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感冒發熱有利有弊

1.什麼是發熱?

若寶寶肛溫>37.8攝氏度, 舌下溫度>37.5攝氏度, 腋下溫度>37.4攝氏度為發熱。 正常小兒體溫可波動於一定範圍, 很多因素可影響體溫, 如高溫環境、活動後以及新生兒、早產兒哭鬧、餵奶、過分保暖等都可使體溫暫時升高, 但一般不超過0.5-1℃。 其中, 低熱是指體溫波動於38攝氏度左右, 高熱時體溫在39攝氏度以上, 若超過41攝氏度為超高熱。 連續發熱兩個星期以上為長期發熱。

2.發熱的利弊:

發熱是機體的一種防衛反應, 在發熱期間人體的免疫系統最活躍, 發熱越高說明人體抗病能力越強, 只要機體在同致病菌“戰鬥”,

Advertisiment
就有發熱存在, 只有致病菌全部殺死才能退熱, 同時發熱還可以增強肝臟解毒功能。 所以發熱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但另一方面, 發熱時間較長, 尤其高熱又可使人體各種調節功能受累, 如高熱可引起大腦興奮增強, 表現為煩躁、哭鬧, 甚至驚厥, 超高熱可導致大腦抑制而昏迷。 發熱還可影響消化功能, 長時間可增加人體消耗, 使寶寶消瘦、虛弱。

3.寶寶發熱了該怎麼辦?

病因治療更要緊, 在38.5攝氏度以下不要吃退燒藥、打退燒針;如果環境溫度過高, 也不容易退熱;媽媽抱著嬰兒時熱氣不易散發, 使體溫升高;包裹得過多或蓋被太厚, 不僅退不了熱, 也會使寶寶體溫升高, 甚至發生驚厥;若高熱38.5攝氏度以上, 對應治療同時可考慮退熱,

Advertisiment
退熱的方法很多, 家庭可使用物理、藥物降溫相結合的方法:

(1)控制環境溫度:室內溫度過高或穿衣、蓋被過多, 都不利於退熱, 適當開窗通風及開包散熱均能起到有效而安全退熱作用。

(2)多飲溫熱開水:通過喝溫開水, 可以促進皮膚出汗而散熱, 達到退熱及利尿排毒的作用。

(3)溫水或酒精擦浴:用30℃左右的溫水或35%~40%的酒精, 如無酒精也可用低度白酒代替。 擦浴容易出汗的地方, 如頭頸、腋下及雙側腹, 用酒精時禁忌擦浴面部及胸前, 用量切忌過大, 以免通過寶寶稚嫩皮膚吸收中毒。

(4)頭部冷敷:可用頭枕冰袋, 或額部冷毛巾濕敷, 或兩者同時使用。 此法簡單易行, 但忌用退熱藥後使用, 因冷敷血管收縮阻止出汗散熱。 冰敷時, 冰袋外需裹一層布,

Advertisiment
以防局部皮膚凍傷, 並及時更換冷毛巾或冰袋。

(5)藥物退熱:當物理降溫方法的療效不佳時, 可在醫生的指導下, 選用適當的退熱藥。 退燒藥要按醫囑使用, 劑量過大, 可引起出汗過多, 發生虛脫;也不能使用過頻, 也就是說同一種退燒藥兩次間隔時間不能太短, 以免藥物在體內蓄積而產生副作用, 一般兩次間隔以4~6小時以上為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