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多家長諮詢關於寶寶肢體或者身體某個部位偶爾會出現抖動現象的問題。 比如說:寶寶在清醒或剛開始入睡時, 一聽到響聲、突然見光、觸摸後肢體會快速的抖動幾下, 輕輕壓住肢體, 可以使抖動停止。 抖動的時候感覺像是別人常說的“癲癇”發作。
寶寶在吃奶時下巴會出現快速抖動的現象, 這是不是缺鈣, 需要給寶寶補鈣了嗎?
那麼, 寶寶出現抖動的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寶寶為什麼會有抖動的現象?
小嬰兒大腦皮層功能發育還不完善, 神經纖維周圍的絕緣組織即神經髓鞘還沒有形成,
Advertisiment
建議:
寶寶出現抖動時, 只要家長用手輕輕按住他身體任何一個部位, 就可以讓他安靜。 (如果是癲癇發作, 輕輕按壓肢體是不會停止其抖動的。 )
而寶寶在睡眠期間發生抖動則是因為有一部分腦細胞處在休眠狀態, 另一部分腦細胞仍處在興奮狀態。 此時, 若出現燈光變換或聲響, 都可能導致孩子出現手腳不自主的抖動, 也有的孩子在沒有光線和聲音刺激的情況下, 也會出現手指、眼瞼、腳趾無規律的抖動,
Advertisiment
科普:
肌陣攣是肌肉簡單、快速的不自主運動, 累及的範圍可為局灶性、全身性或多灶性, 對稱或不對稱, 反復節律性或孤立性出現, 自發或誘發出現。 肌陣攣僅是一種臨床症狀, 有生理性的, 也有病理性的, 而睡眠肌陣攣就是一種生理性的睡眠期運動, 可見于任何年齡段的人, 腦電圖正常, 生長發育不受影響。
如何區分是癲癇還是生理反應呢?
Advertisiment
有的家長往往把很多生理現象或非癲癇發作現象也與癲癇聯繫上。 雖然癲癇患兒也可出現這種肌陣攣, 但是癲癇發作形式的肌陣攣常在清晨醒來後不久出現, 表現為:
身體某個部位突然、快速、有力地抽動, 主要由於這些部位肌肉突然收縮引起, 依據不同部位的抽動, 患兒可表現為突然點頭、彎腰或後仰, 也可表現整個身體突然後傾或倒向一側, 也有的並不倒地, 僅僅表現為“激靈”一下, 當發作摔倒時, 兩手不會去扶地, 一般發作前沒有預兆, 有的因突然低頭, 以致前額或下頜部常常碰傷。
四肢肌肉突然收縮, 常表現為肢體突然抖動, 手中的東西也會甩出, 抽動前後意識不喪失, 跌倒後能很快站起來,
Advertisiment
注意:
如果家長發現寶寶對一般觸覺或聽覺產生過度興奮, 易激惹, 尖叫啼哭, 甚至出現兩眼凝視, 震顫或不斷眨眼, 口唇反復地做咀嚼、吮吸動作, 呼吸不規則並伴面部、口唇青紫, 面部肌肉抽動, 四肢抽搐, 有時面色蒼白, 沒有肌肉抽搐, 發作持續2-10秒, 不超過30秒, 很快意識恢復, 繼續正常活動。 這些則是異常的病理表現, 特別是顱內疾病, 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讓醫生診斷。
總的來說, 寶寶絕大多數肢體或身體抖動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家長不必擔心, 不需要盲目補鈣, 每天正常補充維生素D或者維生素AD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