。

一般來說, 對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導,

Advertisiment
便可以變壓力為動力, 激發孩子發奮上進, 養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 相反, 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導, 就會影響健康成長。

對於好嫉妒的孩子, 家長應採取心理疏通並輔之以思想教育來消除。

1、對孩子嚴格要求。 鼓勵孩子勤奮踏實、積極進取、樂於助人;對於浮躁、損人利己的不足的行為要予以處罰、教育, 以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

2、對孩子的贊許、表揚要恰當。 既要實事求是, 又要使孩子承認自己的成功之中, 有周圍夥伴的貢獻和幫助, 而不可趾高氣揚, 好圖虛榮;同時, 要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 以防止孩子驕傲自滿, 過高估計自己, 藐視別的孩子。

3、激發孩子把嫉妒轉化為競爭意識。 使孩子在趕、超先進中調整自己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增強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 從而使壓力轉變為動力, 超越嫉妒。

4、教育孩子誠實待人。 要教育孩子心胸豁達, 不斤斤計較;學會設身處地, 將心比心, 理解小夥伴, 交流和溝通感情, 增強與小夥伴團結共進的氣氛。

現在的親子關係有個特質, 因為父母忙, 所以遇到問題往往只希望孩子趕快安靜下來, 久而久之孩子可能真的就不吵不鬧了, 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 其實只是把問題壓抑在心裡, 一旦有個刺激引爆了情緒, 父母往往會感到錯愕地問:「他為什麼反應這麼激烈?以前不是這樣的啊」。 有些父母痛恨孩子頂嘴, 但是在心理師看來, 會講出來就是好事, 至少表示孩子很會表達, 最擔心的反而是什麼都不願意說的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