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愛亂扔東西是正常現象?

媽媽們經常會煩惱, 寶寶總喜歡亂扔東西, 把家里弄得一團糟。 那麼媽媽們就只能任憑寶寶胡鬧嗎?其實對寶寶來說, 亂扔東西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首先, 這標誌著孩子能夠初步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手了, 這是大腦、骨骼、肌肉以及手眼協調活動的結果。 反復扔物, 對於訓練小兒眼和手活動的協調大有好處, 對於聽覺、觸覺的發展以及手腕、上臂、肩部肌肉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通過扔東西, 可使寶寶看到自己的動作能夠影響其他物體, 使之發生位置或形態上的變化。 由此可見, 扔物是小兒身心發展自然而正常的需要。

Advertisiment
般到了6~8個月, 孩子就開始有扔東西的行為了。 凡是能夠抓到的東西, 都會被寶寶有意識地扔出去, 在扔的過程中, 孩子也在觀察物體墜落的軌道、方式, 探索不同物品落地時發出的不同聲音, 這是孩子心智發展的一個階段行為。 但當孩子過了2歲, 還是喜歡亂扔東西, 就屬於不好的習慣了, 家長需要適當糾正。

家長不要極力阻止、限制孩子扔物, 而要允許孩子扔物。 當然, 給孩子扔的物品應是可以扔的東西, 如塑膠玩具、積木、皮球等, 不能扔的東西應該放到小兒拿不到的地方。 還要注意不能讓孩子扔吃的東西, 發現孩子扔吃的, 應該馬上把食物拿走, 並告訴孩子“這吃的東西不能扔”等, 但不要罵孩子。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亂扔東西後, 有一些適當的小懲罰, 讓寶寶“自食其果”, 也是讓寶寶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重要方式。 你可以事先跟寶寶說明, 玩具一旦扔出去了, 就不能再玩了。 即便事後寶寶如何哭鬧, 也堅決不要妥協;或者讓寶寶自己收拾扔出去的玩具, 爸媽絕對不幫忙。 通過這樣的方式, 讓寶寶明白亂扔玩具的壞處, 從而養成物歸原位的好習慣。

你可以嘗試編造一些故事, 將小道理貫穿在其中, 講完之後還可以給他提問, 讓他加深思考;也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法, 不理會他的這種行為。 久而久之, 孩子自覺沒趣, 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了。

你還可以把扔東西變成有趣的親子遊戲。 準備一個大紙盒、報紙團以及一些不易損壞的玩具,

Advertisiment
家長和孩子比賽, 往籃子中投擲報紙團與玩具, 美其名曰“打壞蛋”, 看誰投得更准。 等到孩子年齡更大一點, 還可以多多改善遊戲規則與增加難度, 比如, 讓孩子單腿投擲, 或者將紙盒放得更遠, 閉上眼睛再投等。 孩子的投擲行為有了“出路”, 就不會想要亂扔東西了。 這樣孩子可以鍛煉寶寶的運動知覺和空間知覺, 增進親子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