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急救箱常備這些東西

寶寶身體不適時或者受傷時, 適當的急救措施、居家護理也很重要。 提前準備好急救時的必要物品吧。 每2至3個月要檢查一次急救箱, 確認其中是否有物品已經過期或已用完。 另外, 為了預防寶寶拿來玩耍, 最好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

1.嬰兒潤膚油

保護皮膚, 避免乾燥。 幫寶寶灌腸或取出耳內異物時, 用棉花棒沾上一點潤膚油擦拭, 比較不會傷害到皮膚, (也可以用橄欖油來代替)。

2.鑷子、剪刀

鑷子可以取出進入耳裡的異物、紮進皮膚的小刺或蟲子的毒刺等;剪刀則可以剪掉繃帶和紗布。

3.棉花棒

可以用來掏耳朵,

Advertisiment
也可以用來取出進入眼睛或耳裡的異物, 還可在便秘需要灌腸時使用。 如果同時準備好細棉花棒和粗棉花棒, 就更能根據情況作適當的運用。

4.小手電筒

眼睛、鼻子、耳朵有異常或有異物進入時, 用它能很方便的看到裡面的狀況。 小蟲飛入耳朵時, 有時只要用小手電筒照一下去, 它就會朝著光源飛出來。

5.創可貼

除了纏上紗布保護傷口之外, 還可以使用創可貼, 它可以在傷口流出的滲出液作用下提高傷口自然癒合力。 最好多準備出幾種大小不同的類型。

6.膠帶

受傷流血等情況, 固定紗布或繃帶時可以使用。

7.紗布、脫脂棉

用於傷口消毒、保護傷口等情況以及用於清除進入眼睛的髒東西等。 為了不使其弄髒或沾染上灰塵,

Advertisiment
最好放在盒子裡或者袋子裡保管。

8.繃帶

受傷時除了可以固定紗布之外, 也是骨折時進行急救處置的必需品。 最好多準備幾種寬度不同的類型。 如果備有筒狀的網格狀繃帶也會有所幫助。

9.軟膏

濕疹時、蚊蟲叮咬時等情況, 可以用來保護皮膚, 最好多準備幾支。 基本原則是放入冰箱內保管。 如果使用了不符合症狀的軟膏, 可能會導致情況惡化, 所以使用時要格外小心。

10.灌腸

通過按摩、運動和改善飲食生活等仍不能消除便秘時可以使用。 一定要準備嬰兒專用的灌腸藥。

11.藥

基本原則是按照疾病和症狀, 使用當次在醫院開的藥。 像支氣管哮喘這樣需要長期管理, 緊急情況下需要服用的藥品, 要家中常備。

12.體溫計

Advertisiment

一般是準備短時間內即可測量完畢的電子體溫計, 但是水銀類型的也可以。 相比通過耳朵來測量體溫, 還是夾在腋下的方法更為準確。 。 使用後要擦乾淨, 保持清潔。

本文節選自《寶寶發燒生病突發意外怎麼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