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手脫臼了怎麼辦 怎樣預防寶寶脫臼

在日常生活中, 脫臼是時有發生的事情, 很多人都有過脫臼的經歷, 尤其是小孩子。 寶寶的骨骼還在發育, 很脆弱, 一不小心就會導致脫臼。 寶寶脫臼後就會感到疼痛, 會發生大哭, 家長們要引起注意, 及時進行急救。 那麼寶寶手脫臼了怎麼辦呢?

寶寶手脫臼了怎麼辦

手法復位:手法復位時間越早, 復位越容易, 效果越好。 但應由有經驗的專科醫生進行復位。

具體操作方法是:抱患兒端坐, 術者同患兒相對。 將患肘屈曲90度置患兒身旁。 術者一手握住上臂下端, 以防止肩關節轉動, 並將拇指置於橈骨頭處。

Advertisiment
另一手握住患肢手腕, 連續做數次前臂旋後動作。 此時, 可聽到清脆的輕微彈響聲或手指有彈跳感, 表示橈骨頭已復位兒停止哭鬧, 並可用患手上舉取物。

對脫位超過24小時或有反復脫位史的患兒, 因局部有腫脹, 重定時彈響聲或彈跳感多不明顯, 復位後疼痛也不一定即刻消失, 但其他症狀大多能緩解。 此時, 宜用頸腕帶將肘部固定在直角位置1周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 若寶寶的手臂單邊不動但沒有疼痛感, 則可用三角巾或布, 將脫臼部位稍做固定, 然後立刻送醫;但若寶寶活動手臂時會有疼痛感, 或手臂無力垂下, 則需立即送醫急救。 當寶寶脫臼時, 別隨意移動寶寶患肢, 避免移動的過程中造成寶寶患部的二度傷害,

Advertisiment
先固定患部後施以冰敷, 盡速到醫院治療即可。

橈骨頭重定後, 一般不需要固定, 但應該提醒家長注意的是, 脫臼具有反復性、習慣性, 只要發生一次, 以後就容易反復發生。 切忌不可用提物的方式突然牽引小兒手臂或用粗魯動作給小兒更換衣服, 以免脫位再次發生而形成習慣性脫位。

寶寶脫臼後的緊急處理

1、一旦寶寶發生脫臼, 家長不必驚慌失措, 在脫臼後的兩三個小時內讓關節恢復原狀, 還不太困難, 時間太久, 周圍的組織就會腫脹, 復原就困難。

2、寶寶脫臼之後非常疼痛, 首先要先安慰寶寶, 並立刻處理。

3、關節脫臼的部位會壓迫神經, 這時拉長的韌帶以及肌肉, 稍微一動就非常痛。 單純的脫臼往往比骨折要更加疼痛,

Advertisiment
手會垂在胸前, 可用大圍巾折成三角形把手臂吊在脖子上。

4、肩關節脫臼可用繃帶、衣物、布條或圍巾等織物將脫臼的胳膊與軀幹捆綁固定, 防止關節活動。 幾個星期都不可活動關節, 這期間比骨折的情況更為疼痛。

5、發生脫臼後, 媽媽不要強行活動寶寶的受傷關節, 以免增加痛苦或造成二次創傷。 媽媽不要慌, 最恰當的處理方法是適當固定寶寶的患肢後儘快去醫院治療。

6、即使關節恢復到原來的位置, 受傷的韌帶或周圍的組織也還是需要治療。

7、小孩胳膊脫臼經由醫院治療之後對今後關節的活動功能不會有影響, 所以家長可以放心。 但是在小孩胳膊脫臼復位後的一段時間之內, 家長需要格外看護孩子, 不要讓孩子使用患肢,

Advertisiment
以免再次發生錯位, 造成習慣性錯位, 到時候就不好糾正了。

怎樣預防寶寶脫臼

寶寶的關節不夠強健是發生脫臼的內在原因, 等他長大了, 這個內在原因才能逐漸消失。 橈骨小頭半脫位最易發生, 而且一般都是父母牽拉寶寶上肢不當引起的, 所以要特別小心, 儘量不要用力或者突然拉扯寶寶的小手或小臂(肘關節與腕關節之間)。 寶寶學走路時, 父母應該扶著他的腰部或腋下;領著寶寶走路或上下樓梯時, 可以握住大臂(前關節與肘關節之間), 力度要適中。 父母拉著寶寶的小手將其拉起或身體懸空也是很危險的, 這樣做看似沒怎麼用力, 但是寶寶的身體重量會部分或全部作用在肘關節上, 牽拉力度其實很大。

Advertisiment
橈骨小頭半脫位多發生在4歲以前, 5~6歲的寶寶就極少發生了。

大人們在跟寶寶互動時, 避免做單邊的拉提動作。 要特別留意的是, 若寶寶一旦發生過脫臼, 就會多次反復地發生, 所以寶寶有脫臼的病史的話, 家長跟寶寶玩耍或是進行身體接觸時, 都要避免在相同部位用力過大。

如果寶寶發生過關節脫臼, 對關節的保護就需要更小心, 防止反復發生脫臼形成習慣性脫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