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愛玩iPad,傷害的不只是眼睛

不可否認的是, 越來越多的家長將iPad當成了兒童早教機。 玩遊戲、讀童話、看動畫、學英文、做算術……那麼多優秀的兒童App和海量資源, 可以讓你足不出戶、一分錢不花就可以完成各種早教啟蒙。

除此之外, 在忙完工作回到家後, 我們自己有時也想不受打擾地玩會兒手機, 就會把iPad塞給孩子自己看自己玩, 雖然明知道不對, 可能夠換得一時清靜, 就不由自主這麼做了……(555紮心了)

有時候, 我們會自我安慰:iPad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 讓他多玩玩也未嘗不可。

但事實卻並不是這樣!

電子產品, 竟然是孩子的健康殺手!

查了資料,

Advertisiment
我才發現:電子產品可能會影響智力發展!

不少有關電子產品與孩子智力開發的研究都佐證了這一論點:

2007年, 美國華盛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兒童健康研究所的弗雷德里克·齊默曼教授與同事調查了1000多名父母, 發現使用開發智力的軟體, 對2歲以下兒童的正常發育並無好處, 甚至還可能影響到他們學習文字的能力。

2008年, 來自英國的研究發現, 14歲少年的“高層次思考”能力, 只抵得上1976年時12歲孩子的水準, 而這與電視和電腦遊戲的普及, 以及學校頻繁考試都有關係。

不僅如此, 電子產品更易成為孩子們的健康殺手!

① 影響視力, 造成肌性視疲勞

孩子的視力在12歲前都處在不斷發育完善期, 如果近距離、長時間使用色彩明亮鮮豔、視覺刺激比較強烈的電子產品,

Advertisiment
容易造成肌性視疲勞, 導致近視。 有時還會出現刺激性症狀, 如乾眼症等。

② 影響骨骼, 不利於脊椎發育

孩子長時間趴在床上或長久坐著低頭玩iPad, 這種不正確的姿勢無形中會增加脊柱和頸椎的負擔, 時間長了就會造成駝背和高低肩, 還會導致頸椎病的形成。

③ 影響性格, 易形成單向思維

長時間對著冰冷的電子產品, 孩子跟父母、同伴的溝通交流少了, 容易形成單向思維模式, 不僅交際能力逐漸落後, 性格的成熟也更加緩慢。

④ 影響心理, 易分散注意力

一個孩子的心理成長離不開對真實世界的正確認知, 而長期接觸電子產品所營造的虛擬世界, 使得孩子與現實社會脫節, 心理也會與現實脫節。

Advertisiment
而一旦錯過心理成熟最好的時機, 後期將很難彌補。

藏起iPad, 就能戒掉孩子的“癮”?

看到這裡, 也許會有和我一樣煩惱的媽媽說:那我們乾脆把iPad藏起來吧, 以免後患無窮!

有一陣, 孩子對iPad等電子產品像著了魔一般, 如果不強制關掉, 他幾乎可以一集連一集地不斷地把動畫片看下去, 家裡經常因為制止孩子繼續看電視或手機、iPad引發各種爭執和哭鬧事件……為了戒掉孩子對iPad的“癮”, 我真的把iPad藏起來, 無論他怎麼鬧也不給他, 就說“壞了”。

但後來我發現, 將iPad藏起來反倒增加了神秘感, 大人越是煞有介事, 緊張兮兮地加以限制甚至禁止, 孩子的獵奇心和佔有欲就會越重。

另外, 科技也在改變孩子們的學習方式, 不少教育機構都開發了專門的APP,

Advertisiment
上課、練習、測試都可以在iPad上完成, 與未來息息相關的幼升小面試, 很多民辦小學都會拿iPad給孩子做題……

更難捱的是, 家裡人儘管可以不用iPad, 卻不能不用手機啊!孩子只要瞅到機會, 就纏著爺爺奶奶要手機玩, 這, 換湯不換藥!

防止寶寶沉迷電子產品, 這樣做妥妥的

所以, 全面禁止孩子接觸iPad等電子產品顯然是不現實的。 不過, 我們還是可以做一些事情來保護孩子的健康。

美國兒科學會就家長如何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 避免孩子接觸不良資訊提出了明確的建議:

① 不到1歲半的嬰幼兒

不建議使用電子產品。

② 2歲到5歲的兒童

每天對著螢幕的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 且應觀看高品質的節目(家長可與孩子商量可觀看節目)。

Advertisiment

③ 5歲以上的孩子

建議讓孩子自己控制時間, 但要確保他有充足時間睡眠與進行室外運動。 家長應設置“無電子產品時間”(如晚餐)與“無電子產品區域”(如臥室)。

④ 青少年

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 做好網路安全教育, 並提醒孩子要注意線下人際關係。

這樣一來, 爸媽對自家孩子每天使用iPad的時間應該心中有數了吧?

為了保護孩子的健康, 我們還是要對電子產品的使用做進一步的規定。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首席教授Larry Rosen博士提出的一個“1:5”的時間方案非常值得採用:為保護孩子的大腦發育, 孩子玩電子設備的時間與其他活動時間的最佳比例為1:5。

也就是說:每給到孩子1分鐘的電子活動時間, 就應該安排相當於5分鐘的時間做別的事情, 比如與人交談、玩手動的創造力玩具、閱讀與講故事、戶外活動、休息與放空,從而來轉換大腦的思維模式、平靜過於活躍的大腦以及平衡現實與虛擬世界的溝通關係。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孩子每天被允許使用iPad 30分鐘(這是Larry Rosen博士建議4~5歲孩子被允許的最長iPad時間),他就應該做其他的活動至少150分鐘。

這一比例可以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到青春期比例可以上升至大約是5:5,也就是說看一個小時的iPad,再做一個小時的其他活動。

? 小稚說 ?

當孩子關掉電子設備就大哭大鬧時,我們要做的,不是重新打開設備,而是想一想,該如何建立規則,並且找到更好地取代電子設備的遊戲和樂趣。

例如,陪孩子玩會兒積木,讀讀繪本,畫一幅畫,或是做做手工,玩角色扮演,講個故事等。

這些看起來比打發孩子看電視、玩電子遊戲要麻煩的活動,不僅會讓孩子遠離“螢幕”,還將為父母和孩子帶來健康的身體和快樂的親子關係。

比如與人交談、玩手動的創造力玩具、閱讀與講故事、戶外活動、休息與放空,從而來轉換大腦的思維模式、平靜過於活躍的大腦以及平衡現實與虛擬世界的溝通關係。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孩子每天被允許使用iPad 30分鐘(這是Larry Rosen博士建議4~5歲孩子被允許的最長iPad時間),他就應該做其他的活動至少150分鐘。

這一比例可以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到青春期比例可以上升至大約是5:5,也就是說看一個小時的iPad,再做一個小時的其他活動。

? 小稚說 ?

當孩子關掉電子設備就大哭大鬧時,我們要做的,不是重新打開設備,而是想一想,該如何建立規則,並且找到更好地取代電子設備的遊戲和樂趣。

例如,陪孩子玩會兒積木,讀讀繪本,畫一幅畫,或是做做手工,玩角色扮演,講個故事等。

這些看起來比打發孩子看電視、玩電子遊戲要麻煩的活動,不僅會讓孩子遠離“螢幕”,還將為父母和孩子帶來健康的身體和快樂的親子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