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應如何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寶寶應如何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兒童口腔問題關乎到兒童牙齒等方面的健康, 如何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呢?

無論怎樣都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為最佳, 定期口腔檢查對於經過無牙期、乳牙萌出期、乳牙列期、混合牙列期和年輕恒牙列期的生長發育變化的兒童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因為他們生長發育快, 變化大, 又處於乳恒牙交替期, 還經歷著齲病的高峰期, 影響很大。

1、寶寶從什麼時候開始要看牙醫呢?

一般來說, 從嬰孩6~8個月第一顆乳牙冒出來時, 就該帶他去看牙醫了。

(1)乳牙存在著患齲率高、發病早、多發、範圍廣、發展速度快、自覺症狀不明顯等特點,

Advertisiment
所以我們應該早發現、早治療, 這不僅省時、省力, 還減少了醫療費用, 減低了患兒就醫次數和痛苦。

(2)牙頜面部的畸形也是早發現早治療, 治療效果最好, 否則不但影響咀嚼功能, 降低營養吸收, 直接導致患兒發育, 影響面部美觀。

(3)有可能對顳頜關係造成損傷。

(4)寶寶適應醫院的新環境。

(5)讓牙醫瞭解孩子的牙齒的成長, 及早發現任何可能出現的疾病, 並加以治療。

(6)通過健康宣教, 使父母認識到寶寶口腔衛生的重要性, 讓寶寶儘早養成好習慣。

2、多久需要拜訪一次牙醫?

只要你用含氟的牙膏每天給寶寶刷兩次牙, 並保持健康的飲食, 那麼, 通常每6個月去拜訪一次牙醫就足以讓他瞭解寶寶的牙齒發育和健康狀況。

Advertisiment
但是, 如果寶寶出現一些具體問題, 比如蛀牙, 那麼你就要更經常地帶他去見牙醫, 這樣牙醫才能對寶寶進行必要的治療。

到乳、恒牙替換時期6~12歲更應注意口腔健康檢查了, 因為此時口腔內乳、恒牙交錯, 如果牙列不整齊, 容易有食物殘渣存留, 更容易發生齲壞, 這時每3~6個月家長可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次, 如發現須治療的牙, 應毫不猶豫地給孩子治療。 有些家長擔心治療時孩子哭鬧, 從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使小病釀成大病, 給孩子造成更大痛苦, 甚至發生乳牙過早脫落, 至使恒牙萌出後, 七扭八歪。 很多家長認為乳牙遲早要替換, 當發現牙洞後, 遲遲不帶孩子到醫院治療, 乃至小洞變大洞,

Advertisiment
造成牙髓發炎或根尖周圍炎症, 於是疼痛、臉腫、發燒等, 嚴重影響孩子的飲食和睡眠, 甚至對相應的恒牙胚的發育產生了不良作用。 當第一恒磨牙(俗稱六齡牙)從乳牙列的後端萌出時, 很多家長將它誤認為是乳牙, 出現齲洞、疼痛, 仍不以為然, 使不少兒童失去了這一顆一生中起著重要作用的牙齒, 可以說是終生遺憾。

兒童口腔疾病的有、無, 不能只憑患兒“牙疼不疼”為主觀症狀, 而要靠醫生的臨床客觀檢查才能確定, 因此我們應積極的向家長宣傳定期口腔健康健查的重要性, 使家長們改變只有“牙痛”才帶患兒就診的傳統做法, 樹立“牙不疼”也要帶兒童到口腔科進行衛生健康檢查的新觀念。

3、兒童口腔檢查治療的護理特點

Advertisiment

(1)心理護理:消除患兒的恐懼心理, 護士是患兒就診時最先接觸的醫護人員, 她給患兒的印象直接影響到治療的效果。 護士在接待患兒時, 應通過自己的言行, 使患兒消除就診時的恐懼心理。 根據不同的兒童心理採取不同的辦法, 言語交流時, 要避免成人化和專業化, 採用簡單易懂、具體形象的形體語言和童語。

與患兒建立友好的信任關係:良好的信任關係可減輕患兒的顧慮, 使治療順利進行。 因此護士的服務態度應該熱情、和藹、耐心, 使患兒具有親切感。

(2)護理配合短時操作:護理配合時, 為了縮短治療時間, 減少患兒痛苦, 所準備的器械要儘量簡單、齊全、規格大小合適。 同時護士對醫生的每項操作步驟也要熟記於心,

Advertisiment
若計畫不周頻頻更換器械或對操作步驟不熟悉, 既浪費時間, 又影響工作效率, 並且患兒可能因時間長而不能堅持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