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怎麼樣算心理健康_怎麼知道寶寶心裡健康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怎麼樣算心理健康?如果你要問什麼樣的寶寶才算是心理健康?那我會毫不猶豫地答覆你“讓孩子像孩子!”很對家長太強求孩子做的像個大人所以導致孩子心裡不健康, 那麼, 寶寶怎麼樣算心理健康?

Advertisiment

如果你要問什麼樣的寶寶才算是心理健康?那我會毫不猶豫地答覆你“讓孩子像孩子!”爸爸媽媽們不能強求讓寶寶做全能的人, 什麼鋼琴, 舞蹈, 英語呀……樣樣都精通, 也能強求寶寶承擔維繫家庭的使命, 寶寶就是寶寶, 孩子就是孩子, 只有讓“孩子像孩子”, 這樣的孩子才算是心理健康的孩子!

日本一位作家黑柳徹子在其作品中曾經講述到自己淘氣的童年。 在作者小時候, 對鑽鐵絲這個遊戲很感興趣, 抬起帶刺的鐵絲, 從圍著鐵絲網籬笆院子的一頭鑽過去, 再鑽回來。 儘管她的裙子被卷起來了, 短褲也被鐵絲勾破了, 卻還依舊樂此不疲。

Advertisiment

黑柳徹子一年級時, 就因為嚴重干擾全班同學而被迫退學。 照我們的理解, 她可是一位典型的“問題兒童”啊!可貴的是, 她的螞媽沒有嘗試建議孩子換個遊戲, 也許我們會問, 這樣被大人“放縱”的孩子, 長大會怎樣呢?這位特別“淘”的孩子, 就是現在日本著名作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

什麼樣的孩子心理才算健康呢?最簡單的回答是“讓孩子像孩子!”我們既不要強求孩子做“超人”, 鋼琴、珠算、英語……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也不要指望孩子做“成人”, 承擔維持家庭團結的使命, 更不要把孩子養成“小小孩, 只會乖乖地做個“小寵物”, 沒有任何責任和義務的概念。

正所謂: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做父母的第一個功課就是等待,

Advertisiment
等待孩子慢慢長大, 要知道, 慢慢長成的果子最甜。 孩子小時候玩夠了, 長大了才能安安心心地做大人, 小時候未曾體驗的東西, 長大後有時會以衝動般的行為, 去嘗試那些未做過的“事”。

讓寶寶做寶寶, 讓孩子做孩子吧!沒有遊戲的童年算不算童年, 沒有嬉鬧的童年也是暗淡而灰色的, 兒童專家說過, 寶寶對活動遊戲的需要要比其對食物的需要更強烈。 遊戲和活動是保證寶寶心理健康的精神營養, 只有寶寶今天是一個快活的孩子, 那麼明天才可以變成一個快活的大人。

情緒不宜堵

對孩子來說, 產生情緒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當一個成人發脾氣的時候, 旁觀者常會知趣地離去, 或者以好言相勸。 然而,

Advertisiment
當一個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他受到的可能卻是訓斥, 甚至會因此而挨打, 這實際上是不公平的。

孩子在生活中產生的消極情緒, 應以適當的方式得以宣洩。 情緒一旦產生, 宜疏導而不宜堵截。 精神分析學派的奠基人佛洛德充分肯定了情緒疏泄對維護心態平衡的作用, 他認為, 講出一切來, 能減輕精神上的症狀。 當孩子遇到挫折或者感受到不愉快時, 讓他能不受壓抑地通過言語或非言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可以減輕他心理上的壓力。

哭是孩子情緒疏泄的一條重要管道。 幾乎沒有孩子沒用過哭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 在很多情況下, 哭使孩子在緊張狀態中變得輕鬆了一點。 有人說過, 最殘忍的事莫過於不讓孩子眼眶裡的淚水往下淌。

Advertisiment
這句話並不嘩眾取寵, 因為在這種情境下, 孩子只能強行壓抑自己, 其內心不良的情緒體驗會變得更加強烈, 積壓的能量只能傷害其自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