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含著飯菜不咽的原因

1-3歲嬰幼兒吃飯時常常會將飯菜含在嘴裡努來努去, 長時間不下嚥, 或者不願吃飯只想喝牛奶或吃米糊, 2-3歲的孩子吃牛奶仍習慣於用奶瓶, 這些飲食行為不僅使家長傷透腦筋, 醫生有時也常為此頭痛, 藥物治療見效甚微或很慢。 實際上這些孩子的消化道多數發育正常, 服開胃藥、助消化藥往往無效。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有研究表明, 這主要是由於餵養或斷奶方法不當, 咀嚼一吞咽行為不夠成熟所致。 攝食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 這與消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發育密切相關。 嬰幼兒的攝食技能的發育和長進,

Advertisiment
咀嚼吞咽行為的成熟是一個動態過程, 由不成熟到成熟。 其成熟情況不僅需要消化系統發育和消化功能的成熟, 還有一個學習、訓練, 使技能成熟、熟能生巧的過程。

攝食和消化行為包括吸吮、吞咽、固體食物的攝取及咀嚼、喝和飲的能力等。

一、 訓練用勺進食, 促進食物性質轉換:

用勺進食流質食物(奶、果汁、白開水)是向固體食物過渡的一種重要進食方式。 嬰兒4-5個月齡即可開始用勺進食, 最初是用上唇吃淨勺中食物, 8-9個月齡時可用上下唇共同活動進食, 1歲時可閉唇進食。 從勺中攝食能力的發育, 可促進寶寶食物性質的轉換。

二、 早些用杯飲水(奶), 有利口腔運動協調:

到6個月左右即可用杯子給寶寶飲水(奶),

Advertisiment
開始寶寶的動作類似吸吮, 有時舌向外伸或咬住杯口, 或奶水從嘴邊流出。 如果早期訓練, 用杯飲水的動作會較快協調, 並有利於兒童獨立能力的發展和心理的成熟。

三、 適時吃固體食物:

嬰兒5個月左右, 無論有無乳牙, 就應開始喂給柔軟易消化的固體食物, 例如麵包、煮爛的嫩菜心。 雞蛋黃等。 只要有上下咬的動作, 表示嬰兒咀嚼食物的能力已初步具備。 如此慢慢訓練, 4-6個月是訓練嬰兒咀嚼吞咽的最佳時期或稱敏感期, 7-9個月時咀嚼動作即有節奏而協調。 大約1歲時這種能力就成熟了, 斷奶後的攝食行為就比較正常。

固體食物的咀嚼、吞咽需口唇、舌頭、頜骨、牙齒、軟齶的協調動作。 口唇張開, 食物進口, 到牙齒咬磨食物而進行咀嚼,

Advertisiment
舌頭先形成筒狀、抬高、努動和唾液混合形成食物團塊, 當團塊達到咽後壁時就產生吞咽反射, 食物團塊被下嚥進入食道再推送到胃中。

四、循序轉換食物

隨年齡增長循序轉換食物性質和進食方式。

初生至6個月的寶寶以奶、水、果汁等流質飲食為主, 進食方式是主動吸吮。

4-6個月的寶寶加少量精製半流質、米糊、蛋黃泥等, 開始用勺被動進食。

5-7個月的寶寶吃流質加半流質及少量固體食物, 用杯子喝, 用勺子喂, 對食物進行咀嚼。

8-10個月的寶寶應給予切碎狀固體食物, 可運動上唇進食, 舌將食物送至牙磨床咀嚼吞咽。

12-18個月的寶寶可給予較粗的固體食物, 咀嚼吞咽動作協調, 自己進食。

18-24個月的寶寶給固體成人膳食,

Advertisiment
穩定協調地咀嚼吞咽, 逐步獨立進餐。

如果能在嬰兒4-6個月時, 即給他嘗各種食物的滋味以刺激味覺, 開始用勺餵食, 用杯飲水(奶、果汁), 為攝食固體食物作好準備。 根據不同月齡逐步變更轉換食物性質, 促進嬰幼兒咀嚼吞咽協調發展, 逐步形成自我進食等獨立能力的發育, 就可以解決我們前面所說的那個令人頭痛的問題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