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患腸套疊有何症狀_寶寶患腸套疊的症狀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患腸套疊有何症狀?由於添加輔食的不科學, 寶寶腸套疊的情況時有發生。 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得到治療和緩解, 寶寶會有生命危險。 那麼寶寶患腸套疊有何症狀呢?

Advertisiment

什麼是腸套疊

腸套疊就是一段腸子套入相鄰的一段腸子裡, 造成腸道梗阻而不通暢。

理論上任何部位都可發生, 但大多發生在小腸末端和大腸起始部, 也就是說小腸和大腸連接的部位。 它是嬰幼兒最常見的急腹症。 如果腸管套疊1—2天, 套入的腸管血液迴圈受阻, 並隨著腸蠕動腸管越套越緊, 從而發生缺血性壞死、穿孔, 危及寶寶的生命。

腸套疊是指近端腸管套人遠端腸管中, 以致腸道不通暢, 發生腸梗阻, 嚴重的可引起腸壞死。 這種病大多發生在4-10個月、見於比較胖的孩子。 腸套疊臨床表現往往有以下四個早期信號:

1、腹痛。 由於孩子年齡小, 不能主訴腹痛,

Advertisiment
所以常表現為突然的陣發性哭吵, 雙腿屈到腹部, 面色蒼白, 發作幾分鐘後會再次發作。

2、嘔吐 孩子腹痛發作後, 不久就會出現嘔吐。 嘔吐物一開始是乳汁、乳塊或食物殘渣, 接著可能有草綠色的膽汁, 嚴重時甚至吐出有糞臭的液體。

3、便血。 剛發病時可能有1-2次正常大便, 但幾小時後, 就可能排出暗紅色的血便或血和粘液的混合物, 稱為果醬樣大便。 腸套疊的症狀1、果醬樣大便:病初時可有1—2次正常大便, 以後便排出含血和粘液的糞便, 像果醬樣。 大多數患兒在起病後4—12小時出現這種帶有特徵性的果醬樣大便。 少數嬰兒來診時無血便, 僅肛門檢查時手套上染有血跡。

4、腹部腫塊。 一般見於疾病的初期, 當腹痛緩解、腹肌鬆弛時, 家長可以在孩子的右上腹部摸到像臘腸或香蕉一樣的腫塊。

Advertisiment
腫塊略有彈性, 表面光滑, 稍稍可以活動, 這是診斷孩子腸套疊最有價值的體征。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以上四種表現, 應立即送孩子去醫院急診, 以免延誤病性。

腸套疊的病因

常見的為6—12月幼兒的小兒腸套疊。 一般無明顯原因, 因而稱為自發生腸套疊。 6—12月往往是幼兒斷奶及改變食物的年齡。

有人認為隨著食物的改變腸道內細菌也起變化, 易引起粘膜下Peyer斑炎症腫脹而誘發腸套疊。 幼兒腸套疊大多發生在末段50cm回腸, 該處Peyer斑也最多。 腸套疊由三層腸壁組成:外壁為鞘部, 套入部又由最內壁和反折壁組成。 套入部的最前端為頂部, 鞘部的開口處為頸部。 套入部系膜血管為鞘部擠壓而使套入腸管充血、水腫以至壞死。

Advertisiment

腸套疊發生後, 只要腸系膜夠長且腸管可活動, 套入部的頂部可繼續向前推進到左側結腸。

按套入腸的頂部和外鞘頸部腸段的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 按照Perin和Lindsay的統計, 最多見的為回盲型, 占39%, 其次為回結型, 31.5%, 回回型、6.7%和結結型, 4.7%, 其餘為少見類型。

專家提醒

2個月~2歲為“高危年齡”

發生腸套疊的高危年齡在2個月到2歲之間的肥胖小孩。 在這個時期的寶寶中, 他們的胃腸系統發育還不完善, 特別是一些肥胖的小嬰兒以及1歲左右的孩子, 發生一些急腹症的幾率會更高一些。 因此, 這個時期的寶寶在出現腹痛症狀時, 家長得警惕。

如何預防嬰兒腸套疊

預防嬰兒腸套疊主要在於合理餵養寶寶,

Advertisiment
具體如下:

1、添加輔食必須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 不能操之過急。 添加一種新食品必須等前一種食品適應後再添加另一種, 一般需要5—7天的適應期, 不能同時添加幾種新食物。

2、添加食物的量, 應從少量開始, 逐漸增加, 如餵食蛋黃可先試喂1/4個, 3—5天適應後增至1/2個, 1—2周後增至1個。

3、食物應從稀到稠, 如先喂米湯後給米糊、米粥。 從流汁、厚流汁、半流食到半固體流食, 進而到固體食物, 如從稀飯、稠粥到軟飯。

4、食物性質從細到粗, 先菜汁、細菜泥, 至粗菜泥、碎菜和煮爛的蔬菜。

5、炎熱的夏季或嬰兒身體不適時不宜添加新的輔食, 此時的嬰兒食欲下降, 適應能力較差, 要根據嬰兒的具體情況添加輔食。 早產兒寶寶輔食添加必讀只要父母能夠合理餵養你的小寶寶, 仔細觀察寶寶的一切變化,發現問題及時就診,就可大大降低腸套疊的發病率或得到及時的治療。

仔細觀察寶寶的一切變化,發現問題及時就診,就可大大降低腸套疊的發病率或得到及時的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