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患濕疹 要“對症下藥”

很多家長問, 寶寶臉上長皮疹怎麼回事?這種情況最可能是濕疹。

濕疹大多發生在生後1~3個月, 6個月後逐漸減輕。 皮疹好發於頭面部, 如臉蛋、腦門、頭皮、眼眉等處, 嚴重時蔓延到下巴、脖子、腋下、肩、背、臀、大腿根等。 皮疹形態不一樣, 同一部位可同時存在不同的皮疹, 有紅斑、小紅豆疹、水皰。 水皰破後形成小糜爛面, 局部皮膚紅腫, 有鮮紅、潮濕的創面, 創面上有淡黃色滲出液, 還可見到黃色結痂, 痂脫落後有皮屑。 病變皮膚與正常皮膚之間無明顯界線, 皮膚損傷痊癒後不留疤痕。 患兒除局部皮膚病變外, 一般無發燒等全身症狀,

Advertisiment
只是濕疹部位奇癢, 可使孩子煩躁不安、夜間哭鬧, 影響睡眠。 如嬰兒長到三、四個月時, 會自己抓撓, 將皮疹抓破感染, 局部皮膚腫脹化膿, 就會出現發燒、精神不好, 拒乳、局部淋巴結腫脹等全身感染症狀。

引起濕疹的原因至今尚不清楚。 普遍認為與多種因素有關, 如遺傳和身體素質。 有過敏性疾患家族史、比較胖、為滲出性體質的孩子易患濕疹;還與食物過敏有關, 孩子喝牛奶或奶中加糖較多, 乳母食用魚、蝦、蟹、牛羊肉等也易患濕疹; 此外, 氣候變化, 洗臉洗澡用的香皂的刺激, 日光照射皮膚時間較長、室溫偏高, 衣被過厚、出汗多; 穿化纖、羊毛類衣服, 使用化纖織物做尿布, 尿布質地粗硬, 或清洗不太乾淨, 尿布上殘留洗衣粉的鹼性物質;以及孩子患消化不良,

Advertisiment
腹瀉時, 均可誘發濕疹。 加之孩子皮膚嬌嫩, 易發生變態反應, 故上述諸多因素, 均可引起嬰兒濕疹。 媽媽必須結合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 仔細分析, 尋找原因。

濕疹的治療護理原則是去除病因, 對症治療。 如能找到病因, 加以去除, 如治療消化不良、腹瀉, 考慮牛奶引起過敏時, 可延長牛奶的煮沸時間, 減少奶中加糖量, 母乳或配方奶是濕疹患兒理想食品。 對症治療主要是緩解症狀, 濕疹處用濕疹藥膏塗抹, 臉部不能用氫化可的松一類的藥膏, 容易使臉部色素沉著。 不用熱水、香皂洗臉洗澡, 可用溫水清洗, 也可用3%硼酸水濕敷。 嚴重者在醫師指導下, 服用撲爾敏、非那更、苯海拉敏等抗過敏藥。

Advertisiment
皮質激素類藥物效果雖好, 副作用大, 最好不用。 患病期間要加強呵護, 把孩子手指甲剪短, 睡覺時戴手套, 不讓抓破患處。 患兒枕套被套要勤換洗, 不給患兒穿化纖和羊毛類衣服, 使用柔軟純棉尿布, 乳母少吃或不吃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更不要接觸患水痘的孩子, 以免病情惡化。

濕疹有反復發作的特點, 經治療暫時好轉, 不久又復發。 所以, 希望濕疹能很快治癒是不現實的。 只能加強護理, 耐心等待。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皮膚組織結構逐漸接近成人, 5~6月症狀減輕, 大多數患兒1歲半左右會慢慢痊癒, 很少數患兒延至幼兒或兒童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