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寶寶愛打人, 這個行為習慣讓媽媽們都感到糾結無助。 要幫助寶寶改掉這個壞習慣, 說易也不易, 關鍵要看家長們的方法。 針對不同的寶寶, 要有的放矢, 讓他們真正意識到習慣的不好。
家長的態度:對孩子的暴力傾向不用太緊張
原因:很多孩子在1歲半左右就學會了打人、咬人、砸東西, 有的延續到兩歲多, 這個階段總體被歸納為“麻煩的兩歲”。 孩子這時之所以會出現攻擊性行為, 主要有幾個原因———
1、他不知道打人是不被接受的, 也不知道被打的人會痛。 因為孩子正處在一個“自我”形成的年齡段,
Advertisiment
2、他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他不高興或很沮喪的時候, 他只能用身體語言來表達情緒, 這也是正常的, 但父母可以引導。
3、他在尋求探索因果關係, 這是這個年齡階段學習或成長的一個特點。 比如打小紅, 她哭了, 再打一下, 看她還哭不哭, 或者打小紅旁邊的小兵, 看小兵會不會也哭。 另外, 孩子的學習交往很多時候就是從爭奪、搶奪開始的。
4、家庭環境的影響。 有些家長對孩子說話、提要求, 總是語氣急促, 不耐煩, 要麼拎著就走, 不聽就打罵。 這種粗暴的行為方式會被孩子模仿, 並當成理所當然、可以接受。
5、家長無意中的暗示。
Advertisiment
6、有的孩子很凶, 可能是因為想引起關注。 因為父母忙工作、忙賺錢, 疏忽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 甚至於對孩子好的行為鼓勵不夠, 總是關注不好的行為, 也會惡化攻擊行為。
對策: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一般會維持幾個月時間, 家長首先不要太緊張。 越是嘮叨和提醒孩子“不要打人”, 三番四次地強調它, 反而會強化打人的行為和習慣。 家長應該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幫助孩子去適當地表達情緒。 比如在寶貝和其他小朋友搶玩具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家長要注意言傳身教, 一味批評指責反而不利於改正, 在教孩子的過程中, 家長要堅持原則, 又要態度柔和。 比如, 1歲多的孩子打了人, 要堅定地告訴他這個行為是不好的, 媽媽不喜歡, 而且你打別人, 別人會痛。 說話的時候語氣要很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