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愛玩“髒東西”,爸媽要鼓勵

繪畫也是一種造型藝術。 所謂造型藝術, 就是創造有美感的形象的藝術, 要通過創造的形象來表達情感和思想。 創造一種新形象, 就是改變已有的形象, 從某種意義來說就是破壞已有的形象, 弄髒已有的形象。 藝術的真正本質, 就是以毀壞、弄髒已有形象為基礎的。

這種“破壞”、“弄髒”的行為, 在幼兒的生活中, 是家常便飯。 他們的遊戲也是以此為中心的。 比如, 玩沙子、和泥巴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用手攏起沙子, 之前平坦的表面就隆起了一座山峰。 沙子中加入水, 拍成個球, 就完全改變了沙子以前的形狀。

Advertisiment
繪畫, 就是用蠟筆或馬克筆把白色的畫紙弄髒。 把乾淨的紙弄髒, 讓紙發生變化,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 繪畫和和泥巴的遊戲是一樣的。 而且, 這樣的活動, 自己身上、周圍環境都會不可避免地被弄髒。 手插入沙子裡, 手上就會沾滿沙子;摸一下黏土, 就會變得黏兮兮的;如果玩和泥巴, 手上、腳上, 甚至衣服上都會沾滿泥巴。

孩子本身, 對這種破壞性的活動非常喜歡, 並欣然接受。 但事實上, 看到孩子玩泥巴時把衣服弄得一團髒, 在牆壁上隨意亂畫等等行為, 基本上沒有一個媽媽不去斥責孩子的。 因為媽媽們滿腦子考慮的不是接受孩子們的喜好和願望, 而是洗衣服和打掃衛生。 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媽媽一見到孩子的手腳髒了,

Advertisiment
就用手帕一點一點地擦乾淨。 對於這樣的媽媽, 我非常想大聲疾呼:“你們是在剝奪孩子作為人的必要的學習機會, 也是在剝奪孩子們作為人的發自內心的喜悅!”恐怕, 這些媽媽是在不知道這種活動的深層意義的情況下, 做出了以上的行為。 所以, 無論是多麼有潔癖的媽媽, 在養育孩子期間, 都需要寬容地想:“髒點兒, 沒什麼的。 ”

與水和沙子相伴成長

日本古代有句諺語:不給小孩玩水和土, 就會生出蟲子來。 這一方面可能是古人的經驗, 也可能是部分事實。 但是, 從孩子1歲開始就應該讓孩子玩沙子和水, 這的確是不可或缺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 沙子(土)和水是小小孩最好的玩具。 為什麼水和沙子令孩子如此熱愛呢?恐怕是因為大地和大海對於所有的生命就像母親一樣,

Advertisiment
所有的生命都是從水裡誕生, 紮根于大地而成長。 所以, 人的幼小生命大概是出於本能, 需要沙子和水。 人類的文化、文明也都是紮根于大地, 發源於水邊的。 我覺得, 孩子的文化活動也與此同出一轍, 也是從水邊開始的。

另外, 人類用解放出來的雙手, 對大自然進行加工, 使大自然發生變化, 人類的文化、文明由此而被創造出來。 作為孩子, 用稚嫩的小手就能使之形狀發生變化的自然素材——水和沙子是最適合不過的了。

因此, 特別是對於那些住在遠離泥土的都市高層公寓裡的孩子, 我希望做媽媽的要有意識地帶孩子去公園, 給他們創造機會去玩水和沙子, 這和早中晚的一日三餐同樣重要。

Advertisiment
對於孩子來說, 這種活動是給他們提供精神上的營養。 如果你很在意孩子弄髒東西, 就給他們規定一個隨便畫的場所, 穿上不怕弄髒的工作服, 並且告誡你的孩子哪些地方不可以弄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