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愛多動的心理透視

案例:

敬敬的爸媽快40歲時才有了他, 所以敬敬自然而然地成了家裡關注的焦點。 全家人百般溺愛, 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含在嘴裡怕化了, 捧在手裡怕摔了。 ”就連每天洗澡的水都是爸爸親自用溫度計試好的, 誤差與專家建議的溫度幾乎不超過1度。

隨著敬敬漸漸長大, 敬敬的爸媽對他更是百依百順, 事事遷就, 可各種問題也不斷呈現出來。 敬敬變得難於管教, 很不聽話, 送到幼稚園後, 老師也反映他在幼稚園裡不遵守規則, 不專心聽講, 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圍其他事物所吸引, 總喜歡動來動去, 經常亂扔東西,

Advertisiment
很難安靜不下來。 後來, 敬敬媽帶他去醫院做了檢查才發現, 原來敬敬是多動症。

敬敬為何多動之心理透視

現代科學認為, 多動症不屬於一般的“疾病”, 它與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有關, 與人的心理素質, 也就是一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強弱有關。

通常, 多動症寶貝在出生後的各個階段, 都有特殊表現:

新生兒期:寶貝有神經不穩定的表現, 如難於入睡、入睡後睡眠不穩定、易驚醒, 易興奮、有時又表現出嗜睡。

嬰兒期:寶貝好動不好靜、抱在懷裡也不安寧、愛哭、好發脾氣、氣質類型屬於難養育型。

幼兒期:寶貝的多動症狀在這個時期尤為明顯, 走路不穩、亂奔亂跑、不聽大人的話、做事注意力易分散、亂扔玩具, 在幼稚園裡不遵守規則……

Advertisiment

產生多動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也很多, 在現代獨生子女家庭中, 家長或長輩很容易溺愛寶貝, 這也是多動症兒童比例越來越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像本文例子中的敬敬, 父母對他百依百順, 卻忽視了培養他形成好的生活習慣, 造成了寶貝隨心所欲、嬌生慣養、自控力差, 並引發了多動症的情況。

引發多動症的其他心理原因

1.家長過於冷漠

有的寶貝處在經濟貧困或家庭不和、父母離異的不良環境中, 也會導致多動症的發生。 這類家庭中的父母, 往往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關心和關注寶貝, 寶貝也缺乏玩具、圖書等成長所需要的物品。 這類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寶貝, 容易產生行為異常、性情孤僻、學習困難、多動等情況。

Advertisiment
調查顯示, 多動症兒童組父母的文化程度, 明顯低於正常兒童組父母的文化程度。

2.家長過於嚴厲

1.鼓勵法則

鼓勵一般是以精神或語言的刺激為主, 促使寶貝自願、主動地去嘗試或重複那些良好的行為和習慣。 比如, 他聽家長的話去做一件事了, 就及時表揚他, 增加他這種行為的產生。

但此法單獨使用往往效果不明顯, 要配合其他辦法共同使用, 而且要經常使用。

2.獎勵法則

除了鼓勵之外, 當寶貝出現了符合規則的好的行為習慣時, 也要適當獎勵。 這樣, 可以讓寶貝產生愉快的心理感受, 促進他進一步形成好習慣。

獎勵的方法也可投其所好, 多種多樣的, 比如寶貝喜歡汽車, 就告訴他每次做得好, 就可以得到1分, 做得不好就減去1分,

Advertisiment
當累計得到5分時, 就可以給他買一輛小汽車。 隨著汽車的增多, 寶貝自己也會有成就感, 而這些良性的感受會促進寶貝的自控力提高。

3.塑造法則

這種方法可以很好的鍛煉多動症寶貝的專注力。 找些他感興趣的事, 如畫畫, 給他規定每天要堅持一定長的時間, 時間可從短到長。

比如, 從5分鐘開始, 根據寶貝的表現慢慢延長, 但切記不可操之過急, 是慢慢延長。 開始由家長陪伴寶貝, 待寶貝可以達到了, 就讓他單獨完成。 這種方法要配合著鼓勵及獎勵法一起進行, 當寶貝做得好時, 就及時鼓勵並適時獎勵, 強化他堅持做事的興趣和決心。

4.處罰法則

這種方法的目的, 是為了減少或消除寶貝的某些不良行為。 對寶貝的不良行為的結果或表現,

Advertisiment
給予不愉快的刺激, 讓寶貝感知他的這種行為是不被欣賞和認可的, 父母不喜歡。

但在使用處罰法時, 家長要注意讓寶貝明白你是愛他的, 要幫他改正錯誤, 並沒有其他惡意。 在方法的選擇上, 也要多動腦筋, 不可採取大罵或恐嚇等簡單粗暴的方式。

常用的處罰方法推薦——

指出不足給予批評

家長要直接、清晰地指出寶貝的錯誤在哪, 正確的是什麼、他的行為帶給別人什麼樣的感受。 家 長在說話時, 語氣要嚴肅, 態度要認真, 讓寶貝感知到, 你真的不喜歡他這樣。

取消計畫

如果寶貝做得不好, 經過警告後也不改正, 就取消一些他喜歡的計畫, 比如說禮物或外出旅行等。 讓他明白, 他要為他的行為承擔不愉快的後果。

計時隔離

所謂消退法,就是對寶貝的行為不理不睬,不過分關注,讓其自然消退,應該選擇合適的時機,配合其他方法使用。

比如,寶貝大發脾氣或擠眉弄眼時,如果家長訓斥或大罵他,反而會讓他愈演愈烈。這時,要對他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只是輕描淡寫的引導,這樣他的不恰當行為反而會消退。

你的寶貝是否有多動症傾向?——家庭小測試

1.反手實驗

讓寶貝兩手手心向下,拇指置於掌心,其餘四指併攏,兩手食指靠緊放在桌面上;此時讓寶貝將兩手反過來,手心向上並小指靠攏。如此這般在“原位”上反復翻動並加速,翻手動作笨拙,擺動超過一個肋部寬度者有多動症傾向。

2.點指實驗

讓寶貝一隻手握成拳頭,另一隻手用拇指依次接觸其他手指,可按照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順序,如此反復幾次,然後換另一隻手做同樣的動作數次;也可以從反方向開始,按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的順序,或雙手同時重複以上動作。寶貝動作不協調,出錯多,可能有多動症傾向。

3.指鼻實驗

讓寶貝先用左手食指再用右手食指,輪流指自己的鼻子尖,睜眼指5次,再閉眼指5次。動作笨拙,錯誤次數達3次以上者,有多動症傾向。

溫馨小提示:

本家庭測試只起到輔助檢測作用,如寶貝有多動症傾向,家長要帶寶貝到醫院去做正規檢查,不可自己隨意下定論,以免影響寶貝的正常心理發展。

計時隔離

所謂消退法,就是對寶貝的行為不理不睬,不過分關注,讓其自然消退,應該選擇合適的時機,配合其他方法使用。

比如,寶貝大發脾氣或擠眉弄眼時,如果家長訓斥或大罵他,反而會讓他愈演愈烈。這時,要對他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只是輕描淡寫的引導,這樣他的不恰當行為反而會消退。

你的寶貝是否有多動症傾向?——家庭小測試

1.反手實驗

讓寶貝兩手手心向下,拇指置於掌心,其餘四指併攏,兩手食指靠緊放在桌面上;此時讓寶貝將兩手反過來,手心向上並小指靠攏。如此這般在“原位”上反復翻動並加速,翻手動作笨拙,擺動超過一個肋部寬度者有多動症傾向。

2.點指實驗

讓寶貝一隻手握成拳頭,另一隻手用拇指依次接觸其他手指,可按照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順序,如此反復幾次,然後換另一隻手做同樣的動作數次;也可以從反方向開始,按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的順序,或雙手同時重複以上動作。寶貝動作不協調,出錯多,可能有多動症傾向。

3.指鼻實驗

讓寶貝先用左手食指再用右手食指,輪流指自己的鼻子尖,睜眼指5次,再閉眼指5次。動作笨拙,錯誤次數達3次以上者,有多動症傾向。

溫馨小提示:

本家庭測試只起到輔助檢測作用,如寶貝有多動症傾向,家長要帶寶貝到醫院去做正規檢查,不可自己隨意下定論,以免影響寶貝的正常心理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