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愛告狀怎麼辦,“告狀寶寶”的應對策略

很多媽媽都遭遇過寶寶“告狀”。 有的寶寶剛剛學會說話, 就已經會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批評”意見了。 雖然, 很多時候寶寶告的“狀“都是孩子間的小摩擦, 可媽媽們也不要小看了這些不起眼的小事。 這是寶寶成長中的一個重要過程, 對於寶寶是非觀念的形成、與人交往的關係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判斷力和行動力, 都是很好的鍛煉機會。 但是, 怎麼才能既不挫傷寶寶的積極性, 又不讓寶寶養成愛告狀的習慣呢?

先肯定寶寶的正確觀點 再指導正確酌處理方式

情景再現:

要吃午飯了, 來做客的小表妹妞妞沒洗手就爬上了餐桌。

Advertisiment
小表姐彤彤立刻嚷嚷道:“媽媽, 妞妞沒洗手就拿吃的了, 我洗手了, 妞妞不好。 ”

壞媽媽的做法:

“這孩子, 就知道挑別人的毛病。 昨天晚飯, 要不是媽媽提醒, 你不是也忘了洗手了嗎?”

好媽媽的做法:

“彤彤真乖, 飯前洗手是講衛生的好習慣。 妞妞還小, 還不懂得這個道理, 你直接提醒一下妞妞, 幫她洗手, 好嗎?”

專家點評:

年齡小的孩子還不能建立自我肯定的價值體系, 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和誇獎是幼兒的普遍心理, 家長首先應該肯定孩子正確的觀點和行為, 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價值判斷, 然後再對孩子做法中欠妥的地方予以具體指導, 引導孩子和同齡孩子建立良好的朋友關係。

先調查清楚事實 再進行恰當教育

情景再現:

Advertisiment

媽媽正在準備午飯, 和爸爸出去玩的兵兵回來了, 一進門就大聲說道:“媽媽媽媽, 剛才我遇見洋洋了, 他搶我的玩具。 ”

壞媽媽的做法:

“早就告訴過你, 別和那個淘氣包玩, 你 不聽。 玩具要是弄壞了, 我可不給你買新的。 ”

好媽媽的做法:

“他怎麼搶你的玩具了?”“我剛去撿地上的樹葉玩, 他就過來摸了一下我的小汽車, 我不讓他摸, 他還摸。 ”“兵兵, 洋洋上次拿的那個大飛機你喜歡嗎?”“喜歡。 ”“要是洋洋也不讓你碰, 你高興嗎?”“……”“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是不是更好呢´;”“嗯, 媽媽, 我知道了。 ”

專家點評:

小孩子說的話, 描述未必準確。 而且, 為了一些別的目的, 比如引起大人的重視、推卸自己的責任等等, 小孩子有時會誇大一些事實。 家長不要剛聽了開頭就下斷語,

Advertisiment
要先問清楚事情的經過, 再針對具體情況進行教育, 才會做到有的放矢, 達到指導的目的。

先要“以身作則” 再給寶寶立規矩

情景再現:

“媽媽, 吃飯不許看電視, 為什麼爸爸邊吃邊看呢?”

壞媽媽的做法:

“寶寶乖, 爸爸不乖, 咱們不學他那樣。 快吃吧, 別管爸爸。 ”

好媽媽的做法:

“寶寶, 吃飯的時候看電視會影響消化, 對身體不好。 爸爸這樣是不對的, 寶寶去告訴爸爸好嗎?”

專家點評:

孩子對於大人說過的規則已經有了記憶和遵守的能力, 這時候, 對於不遵守規則的行為, 就會產生不解並“告狀”。 家長首先要肯定寶寶的觀點是正確的, 並且, 要求孩子做到的, 家長首先要做到, 不能讓寶寶覺得規則只是給孩子制定的,

Advertisiment
甚至造成規則也是可以隨便更改的壞印象。

先安撫寶寶情緒 再啟發獨立思考

情景再現:

幼稚園門口, 媽媽來接琪琪回家。 不料, 琪琪一把拉住媽媽, 邊哭邊說:“今天濤濤又欺負我了, 我的裙子都弄髒了, 我再也不上幼稚園了!”

壞媽媽的做法:

“這個搗蛋鬼, 就他最討厭了, 總欺負我們。 琪琪別哭, 咱們找他的家長評理去!”

好媽媽的做法:

“琪琪, 濤濤弄髒你的裙子是他不對。 讓媽媽看看, 嗯, 不是很髒, 洗一洗就沒事了。 濤濤是個愛運動的小男生, 媽媽想, 他大概不是故意想弄髒你的衣服吧?你覺得, 這件事情咱們怎麼處理比較好呢?”

專家點評:

寶寶告狀, 很多時候是為了宣洩自己緊張的情緒, 因為對別人不滿, 自己又不太會處理, 所以希望通過大人的幫助,

Advertisiment
獲得自己的心理“平衡”, 讓大人替自己出氣等等。 家長首先要保持冷靜的心態, 忽略但不忽視。 也就是說, 寶寶的情緒要及時安撫, 不要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不好的影響。 但是, 家長也不必立刻採取行動, 找對方家長或者老師。 告訴孩子, 情況知道了, 觀察一下進一步的發展。

而且, 還可以利用這個機會, 和孩子探討與人交往的方法和原則, 啟發孩子的思考, 培養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 很多時候, 孩子是可以自己做出判斷, 並且能夠和家長商量出解決辦法的。 讓孩子知道, 自己的事情還是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久而久之, 孩子就可以養成勤於思考, 獨立自主的好習慣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