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都遭遇過寶寶“告狀”。 有的寶寶剛剛學會說話, 就已經會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批評”意見了。 雖然, 很多時候寶寶告的“狀“都是孩子間的小摩擦, 可媽媽們也不要小看了這些不起眼的小事。 這是寶寶成長中的一個重要過程, 對於寶寶是非觀念的形成、與人交往的關係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判斷力和行動力, 都是很好的鍛煉機會。 但是, 怎麼才能既不挫傷寶寶的積極性, 又不讓寶寶養成愛告狀的習慣呢?
先肯定寶寶的正確觀點 再指導正確酌處理方式情景再現:
要吃午飯了, 來做客的小表妹妞妞沒洗手就爬上了餐桌。
Advertisiment
壞媽媽的做法:
“這孩子, 就知道挑別人的毛病。 昨天晚飯, 要不是媽媽提醒, 你不是也忘了洗手了嗎?”
好媽媽的做法:
“彤彤真乖, 飯前洗手是講衛生的好習慣。 妞妞還小, 還不懂得這個道理, 你直接提醒一下妞妞, 幫她洗手, 好嗎?”
專家點評:
年齡小的孩子還不能建立自我肯定的價值體系, 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和誇獎是幼兒的普遍心理, 家長首先應該肯定孩子正確的觀點和行為, 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價值判斷, 然後再對孩子做法中欠妥的地方予以具體指導, 引導孩子和同齡孩子建立良好的朋友關係。
先調查清楚事實 再進行恰當教育情景再現:
Advertisiment
媽媽正在準備午飯, 和爸爸出去玩的兵兵回來了, 一進門就大聲說道:“媽媽媽媽, 剛才我遇見洋洋了, 他搶我的玩具。 ”
壞媽媽的做法:
“早就告訴過你, 別和那個淘氣包玩, 你 不聽。 玩具要是弄壞了, 我可不給你買新的。 ”
好媽媽的做法:
“他怎麼搶你的玩具了?”“我剛去撿地上的樹葉玩, 他就過來摸了一下我的小汽車, 我不讓他摸, 他還摸。 ”“兵兵, 洋洋上次拿的那個大飛機你喜歡嗎?”“喜歡。 ”“要是洋洋也不讓你碰, 你高興嗎?”“……”“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是不是更好呢´;”“嗯, 媽媽, 我知道了。 ”
專家點評:
小孩子說的話, 描述未必準確。 而且, 為了一些別的目的, 比如引起大人的重視、推卸自己的責任等等, 小孩子有時會誇大一些事實。 家長不要剛聽了開頭就下斷語,
Advertisiment
情景再現:
“媽媽, 吃飯不許看電視, 為什麼爸爸邊吃邊看呢?”
壞媽媽的做法:
“寶寶乖, 爸爸不乖, 咱們不學他那樣。 快吃吧, 別管爸爸。 ”
好媽媽的做法:
“寶寶, 吃飯的時候看電視會影響消化, 對身體不好。 爸爸這樣是不對的, 寶寶去告訴爸爸好嗎?”
專家點評:
孩子對於大人說過的規則已經有了記憶和遵守的能力, 這時候, 對於不遵守規則的行為, 就會產生不解並“告狀”。 家長首先要肯定寶寶的觀點是正確的, 並且, 要求孩子做到的, 家長首先要做到, 不能讓寶寶覺得規則只是給孩子制定的,
Advertisiment
情景再現:
幼稚園門口, 媽媽來接琪琪回家。 不料, 琪琪一把拉住媽媽, 邊哭邊說:“今天濤濤又欺負我了, 我的裙子都弄髒了, 我再也不上幼稚園了!”
壞媽媽的做法:
“這個搗蛋鬼, 就他最討厭了, 總欺負我們。 琪琪別哭, 咱們找他的家長評理去!”
好媽媽的做法:
“琪琪, 濤濤弄髒你的裙子是他不對。 讓媽媽看看, 嗯, 不是很髒, 洗一洗就沒事了。 濤濤是個愛運動的小男生, 媽媽想, 他大概不是故意想弄髒你的衣服吧?你覺得, 這件事情咱們怎麼處理比較好呢?”
專家點評:
寶寶告狀, 很多時候是為了宣洩自己緊張的情緒, 因為對別人不滿, 自己又不太會處理, 所以希望通過大人的幫助,
Advertisiment
而且, 還可以利用這個機會, 和孩子探討與人交往的方法和原則, 啟發孩子的思考, 培養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 很多時候, 孩子是可以自己做出判斷, 並且能夠和家長商量出解決辦法的。 讓孩子知道, 自己的事情還是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久而久之, 孩子就可以養成勤於思考, 獨立自主的好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