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怎樣預防生痱?夏天天氣非常炎熱, 寶寶由於活動多容易出汗, 而痱子也會時不時從寶寶身體各個部位冒了出來。 寶寶怎樣預防生痱呢?
Advertisiment
夏天出生的新生嬰兒由於天氣炎熱, 寶寶哭鬧, 非常容易出汗, 同時新生嬰兒皮膚非常嬌嫩, 因此, 很容易生痱子。 痱子可形成小膿皰, 如果護理不當甚至會引發敗血症而危及寶寶生命。 所以, 媽媽要十分注意預防痱子的發生。
二十四氣節“芒種”過後, 炎熱的夏季到來, 痱子、褶爛等皮膚病考驗著寶寶嬌嫩的皮膚。 皮膚科醫師提醒, 給小朋友洗澡時可以加幾滴“十滴水”或用金銀花煲水加入洗澡水中, 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爽膚、預防生痱的作用。
痱子是一種皮膚急性炎症, 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 除手心、腳底以外都可發生痱子, 常發生在頭皮、前額、頸、胸、臀部、肘彎等皺褶易出汗的摩擦部位。 嬰幼兒由於皮膚嬌嫩,
Advertisiment
紅痱(紅色粟粒疹)
這是因汗液在表皮內稍深處溢出而成。 臨床上最常見, 任何年齡均可發生。 好發於手背、肘窩、頸、胸、背、腹部以及小兒頭面部、臀部, 為圓而尖形的針頭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皰疹, 對稱分佈, 有輕度紅暈, 自覺輕微燒灼及刺癢感。 皮疹消退後有輕度脫屑。
Advertisiment
白痱(晶形粟粒疹)
是汗液在角質層內或角質層下溢出而成。 常於高溫、暴曬後出現, 且多見於大量出汗、長期臥床、過度衰弱的患者。 在頸、軀幹部發生多個針尖至針頭大淺表性小水皰, 壁極薄, 微亮, 無紅暈, 輕擦之後易破, 多於1~2天內吸收, 幹後有極薄的細小鱗屑。
膿痱(膿疤性粟粒疹)
是痱子頂端有針頭大、淺表性的小膿皰。 臨床上較為少見, 常發生於皺褶部位, 如四肢屈側和陰部, 小兒頭頸部也常見。 表現為孤立、表淺、與毛囊無關的粟粒樣膿皰。 膿皰內常無菌, 或為非致病性球菌, 但潰破後可繼發感染。
對痱子“防”勝於“治”
陳醫生告訴記者, 痱子發生以後, 第二年夏季還容易發作, 尤其是生過痱子的嬰幼兒。 因此,
Advertisiment
預防寶寶生痱子需做好以下護理工作
1、加強皮膚護理, 勤洗澡, 保持皮膚清潔。 溫熱水最合適, 水溫太低, 皮膚毛細血管驟然收縮, 汗腺孔隨即閉塞, 汗液排泄不出, 痱子加重, 過熱則刺激皮膚, 使痱子增多。
2、勤剪指甲, 保持手部乾淨, 避免抓撓皮膚引起繼發細菌感染。
3、不要給孩子多搽粉類爽身護膚用品, 以免與汗液混合堵塞汗腺, 導致出汗不暢, 引起汗腺周圍炎症。
4、夏季要適當控制孩子戶外活動時間和活動量。
5、居室注意通風, 保持涼爽, 有條件的家庭應安裝空調。 多為孩子洗澡, 每日1—2次。
6、孩子衣著應寬鬆、肥大, 並經常更換。 衣料應選擇吸水、透氣性能好的薄棉布。 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光著身子, 以免皮膚受到不良刺激。
Advertisiment
7、給孩子多飲水,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8、如果出現膿腫應到醫院診治, 遵醫囑給予口服抗生素治療。
應儘量避免新生嬰兒大哭, 以防出汗, 並採取必要的降溫措施;勤用溫水給寶寶洗澡, 每天最好為寶寶洗澡和擦洗身體2次以上。 同時, 一定要待皮膚擦乾或晾乾以後再穿衣物, 要始終保持皮膚乾燥;如寶寶頭部生痱子, 可將頭髮剪短, 以減少出汗;如痱子已經形成小膿皰, 則需及時請醫生診治, 切不可用手隨意擠壓, 以免擴散而引起全身感染或引發敗血症;如果同時伴有高熱、拒奶、精神委靡、不哭等異常情況, 則可能已經發生敗血症, 這時必須立即到醫院予以相應的檢查及治療, 以防發生不良後果。
夏季氣候特徵是高溫高濕, 真菌、蟎蟲大量繁殖,會侵害寶寶嬌嫩的皮膚。不注意防曬,日光也會灼傷寶寶嬌嫩的皮膚。而因皮膚大量流汗,因清潔不及時所引發的皮膚病最為多見。寶寶的皮膚小恙是因何而起呢?不妨先辨辨症狀再找對策。
跟汗水有關的皮膚病
痱子、褶爛
寶寶出汗了,汗液浸漬不及時擦乾,或出汗不暢就會長痱子。家長可以看到寶寶的頸部、胸前、背後出現針頭大小的小水皰,晶瑩剔透。因為非常瘙癢,寶寶小手會不斷地搔抓水皰處。
現在的寶寶大多偏胖,這類寶寶在頸部、腋窩、腹股溝及臀溝這類身體有皺褶的地方會出現水腫性紅斑,紅斑上逐漸出現糜爛、液體滲出,這類皮膚病叫間擦疹,就是俗稱的褶爛,寶寶同樣會覺得癢痛不適,而搔抓哭鬧。
高溫高濕的環境,加上大量出汗也為真菌的生長繁殖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所以夏季易發念珠菌感染。馬萬里說,念珠菌感染與間擦疹長的比較像,要到醫院做些檢查才好區分。這種皮膚病同樣表現為頸部、腋窩、腹股溝及臀溝等處會出現水腫性紅斑,在紅斑上逐漸出現浸漬、糜爛,除此之外,皮疹的邊緣可有丘疹、白色皮屑。
對策:
上面三種皮膚病都跟汗液密切相關,減少汗液對皮膚的浸漬,就能減少這類皮膚病發病的機會。建議家長給寶寶穿寬鬆透氣能吸汗的衣服。寶寶流汗以後,立刻將它搽幹,皺褶部位撲上爽身粉。但是,女寶寶的腹股溝處就儘量不要搽爽身粉了,免得損害私處。
跟蟎蟲有關的皮膚病
蟎皮炎
溫暖潮濕的氣候有利於蟎蟲的生長繁殖,蟎蟲叮咬皮膚後寶寶會得蟎皮炎,這時,寶寶的軀幹部、頸部、上下肢屈側出現紅皰。看起來就像蚊子叮咬後留下的包,但是,顏色較為鮮紅,持久不退,上面還能看到水皰,這就是蟎皮炎。
對策:
我們的居處應當通風涼爽,避免過熱;衣物要勤洗勤換,避免滋生細菌、真菌;被褥單、貼身衣物曝曬,以消除蟎蟲。市中醫醫院皮膚科醫師曲永彬建議,如果寶寶得了蟎皮炎,家長可以幫他局部使用含爐甘石洗劑外擦,如果療效不佳或因搔抓而出現局部感染,應及時到皮膚科就診。
跟陽光有關的皮膚病
日曬傷
寶寶曬曬太陽是有好處的,太陽光可以促進身體中維生素D的轉化,幫助鈣質吸收。但是,如果帶寶寶曬完太陽回來,發現被曬部位出現水腫性紅斑,這是日曬傷。
對策:
寶寶需要曬太陽,則可選擇上午10:00以前,下午4:00以後,日曬時間以不超過15分鐘為宜,也可曬一會兒、到蔭涼處休息一會兒。
中午到下午4時最忌長時間曬太陽,因為這個時段陽光中的紫外線最強,會對皮膚造成傷害。如發現寶寶皮膚變紅、出汗過多、脈搏加速,應立即回家並給予清涼飲料或淡鹽水,或用溫水給寶寶擦身。此外,曬太陽時最好穿紅色服裝,因為紅色服裝的輻射長波能迅速“吃”掉殺傷力很強的短波紫外線,最好不要穿黑色服裝。
真菌、蟎蟲大量繁殖,會侵害寶寶嬌嫩的皮膚。不注意防曬,日光也會灼傷寶寶嬌嫩的皮膚。而因皮膚大量流汗,因清潔不及時所引發的皮膚病最為多見。寶寶的皮膚小恙是因何而起呢?不妨先辨辨症狀再找對策。跟汗水有關的皮膚病
痱子、褶爛
寶寶出汗了,汗液浸漬不及時擦乾,或出汗不暢就會長痱子。家長可以看到寶寶的頸部、胸前、背後出現針頭大小的小水皰,晶瑩剔透。因為非常瘙癢,寶寶小手會不斷地搔抓水皰處。
現在的寶寶大多偏胖,這類寶寶在頸部、腋窩、腹股溝及臀溝這類身體有皺褶的地方會出現水腫性紅斑,紅斑上逐漸出現糜爛、液體滲出,這類皮膚病叫間擦疹,就是俗稱的褶爛,寶寶同樣會覺得癢痛不適,而搔抓哭鬧。
高溫高濕的環境,加上大量出汗也為真菌的生長繁殖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所以夏季易發念珠菌感染。馬萬里說,念珠菌感染與間擦疹長的比較像,要到醫院做些檢查才好區分。這種皮膚病同樣表現為頸部、腋窩、腹股溝及臀溝等處會出現水腫性紅斑,在紅斑上逐漸出現浸漬、糜爛,除此之外,皮疹的邊緣可有丘疹、白色皮屑。
對策:
上面三種皮膚病都跟汗液密切相關,減少汗液對皮膚的浸漬,就能減少這類皮膚病發病的機會。建議家長給寶寶穿寬鬆透氣能吸汗的衣服。寶寶流汗以後,立刻將它搽幹,皺褶部位撲上爽身粉。但是,女寶寶的腹股溝處就儘量不要搽爽身粉了,免得損害私處。
跟蟎蟲有關的皮膚病
蟎皮炎
溫暖潮濕的氣候有利於蟎蟲的生長繁殖,蟎蟲叮咬皮膚後寶寶會得蟎皮炎,這時,寶寶的軀幹部、頸部、上下肢屈側出現紅皰。看起來就像蚊子叮咬後留下的包,但是,顏色較為鮮紅,持久不退,上面還能看到水皰,這就是蟎皮炎。
對策:
我們的居處應當通風涼爽,避免過熱;衣物要勤洗勤換,避免滋生細菌、真菌;被褥單、貼身衣物曝曬,以消除蟎蟲。市中醫醫院皮膚科醫師曲永彬建議,如果寶寶得了蟎皮炎,家長可以幫他局部使用含爐甘石洗劑外擦,如果療效不佳或因搔抓而出現局部感染,應及時到皮膚科就診。
跟陽光有關的皮膚病
日曬傷
寶寶曬曬太陽是有好處的,太陽光可以促進身體中維生素D的轉化,幫助鈣質吸收。但是,如果帶寶寶曬完太陽回來,發現被曬部位出現水腫性紅斑,這是日曬傷。
對策:
寶寶需要曬太陽,則可選擇上午10:00以前,下午4:00以後,日曬時間以不超過15分鐘為宜,也可曬一會兒、到蔭涼處休息一會兒。
中午到下午4時最忌長時間曬太陽,因為這個時段陽光中的紫外線最強,會對皮膚造成傷害。如發現寶寶皮膚變紅、出汗過多、脈搏加速,應立即回家並給予清涼飲料或淡鹽水,或用溫水給寶寶擦身。此外,曬太陽時最好穿紅色服裝,因為紅色服裝的輻射長波能迅速“吃”掉殺傷力很強的短波紫外線,最好不要穿黑色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