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腹瀉患兒就診率比平時增加約20%, 以半歲到一歲嬰兒為主, 就診時“我家寶寶拉肚子老是不見好, 是不是用點抗菌藥?”這樣的問題是家長詢問較多的。
抗菌藥只對細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有效, 而每年這段時期常為小兒秋季腹瀉的高發期, 盲目服用抗菌藥非但療效不好, 還會殺滅腸道的有益細菌, 引起菌群紊亂, 使腹瀉遷延不愈或更為加重。 因此不要一見寶寶腹瀉就馬上使用抗菌藥, 家長可先根據發病季節、寶寶大便性狀及其全身症狀進行初步判斷, 視情況就診、對症治療。
發病季節:夏季天氣炎熱,
Advertisiment
大便性狀:細菌性腹瀉患兒大便為水樣便或黏液膿血便, 前者量多、稀, 有酸、腥或腐臭味;後者為稀便伴少量黏液、膿及血絲。 而秋季腹瀉患兒的大便呈米湯或蛋花湯樣, 無膿、血、腥臭味。
全身症狀:細菌性腹瀉起病急, 大便次數突然增多(一日十至數十次), 嘔吐等胃腸道症狀較重, 多伴有發熱、腹痛、食欲減退、精神萎靡、嗜睡、煩躁等症狀;秋季腹瀉患兒腹瀉前多有類似感冒的症狀, 如打噴嚏、流鼻涕、咽部不適等, 約1天后出現腹瀉、嘔吐等胃腸道症狀一般較輕,
Advertisiment
無論哪種腹瀉, 只要持續時間短, 寶寶精神狀態不錯, 飲食、睡眠也很正常, 可以先在家調養, 注意給寶寶吃易消化食物及補充水分。 但若持續一周以上腹瀉仍不見好轉, 尤其還伴有高熱、吐瀉頻繁等症狀時, 應及早到醫院就診, 並攜帶患兒新鮮大便樣本, 以準確診斷從而對症治療。
寶寶反復腹瀉怎麼辦?
小兒腹瀉病是指大便性狀有改變或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 其中以大便性狀改變為主要特徵。 大多數腹瀉患兒在1周內可以治癒, 病程超過2周和2個月的分別稱為遷延性及慢性腹瀉。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慢性腹瀉病約占小兒腹瀉病的19%, 病死率高達15%, 占全部腹瀉病死亡的30-50%。
Advertisiment
兒童遷延性腹瀉病的病因以感染性因素為主, 但許多非感染性因素也不容忽視, 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餵養不當:如餵養不定時, 餵養量不當等;
2、過敏:包括食物過敏性胃腸炎和嗜酸性粒細胞性胃腸炎;
3、先天性酶缺陷:如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等;
4、免疫缺陷:包括原發性免疫缺陷(先天性無丙種球蛋白血症, T細胞功能缺陷等)及繼發免疫紊亂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免疫性腸病等);
5、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小腸淋巴管擴張症、微絨毛包涵體病、短腸綜合征等;
6、先天性小腸組織異常:如先天性失氯性腹瀉、先天性鈉性腹瀉等;
7、內分泌疾病及腫瘤:如成神經節細胞瘤、胃泌素瘤、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Advertisiment
慢性腹瀉病患兒的治療應選用兼顧整體化和個性化的方案。 治療重點除了瞭解病因、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外, 補充營養素以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