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急性支氣管炎的有效治療方法

急性支氣管炎是嬰幼兒時期的寶寶發病較多、較重的一種疾病, 常伴有或繼發於上、下呼吸道感染, 並且是麻疹、百日咳及其他急性傳染病的一種表現, 是常見病、多發病和伴發病。 年輕父母最好掌握一些相關知識, 以便給寶寶最好的護理, 助寶寶健康成長。

Case:寶寶小乖快1歲了, 媽媽產後因奶水不足而採用了混合餵養。 小乖的身高體重都在正常值的最低限, 體質比較弱。 爸媽想:女孩嘛, 嬌小可人也不錯。 可是近兩個月來, 小乖經常咳咳, 每次都要持續近一周。 開始是乾咳, 後來有痰了, 有時還伴有低熱,

Advertisiment
最高體溫達37.5℃左右。 血常規化驗倒基本正常, 但最後一次胸片報告, 肺部紋理重一些。 醫生聽診後, 發現肺裡有痰鳴音, 有變化, 不是很穩定。 小乖有時一咳嗽, 甚至會把吃的奶吐出來, 而且由於咳嗽, 連帶睡眠也不好。 兩個月下來, 小乖的體重基本停滯不前。 小乖的爸爸媽媽急壞了, 趕忙到兒科診療室, 聽醫生們說個究竟。

醫生診斷:根據小乖爸媽介紹的情況以及詳細診斷, 醫生確診小乖為急性支氣管炎。 小乖的父母對這一結論感到意外, 因為小乖兩個月來一直咳嗽, 怎麼還是“急性”的呢?醫生耐心地解釋:任何疾病, 診斷都有明確的標準。 儘管小乖兩個月來一直咳嗽, 卻是間斷性的;而且每次乾咳後又上痰;此外, 如果是支氣管炎,

Advertisiment
那麼氣管也會同時發炎。 因此, 結合輔助檢查, 可以確診小乖患的是急性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小昵稱:

簡稱:急支

中醫稱:外感咳嗽

寶寶“急支”易發年齡&季節:

易發年齡:多見於1歲以下的寶寶, 尤以6個月以下的寶寶為多見。

易發季節: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但冬、春季較多見。

寶寶急支的常見症狀

1.咳嗽:

發病可急可緩,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當炎症殃及氣管、支氣管黏膜時, 則出現咳嗽(乾咳)和咳痰。 患病初期寶寶為單聲乾咳, 或咳出少量黏液痰, 以後隨病情發展咳嗽加劇, 痰呈黏液濃痰。 嬰幼兒不會吐痰, 大多吞下。 一般咳嗽持續7~ 10天, 有時可遷延2~3周, 甚至減輕後又復發, 如果延誤病情, 還會引起肺炎。

2.體溫:

可高可低, 但多為低熱,

Advertisiment
也有寶寶體溫可以達到38qC~ 390C, 會持續數天, 多者或持續2~3周。

3.不同階段的對應症狀:

年長兒症狀:全身症狀較輕, 但多見頭痛、疲乏、食欲不振。

嬰幼兒症狀:除上述症狀外, 還會出現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4.其他症狀:

咽部多有充血, 肺部呼吸音粗, 或有幹羅音、濕羅音, 其性質及部位常有變化。

小貼士:輔助檢查

血白細胞檢查, 應該是計數正常, 分類無明顯改變。 如果因細菌引起或合併細菌感染的時候, 寶寶體內的白細胞會明顯升高。

急支是由感染引起的, 是由物理一化學刺激或過敏引起的氣管、支氣管黏膜急性炎症, 常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

急支的病因總結如下:

1.感染

引起上呼吸道炎症的病毒或細菌都可能成為支氣管炎的病原體。

Advertisiment
常見病毒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風疹癇毒等。 細菌以肺炎球菌、鏈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桿菌、百日咳桿菌最多見。

2.基礎疾病

嬰幼兒時期的某些疾病, 如營養不良、貧血、缺鈣、變態反應(過敏反應)以及慢性鼻炎、咽炎等, 皆可成為本病的多發因素, 都可能造成寶寶免疫功能低下。

3.物理一化學因素

過冷空氣、粉塵、刺激性氣體或煙霧(如氨氣、氯氣、二氧化硫)的吸入, 特別要指出的是被動吸煙, 如二手煙、三手煙(附著在吸煙者的口腔、體表或衣物等處)的吸入, 都可引起寶寶氣管一支氣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4.過敏因素

如花粉、有機粉塵、真菌孢子等的吸入, 還有鉤蟲、蛔蟲的幼蟲在肺內移行, 或對細菌蛋白質過敏,

Advertisiment
都會引起氣管一支氣管的過敏反應, 亦可導致急支。

嬰幼兒急支高發的原因

對於相同的發病因素, 為什麼急支專門青睞嬰幼兒而不太“光臨”大孩子或成人呢?仔細分析發現, 主要還是與嬰幼兒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點有關, 這是嬰幼兒急支高發的內在因素。

1.嬰幼兒鼻和鼻腔相對短小, 無鼻毛, 後鼻道狹窄, 鼻竇不發達, 上呼吸道的調節溫度和清除異物作用較差。

2.嬰幼兒鼻咽黏膜柔嫩, 血管豐富, 故容易受感染, 並向下蔓延。

3.嬰幼兒氣管一支氣管管腔相對狹窄, 氣管又呈漏斗狀, 軟骨柔軟, 缺乏彈力組織, 使炎症容易擴散。

4.嬰幼兒氣管一支氣管黏膜血運豐富, 黏液腺分泌不足, 黏膜比較乾燥, 黏膜纖毛運動差, 不能很好地排除微生物及黏液, 所以容易發炎。

正因為如此,有的嬰幼兒患急支症狀會特別嚴重,甚至發生喘憋或呼吸困難。

急支確診後如何治療

急支確診後要儘快展開綜合治療。綜合治療包括應用中醫和護理治療兩類方法,要互相配合。中醫有“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說法。急支中醫稱為外感咳嗽。治療急支,關鍵是治咳和治痰。可結合臨床進行辨證施治。

1 .風寒咳嗽:

以突然咳嗽、咳聲急頻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癢或伴頭痛、怕冷卻不發熱、舌苔白、脈不穩。適合用疏風、散寒、止咳的方法治療。

處方:杏蘇散

2.風熱咳嗽:

咳嗽不爽,痰以黃黏稠為主,咽紅口幹.鼻塞,流黃涕,或伴發熱有汗,舌苔微黃白,脈跳快。適合用疏風散熱、宣肺止咳的方法治療。

處方:“桑菊飲”加減

中成藥:清肺丸小兒止嗽金丹

3.燥熱咳嗽:

乾咳無痰,或少痰而黏,不易咳出,咽幹喉癢,便幹,舌頭呈紅色,無舌苔,脈跳快。適合用清肺潤燥、止咳化痰的方法治療。

處方:桑杏湯

中成藥:二母甯嗽丸養陰清肺丸

4.實熱喘咳:

除風熱咳嗽症狀外,患兒發熱較高,同時伴有喘憋。適合用宣肺化痰,降逆平喘的方法治療。

處方:麻杏石甘湯

中成藥:肺閉甯喘逐平小兒麻甘顆粒

治療急支的一些食療驗方

1.蘇陳蘿蔔飲

紫蘇9g、陳皮9g、白蘿蔔片12g,用水500 ml煎成250 ml,加紅糖1湯匙、薑汁少許,趁熱溫服。有疏風散寒,宣肺止咳之功效,專治風寒咳嗽。

2.雙果湯

蘋果、梨各200g,去皮切塊;幹橘皮25g;白糖、水適量共煮。吃果飲汁,每日1劑。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專治風熱咳嗽。

3.梨薺川貝羹

將1個梨、數枚荸薺去皮切碎,與川貝粉6g、蜂蜜適量拌勻蒸熟,分3次服用。梨甘微酸寒,有潤肺涼心、消痰降火之功;荸薺甘寒而滑,能清熱滑腸,化痰消積;配合潤肺化痰的川貝,治療燥熱咳嗽有效。

4.清肺定喘膏

川貝、生石膏、橘紅各30g,雪梨6個,前胡12g、杏仁15g、甘草9g、冬瓜條100g,冰糖適量。

先將石膏、前胡、杏仁、甘草用清水兩碗半煎取藥汁一碗備用;加入碎冬瓜條、川貝、橘紅、雪梨、冰糖,隔水蒸1小時,使成黏稠膏狀即可。每次服1湯匙,每日4次。治療實熱喘咳效果較好。

中醫治療4法

中醫4個獨特的治療方法:按摩、指針(手指按壓穴位)、拔罐和中藥外貼。如果這些中醫方法配合給急支寶寶使用,效果更好。

患有急支的寶寶需要父母精心護理。歸納護理方法如下,供年輕父母們參考,以便更加“專業”地呵護寶寶。

常規Nurse:

1.寶寶年齡越小,越需要好好休息,最好臥床,少下地活動,以減少能量消耗,加快身體恢復。

2.保持家庭環境良好。寶寶所處居室要溫暖、通風、採光良好,並且空氣中要有一定濕度,防止過分乾燥。嚴格禁止被動吸煙。

3.寶寶須經常調換臥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於排出。

4.翻身拍背很重要。寶寶咳嗽、咳痰時,表明支氣管內分泌物增多。為促進分泌物順利排出,可用霧化吸入劑幫助祛痰,每日2~3次,每次5~ 20分鐘。如果是嬰幼兒,則應該頻繁拍背翻身,一般每1—2小時一次。

營養Nurse:

1.要多喂水。寶寶患急支時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水分蒸發較大,缺水後痰更稠,不容易咳出,應注意給患兒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鹽水補充,也可用米湯、蛋湯補給。飲食以半流質為主,以便增加體內水分,滿足機體需要。

2.要營養充分、平衡。寶寶患急支時營養物質消耗較大,加之發熱及病毒、細菌影響胃腸功能,消化吸收不良,因而寶寶體內營養缺乏是不容忽視的。對此,要採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給予寶寶清淡、營養充分、均衡易吸收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如稀飯、煮透的麵條、雞蛋羹、新鮮蔬菜泥和水果汁泥等。

其他Nurse:

1.有時需用適量的吐根糖漿。嬰幼兒每次2~ 15滴,年長兒每次1—2ml,每日4~6次,可使痰液易於咳出。

2. 10%氯化銨溶液也有同樣作用,其劑量為每次O.1ml~0.2ml/kg,或者用棕胺合劑。因咳嗽頻繁妨礙休息時,可給鎮咳藥,但應避免給藥過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

3.喘息重者可以參考毛細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的治療處理。

4.發熱要以物理降溫為主,較大兒童高熱時才考慮藥物降溫。

針對急支4種病因,可相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1.預防感染積極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寶寶的呵護工作。針對流感病毒、風疹病毒、肺炎球菌和百日咳桿菌等常見病源,酌情做好流感疫苗、麻風腮疫苗(麻疹、風疹、腮腺炎)、肺炎球菌疫苗以及白百破疫苗(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等的預防接種。

2.治療基礎疾病積極治療嬰幼兒時期的某些疾病,如營養不良、貧血、缺鈣、過敏反應以及慢性鼻炎、咽炎等。對於輕度貧血的寶寶,可以先調理飲食,進行食補,適當多吃一些蛋黃、瘦肉、動物肝臟和動物血製品。積極治療鉤蟲、蛔蟲等腸道寄生蟲病。

3.防止吸入理化和過敏物質預防寶寶吸入的物質有很多,例如:粉塵、刺激性氣體或煙霧、花粉、真菌孢子等,甚至還有過冷的空氣等等。

4.藥物預防在上感或流感流行期間,為預防寶寶感染病毒引起急支發病,可以試用如下藥物:

(1)服用清熱解毒、扶正護陰的湯劑或中成藥。

(2)服用金剛烷胺、利巴韋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干擾素滴鼻等。

(3)遵從醫囑,必要時使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達菲)預防。

TIPS:呵護寶寶如“種樹”

1.寶寶呼吸系統像一棵倒長的“小樹”,口鼻——樹根;咽喉、氣管——樹幹;支氣管、小氣管——樹枝的分叉;而肺泡則是千萬片樹葉。

2.樹幹的上半部即喉部以上,為上呼吸道,得病會打噴嚏、流鼻涕、咽痛、扁桃腺腫大、聲音嘶啞等,就是常說的感冒、鼻炎、咽炎、扁桃腺炎和喉炎等。樹幹下半部即喉部、氣管以下,為下呼吸道,得病會咳嗽、咳痰、喘息、胸痛等,會得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胸膜炎等等。

3.整棵小樹都病了,即呼吸系統上下一起病,一般可見:熱、咳、痰、喘四大主症。也就是發熱、咳嗽、咳痰.和喘息等症狀。肺炎是呼吸系統疾病最重的一種,會出現上述症狀。由於“樹種”的不同、樹上的“蟲子”不同,還有“蟲害”輕重不同,與此相應,寶寶呼吸系統疾病的狀況、體征和療效也會不同。

4.小樹健康成長需要施肥、澆水、捉蟲等。寶寶也需要好好吃飯,不挑食,多吃青菜水果;多喝水,大小便通暢;睡眠充足,鍛煉好身體;出門要戴口罩,回家要洗臉、洗手、洗鼻孔以及定期洗澡。

預防寶寶急支有三個原則,即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就像給小樹澆水、捉蟲、修枝一樣,小樹才會長成參天大樹。

所以容易發炎。

正因為如此,有的嬰幼兒患急支症狀會特別嚴重,甚至發生喘憋或呼吸困難。

急支確診後如何治療

急支確診後要儘快展開綜合治療。綜合治療包括應用中醫和護理治療兩類方法,要互相配合。中醫有“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說法。急支中醫稱為外感咳嗽。治療急支,關鍵是治咳和治痰。可結合臨床進行辨證施治。

1 .風寒咳嗽:

以突然咳嗽、咳聲急頻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癢或伴頭痛、怕冷卻不發熱、舌苔白、脈不穩。適合用疏風、散寒、止咳的方法治療。

處方:杏蘇散

2.風熱咳嗽:

咳嗽不爽,痰以黃黏稠為主,咽紅口幹.鼻塞,流黃涕,或伴發熱有汗,舌苔微黃白,脈跳快。適合用疏風散熱、宣肺止咳的方法治療。

處方:“桑菊飲”加減

中成藥:清肺丸小兒止嗽金丹

3.燥熱咳嗽:

乾咳無痰,或少痰而黏,不易咳出,咽幹喉癢,便幹,舌頭呈紅色,無舌苔,脈跳快。適合用清肺潤燥、止咳化痰的方法治療。

處方:桑杏湯

中成藥:二母甯嗽丸養陰清肺丸

4.實熱喘咳:

除風熱咳嗽症狀外,患兒發熱較高,同時伴有喘憋。適合用宣肺化痰,降逆平喘的方法治療。

處方:麻杏石甘湯

中成藥:肺閉甯喘逐平小兒麻甘顆粒

治療急支的一些食療驗方

1.蘇陳蘿蔔飲

紫蘇9g、陳皮9g、白蘿蔔片12g,用水500 ml煎成250 ml,加紅糖1湯匙、薑汁少許,趁熱溫服。有疏風散寒,宣肺止咳之功效,專治風寒咳嗽。

2.雙果湯

蘋果、梨各200g,去皮切塊;幹橘皮25g;白糖、水適量共煮。吃果飲汁,每日1劑。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專治風熱咳嗽。

3.梨薺川貝羹

將1個梨、數枚荸薺去皮切碎,與川貝粉6g、蜂蜜適量拌勻蒸熟,分3次服用。梨甘微酸寒,有潤肺涼心、消痰降火之功;荸薺甘寒而滑,能清熱滑腸,化痰消積;配合潤肺化痰的川貝,治療燥熱咳嗽有效。

4.清肺定喘膏

川貝、生石膏、橘紅各30g,雪梨6個,前胡12g、杏仁15g、甘草9g、冬瓜條100g,冰糖適量。

先將石膏、前胡、杏仁、甘草用清水兩碗半煎取藥汁一碗備用;加入碎冬瓜條、川貝、橘紅、雪梨、冰糖,隔水蒸1小時,使成黏稠膏狀即可。每次服1湯匙,每日4次。治療實熱喘咳效果較好。

中醫治療4法

中醫4個獨特的治療方法:按摩、指針(手指按壓穴位)、拔罐和中藥外貼。如果這些中醫方法配合給急支寶寶使用,效果更好。

患有急支的寶寶需要父母精心護理。歸納護理方法如下,供年輕父母們參考,以便更加“專業”地呵護寶寶。

常規Nurse:

1.寶寶年齡越小,越需要好好休息,最好臥床,少下地活動,以減少能量消耗,加快身體恢復。

2.保持家庭環境良好。寶寶所處居室要溫暖、通風、採光良好,並且空氣中要有一定濕度,防止過分乾燥。嚴格禁止被動吸煙。

3.寶寶須經常調換臥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於排出。

4.翻身拍背很重要。寶寶咳嗽、咳痰時,表明支氣管內分泌物增多。為促進分泌物順利排出,可用霧化吸入劑幫助祛痰,每日2~3次,每次5~ 20分鐘。如果是嬰幼兒,則應該頻繁拍背翻身,一般每1—2小時一次。

營養Nurse:

1.要多喂水。寶寶患急支時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水分蒸發較大,缺水後痰更稠,不容易咳出,應注意給患兒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鹽水補充,也可用米湯、蛋湯補給。飲食以半流質為主,以便增加體內水分,滿足機體需要。

2.要營養充分、平衡。寶寶患急支時營養物質消耗較大,加之發熱及病毒、細菌影響胃腸功能,消化吸收不良,因而寶寶體內營養缺乏是不容忽視的。對此,要採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給予寶寶清淡、營養充分、均衡易吸收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如稀飯、煮透的麵條、雞蛋羹、新鮮蔬菜泥和水果汁泥等。

其他Nurse:

1.有時需用適量的吐根糖漿。嬰幼兒每次2~ 15滴,年長兒每次1—2ml,每日4~6次,可使痰液易於咳出。

2. 10%氯化銨溶液也有同樣作用,其劑量為每次O.1ml~0.2ml/kg,或者用棕胺合劑。因咳嗽頻繁妨礙休息時,可給鎮咳藥,但應避免給藥過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

3.喘息重者可以參考毛細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的治療處理。

4.發熱要以物理降溫為主,較大兒童高熱時才考慮藥物降溫。

針對急支4種病因,可相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1.預防感染積極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寶寶的呵護工作。針對流感病毒、風疹病毒、肺炎球菌和百日咳桿菌等常見病源,酌情做好流感疫苗、麻風腮疫苗(麻疹、風疹、腮腺炎)、肺炎球菌疫苗以及白百破疫苗(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等的預防接種。

2.治療基礎疾病積極治療嬰幼兒時期的某些疾病,如營養不良、貧血、缺鈣、過敏反應以及慢性鼻炎、咽炎等。對於輕度貧血的寶寶,可以先調理飲食,進行食補,適當多吃一些蛋黃、瘦肉、動物肝臟和動物血製品。積極治療鉤蟲、蛔蟲等腸道寄生蟲病。

3.防止吸入理化和過敏物質預防寶寶吸入的物質有很多,例如:粉塵、刺激性氣體或煙霧、花粉、真菌孢子等,甚至還有過冷的空氣等等。

4.藥物預防在上感或流感流行期間,為預防寶寶感染病毒引起急支發病,可以試用如下藥物:

(1)服用清熱解毒、扶正護陰的湯劑或中成藥。

(2)服用金剛烷胺、利巴韋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干擾素滴鼻等。

(3)遵從醫囑,必要時使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達菲)預防。

TIPS:呵護寶寶如“種樹”

1.寶寶呼吸系統像一棵倒長的“小樹”,口鼻——樹根;咽喉、氣管——樹幹;支氣管、小氣管——樹枝的分叉;而肺泡則是千萬片樹葉。

2.樹幹的上半部即喉部以上,為上呼吸道,得病會打噴嚏、流鼻涕、咽痛、扁桃腺腫大、聲音嘶啞等,就是常說的感冒、鼻炎、咽炎、扁桃腺炎和喉炎等。樹幹下半部即喉部、氣管以下,為下呼吸道,得病會咳嗽、咳痰、喘息、胸痛等,會得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胸膜炎等等。

3.整棵小樹都病了,即呼吸系統上下一起病,一般可見:熱、咳、痰、喘四大主症。也就是發熱、咳嗽、咳痰.和喘息等症狀。肺炎是呼吸系統疾病最重的一種,會出現上述症狀。由於“樹種”的不同、樹上的“蟲子”不同,還有“蟲害”輕重不同,與此相應,寶寶呼吸系統疾病的狀況、體征和療效也會不同。

4.小樹健康成長需要施肥、澆水、捉蟲等。寶寶也需要好好吃飯,不挑食,多吃青菜水果;多喝水,大小便通暢;睡眠充足,鍛煉好身體;出門要戴口罩,回家要洗臉、洗手、洗鼻孔以及定期洗澡。

預防寶寶急支有三個原則,即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就像給小樹澆水、捉蟲、修枝一樣,小樹才會長成參天大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