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患細菌性痢疾的表現護理與預防措施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 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 菌痢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 但大多發生在夏季, 是通過被污染的水、食物和手而傳播, 也就是病從口入。

表現

細菌性痢疾起病大多較急, 表現出發熱、噁心、嘔吐, 1歲以上的寶寶常常會說頭痛、腹痛, 繼而很快出現腹瀉, 一開始, 大便呈軟便, 或糊狀或水狀, 但很快就會出現具有痢疾特徵的膿血便。

護理

1及時補充液體, 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丟失過多而發生脫水。 可以隨時喂水、米湯、果汁。 如果腹瀉嚴重, 要遵醫囑喂服口服補液鹽。

2腹瀉時, 不必禁食, 應多補充水分,

Advertisiment
特別是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如米粥、麵條、牛奶、蛋清之類。 如果寶寶正處在添加輔食期間, 暫時不要添加。

3做好臀部護理。 病兒每次大便後應及時更換尿布, 並用溫開水沖洗肛門及周圍, 預防臀紅及泌尿系感染。

4.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並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 為醫生制定治療計畫提供依據。

預防措施

1父母應養成良好的飲食餵養習慣, 始終確保食物新鮮乾淨, 各種生冷果蔬要在仔細清洗後才能給寶寶食用。

2寶寶的餐具要消毒, 奶瓶要徹底洗淨, 並用開水煮5分鐘。

3為寶寶調配奶前應先用肥皂和流動水將雙手洗淨。 寶寶沒喝完的奶最好丟棄, 以免變質。

4.冰箱中取出的飯菜, 要徹底加熱後食用,

Advertisiment
禁止給寶寶吃在冰箱內放置時間較長的食品, 如西瓜、蛋糕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