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打嗝、嘔吐是怎麼辦 專家支招

無論孩子的健康狀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都應該馬上找醫生問診。 千萬不要自己進行診斷——因為出現診斷錯誤的可能性太大了。 這裡會提到一些兒科疾病, 還有它們的多種病因。 討論這些問題的主要目的, 就是在醫生做出診斷以後, 幫助父母處理一些孩子常見的小問題。

打嗝

在最初的幾個月, 大多數寶寶吃完奶以後都會經常打嗝。 事實上, 在進行產前超聲波檢查的時候就能看見胎兒打嗝。 到了孕期快要結束的時候, 母親甚至能感覺到寶寶在打嗝。 打嗝對孩子似乎並沒有什麼影響, 所以, 除了看看他是否需要拍拍後背以外,

Advertisiment
新媽媽也用不著採取任何措施。 如果新媽媽非要做點什麼, 那就給他喝點熱水, 這個辦法有時候能止住打嗝。

回嘔和嘔吐

“回嘔”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胃裡的食物緩慢地從孩子嘴裡泛上來的現象, 一般泛上來的食物不是很多。 嬰兒跟大孩子和成年人不同, 他們的腸胃功能尚未發育成熟, 所以, 本該堵在胃部上端開口處的肌肉瓣膜還不能把食物很好地控制在胃裡面。 許多情況都可能導致回嘔, 比如抱著孩子搖動, 摟得太緊, 把孩子放下, 或者胃本身的消化蠕動等。 多數嬰兒在剛出生的幾個月裡都經常回嘔。 這一般都不是什麼大毛病。 有些嬰兒每次吃完奶都要回嘔好幾次。 也有的嬰兒只是偶爾才出現這種情況。

Advertisiment
(如果床單、尿布、衣物弄上了奶漬, 就應該馬上泡在涼水裡, 這樣更容易洗掉。 )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 回嘔最嚴重的階段是在出生後幾個星期到幾個月之間。 隨著他們慢慢地長大, 這種現象也會逐漸地減少。 多數嬰兒到了會坐的時候就不再回嘔了。 也有少數孩子到走路的時候還會回嘔。 偶爾也有個別的孩子到了幾個月大的時候才開始回嘔。 有的時候, 出牙也會暫時加重回嘔的情況。 雖然回嘔會帶來髒亂和不便, 但是, 只要孩子體重增長正常, 既不咳嗽也沒有窒息的現象, 而且精神愉快, 那麼回嘔就不是什麼問題。

“嘔吐”這個詞指的是胃裡的東西激烈地噴上來, 至少噴出好幾釐米以外的情況。

Advertisiment
我們就把這種現象叫做“嘔吐”。 孩子頭一次大量吐奶的時候, 剛做父母的人就會十分警惕。 但是, 只要這種現象不是經常出現, 孩子總體看來很活撥, 也很健康, 那就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 有的孩子, 特別在出生後的前幾個星期, 每天都要嘔吐一次, 而且吐得很嚴重。 當然, 如果新媽媽的孩子回嘔或者嘔吐得很頻繁, 新媽媽就應該找醫生看一看。 如果孩子還有其他消化不良的跡象, 那就更應該去診斷一下。 多給孩子拍拍後背, 幫助他打嗝, 這也有一定的幫助。 但是在多數情況下, 無論新媽媽怎麼換奶粉, 怎麼減少餵食量, 怎麼給寶寶順氣打嗝, 回嘔和嘔吐的現象都會繼續出現。

如果孩子好像把吃下去的所有奶水都吐了出來,

Advertisiment
是否應該馬上再喂他們呢?要是孩子看上去很高興, 就可以不去喂他, 至少也要等到他們非常饑餓的時候再喂。 孩子的胃可能有點難受, 所以先給點時間讓它平靜下來會比較好。 要記住, 吐出來的東西看上去一般都會比實際上多。 也有這樣的孩子, 雖然每次吃完奶都嘔吐, 但是他們的體重仍然增長得很正常。

吐出來的奶水是否有酸味或者是否凝固都不重要。 胃裡的第一個消化程式就是分泌胃酸。 所有在胃裡儲存了一段時間的食物都會變酸。 而且, 胃酸還會使牛奶凝固。

孩子吃奶以後輕微的回嘔和偶爾的嘔吐沒什麼可擔心的。 那麼, 什麼時候應該叫醫生呢?

● 如果回嘔伴有過敏反應的症狀, 比如哭鬧、窒息、全身蜷縮、咳嗽,

Advertisiment
或者體重增長減慢等, 這些可能是胃食管返流的表現。

● 嘔吐重複發作兩次以上, 特別是那種強烈的嘔吐, 或者吐出來的東西呈現出黃色或綠色, 那就說明裡面含有膽汁。

● 伴有發燒、行為異常(困倦、不愛活動、易怒等),或者其他生病跡象的嘔吐。

● 不管因為什麼, 所有讓新媽媽擔心的嘔吐和回嘔現象都應該找醫生諮詢。 即使結果證明那只是普通的老毛病, 為了保險, 也還是到醫生那裡診斷一下為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