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季節,
不少寶寶易患感冒發燒。
一見孩子發燒,
媽媽就慌了手腳,
害怕發燒時間長了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第一天就退燒貼、退燒藥一起上,
第二天又加上打針和滴鼻......如何正確處理小兒感冒發燒還是各位家長的必修課。
以下來看看專家的建議:
先別急著用退熱藥
小兒發熱體溫37.5℃~38℃為低熱,
38℃~39℃為中熱,
39℃以上為高熱,
超過41℃為超高熱。
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產生的一種反應,
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
從而有利於小兒的正常成長。
體溫不超過38℃一般不要急於退燒,
特別是在沒有明確診斷前,
Advertisiment
如果盲目退燒可能掩蓋病情,
干擾對病情的診斷。
當體溫達到39℃以上時要在醫生指導下退熱。
有4%~12%的孩子在高熱時會發生驚厥,
驚厥反復發作可能造成腦損傷,
還可能導致其他危險。
因此,
凡有高熱驚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兒,
在38℃經物理降溫無效時就可以給孩子適當吃退燒藥。
發熱38.5℃以下最好選擇物理降溫
物理降溫方法很多,
如夏天家裡有空調,
維持房間溫度於25℃左右,
使孩子體溫慢慢地下降,
怕孩子受風關掉空調對正在發燒的孩子來說是錯誤的。
但如果孩子四肢冰涼又猛打寒戰,
則表示需要溫熱,
這時要給孩子外加毛毯覆蓋;即使是在秋冬季節,
對發熱的嬰幼兒也不能包裹太嚴,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
Advertisiment
表示需要散熱,
可以少穿點衣物,
甚至可以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
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
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熱量散出。
另外,
多喝水以助發汗,
並防虛脫。
水有調節體溫的功能,
可使體溫下降並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退熱最好選中藥
若孩子發燒38.5℃以上,請立即讓醫生確診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
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藥如利巴韋林等,
若伴有細菌感染可用抗生素如頭孢類。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兩個月以內的嬰兒禁止使用任何退熱西藥。
藥物退熱只用於年齡稍大、高燒的孩子。
退熱藥可以選擇臣功再欣(複方鋅布顆粒)或小快克(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
劑量要嚴格按藥品說明書或醫囑執行。
小兒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
Advertisiment
西藥抗病毒療效多不明顯,
退熱藥多有較大副作用。
辨證選用非處方中成藥,
安全且療效好。
小兒秋冬感冒多為感受風寒引起,
主要症狀為發熱、畏寒、頭痛、無汗、鼻塞、流清涕、打噴嚏、咳嗽等。
治宜辛溫散寒、發汗解表,
可選用風寒感冒沖劑;外感風熱引起感冒四季皆可發生,
主要症狀為高熱不退、面紅目赤、咽喉紅腫、流黃鼻涕等。
治宜辛涼解表、宣肺清熱,
可選用小兒感冒顆粒(沖劑)或小兒熱速清口服液,
還可選用風熱感冒沖劑、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顆粒(沖劑);夏天感冒多屬暑熱感冒,
除有感冒症狀外,
還有發熱、汗出不暢、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表現,
可選用藿香正氣口服液。
家庭護理很重要
孩子感冒後,
家長要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
Advertisiment
腋下測量體溫清潔衛生、方便安全,
根據體溫不同給予不同的治療。
發燒病人的脈搏會加快,
一般而言,
體溫每上升1℃,
脈搏增加10次。
新生兒時最快,
嬰兒每分鐘100~120次,
1~3歲幼兒每分鐘100次左右。
脈搏與體溫不相稱常提示某些疾病。
如嬰幼兒肺炎合併膿胸或中耳炎時,
脈搏會達每分鐘140~160次。
呼吸頻率成人正常值為每分鐘16~20次,
兒童則相對較快。
室內要保持空氣新鮮,
注意通風,
防止煙塵,
通風時注意不要讓風直接吹著孩子。
如果屋裡乾燥,
應灑些水或使用加濕器。
發燒病人出汗多,
要勤換內衣。
內衣要乾淨、柔軟,
以純棉、絲為佳。
要常用淡鹽水漱口,
保持口腔衛生。
早晚洗臉、洗腳時要注意保溫。
正確飲食促康復
發燒病人要多飲水,
Advertisiment
以增加小便的排泄和汗腺的分泌並補充高熱消耗的水分。
在發燒時,
胃腸消化力會有所減退,
應為孩子準備一些可口的、富有營養而又易消化的食物。
比如牛奶、雞蛋羹、新鮮水果、蔬菜、爛粥、麵條、餛飩等。
為了開胃,
還可給孩子做些爽口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