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成長標記之一“認生”

基本上每一個寶寶都有”認生“的階段, 這是寶寶一種本能反應, ”認生“也是寶寶的一種自我保護, 對於寶寶來說是成長的標記之一。 身為家長, 該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這個時期呢?

“生”所指的是“陌生人”和“陌生環境”。 人類的“認生”是一輩子的事情, 只不過隨著心智發展以及社會經驗的積累, 認生的範圍、處理方式不同而已。 “不認生”反而會給人類生存帶來危險。

家長的苦惱在於, 把自己認為是安全的人和環境, 錯誤地當成了寶寶的認知, 希望寶寶接受並表現出良好的狀態。 更可怕的是, 有些家長不能理解“認生”其實是寶寶心智發展和社會經驗積累的過程。

Advertisiment
隨著寶寶心智的日益成熟, 他們會進行選擇性☆禁☆交往, 家長就會開始擔憂以後寶寶的交往出現嚴重問題。 事實上, 只要家長能夠理解寶寶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給予適當的幫助, 寶寶就能夠安然度過猛烈的“認生期”。

草木皆兵, 生人勿近

蔻蔻13個月了, 一直是媽媽和奶奶照顧她, 可是這次奶奶回老家幾天後, 她就變得很抗拒奶奶, 奶奶一抱就大哭, 不停地喊“媽媽”。 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好幾天了, 絲毫沒有好轉。

專家解讀:

寶寶大概是從6個月左右開始進入到辨別安全環境與不安全環境的時期,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認生期”。 由於社會經驗不足, 他會認為除了媽媽之外的人都是不安全的。

Advertisiment
即使是一直生活在一起的人, 只要離開幾天, 就會被他“無情地”劃入陌生人範圍。 “被抗拒者”越是著急靠近寶寶, 就越讓他感到緊張不安, 就更無法被他接納。

專家支招:

1、處理好成人的情緒 尤其是老人在被寶寶抗拒之後可能會產生不良情緒, 媽媽一定要給老人解釋原因, 做好安撫和疏導工作。 千萬不要責怪寶寶。

2、不要讓陌生人貿然親近寶寶 讓寶寶自然地生活和活動。 如果他保持距離觀察到對方是“不危險”的, 就會放鬆警惕, 這個時候再慢慢地用他感興趣的方法跟他玩耍就很容易被接納。 在被接納前, 千萬不要接觸寶寶的身體, 以免前功盡棄。 媽媽要把這種方法告訴家人和朋友。

3、不要強行把寶寶放到陌生環境 有些家長覺得強行把寶寶放到陌生人的懷裡,

Advertisiment
就能夠鍛煉他, 改掉他“怕生”的“壞毛病”。 結果導致寶寶抗拒心理更嚴重, 甚至會造成真正的心理問題。

4、不要羡慕別的寶寶多麼“不認生” 每個寶寶都有獨特的與生俱來氣質, 如果父母本身就屬於言語謹慎的類型, 就更不要強求寶寶, 當然你們可以請一位生性活潑開朗的成人加入你們的養育團隊, 祖輩、朋友、保姆、老師等都是可以的。

危機四伏的陌生環境

丫丫3歲了, 在家裡可是個活潑愛鬧的小姑娘, 可是一到了外面, 做什麼都要媽媽在旁邊陪著, 不喜歡跟其他小朋友玩, 只要看不到媽媽就會放聲大哭什麼也不做了。

專家解讀:

人類在陌生的環境裡會保持警覺,

Advertisiment
寶寶並不像成人那樣擁有強大的心智和豐富的社會經驗, 所以, 他需要慢慢觀察、感受周圍的環境。 即使是經常去的遊樂場, 如果曾經有讓他感到不安的因素, 他就會始終保持警惕, 並不會把它當成熟悉、安全的環境, 這個時候, 媽媽在身邊是能夠保證安全的, 說明寶寶是有智慧的。

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家長固執地認為寶寶是弱小的, 就會不由自主地保護寶寶, 或者是拼命鼓勵寶寶勇敢, 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會讓寶寶認為自己真的是“弱小”的、環境和他人很“危險”, 於是變得越來越弱小, 越來越離不開媽媽, 越來越害怕陌生環境和其他人。

有位朋友告訴我:“不對!我女兒2歲上早教班的時候也是哭, 要我們陪, 我們乾脆一進教室就扔下她走開,

Advertisiment
後來她就不哭了。 所以, 寶寶是需要鍛煉的!”其實, 不哭並不代表她不痛苦, 也不代表她接受了環境, 因為她發現哭也不能改變痛苦的事實, 出於自我保護, 她就會回避自己的痛苦感受, 但是她又必須得做點什麼才能讓自己好受些。 於是, 可能出現以下3個問題——

1、在環境裡胡鬧, 甚至產生攻擊性、破壞性行為。

2、神遊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 不能探索、學習、工作。

3、粘住環境中不會離開她的人, 哪怕對方折磨她, 她也不會放手。

上述任何一種問題都會給她今後對社會關係的探索帶來巨大的障礙。

專家支招:

1、多與人交往

對於獨生寶寶來說, 到大環境與他人更多交往, 確實是幫助寶寶學習融入社會的好辦法。 媽媽應當經常帶寶寶到不同的環境, 接觸不同的人群。

媽媽在身邊,寶寶會感覺到安全,也更容易接受新環境、新朋友。媽媽既要保護寶寶又要給寶寶鍛煉的機會,在寶寶放鬆後,逐漸拉開與他的距離,但是。確保在他處於危險時能夠保護他。

2、選擇適合寶寶的環境

媽媽一定要確保群體中沒有攻擊性行為的寶寶才可以放手,避免寶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如果寶寶已經受到傷害,要冷靜安撫他,並離開現場,帶到比較安全的群體,繼續讓他跟其他寶寶待在一起,這樣他就不會刻板地認為其他寶寶都是可怕的。

3、不要讓成人過多地逗弄寶寶

在成人比較多的環境裡,確實有一些成人是以逗哭寶寶為樂趣的,這會讓寶寶感覺到可怕、痛苦。如果已經有人正在做這樣的事情,媽媽一定要挺身而出及時制止,保護寶寶要比照顧他人面子更重要。

小編認為,寶寶”讓生“也是減少危險的好預兆,但隨著寶寶的成長,家長也需要教會寶寶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

接觸不同的人群。

媽媽在身邊,寶寶會感覺到安全,也更容易接受新環境、新朋友。媽媽既要保護寶寶又要給寶寶鍛煉的機會,在寶寶放鬆後,逐漸拉開與他的距離,但是。確保在他處於危險時能夠保護他。

2、選擇適合寶寶的環境

媽媽一定要確保群體中沒有攻擊性行為的寶寶才可以放手,避免寶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如果寶寶已經受到傷害,要冷靜安撫他,並離開現場,帶到比較安全的群體,繼續讓他跟其他寶寶待在一起,這樣他就不會刻板地認為其他寶寶都是可怕的。

3、不要讓成人過多地逗弄寶寶

在成人比較多的環境裡,確實有一些成人是以逗哭寶寶為樂趣的,這會讓寶寶感覺到可怕、痛苦。如果已經有人正在做這樣的事情,媽媽一定要挺身而出及時制止,保護寶寶要比照顧他人面子更重要。

小編認為,寶寶”讓生“也是減少危險的好預兆,但隨著寶寶的成長,家長也需要教會寶寶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