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拉肚子能喝牛奶嗎?

不少寶媽都遇到過這樣的難題, 寶寶感冒後引發了拉肚子症狀, 那寶寶還能喝牛奶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小編先來科普一下拉肚子和腹瀉的區別:

拉肚子和腹瀉區別在於一個是俗稱, 一個是醫學名稱, 本質就是指一個症狀。 腹瀉還有一個頻率的概念, 一天3次以上, 便質稀軟就可以稱之為腹瀉了。

寶寶腹瀉的主要原因是嬰兒消化功能不成熟, 發育又快, 所需的熱量和營養物質多, 一旦餵養不當, 就容易發生腹瀉。

常見的腹瀉原因有:

1. 進食量過多或次數過多, 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

2. 添加輔食過急或食物品種過多,

Advertisiment
以及食用過多油膩帶渣的食物, 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

3. 餵養不定時, 胃腸道不能形成定時分泌消化液的條件反射, 致使嬰兒消化功能降低等。

4. 由於食物或用具污染, 使嬰兒吃進帶細菌的食物, 引起胃腸道感染, 嬰兒患消化道以外的病(如感冒、肺炎等), 也可以因消化功能紊亂而導致腹瀉。

5. 環境溫度過低、過高時, 嬰兒也可能出現腹瀉。

嬰兒腹瀉後應做好以下幾件事: 

(1)千萬不要禁食

不論何種病因的腹瀉, 嬰兒的消化道功能雖然降低了, 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營養素, 所以吃母乳的嬰兒要繼續哺喂, 只要嬰兒想吃, 就可以喂。 吃牛奶的嬰兒每次奶量可以減少1/3左右, 奶中稍加些水。 如果減量後嬰兒不夠吃,

Advertisiment
可以添加含鹽分的米湯, 或哺喂胡蘿蔔水, 新鮮蔬菜水, 以補充無機鹽和維生素。 已經加粥等輔助食品的嬰兒, 可將這些食物數量稍微減少。 要根據嬰兒口渴情況. 

(2)保證喂水

早期發現脫水。 當嬰兒腹瀉嚴重, 伴有嘔吐、發燒、口渴、口唇發幹, 尿少或無尿, 眼窩下陷、前囟下陷, 嬰兒在短期內“消瘦”, 皮膚“發蔫”, 哭而無淚, 這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 應及時將病兒送到醫院去治療。  

(3)預防脫水

用口服補液鹽不斷補充由於腹瀉和嘔吐所丟失的水分和鹽分, 脫水便不會發生。 口服補液鹽(ORS)1000毫升, 內含氯化鈉3.5克, 碳酸氫鈉2.5克, 氯化鉀1.5克, 葡萄糖20克, 用量遵醫囑, 但預防脫水和治療脫水用的量和喝的速度是不同的。 口服補液鹽含糖濃度為2%, 研究證明這種糖濃度最利於介導鹽和水進入體內,

Advertisiment
以補充腹瀉時的損失, 它的效果已被世界公認, 是預防和治療腹瀉脫水的良藥。  

(4)不要濫用抗生素

許多輕型腹瀉不用抗生素等消炎藥物治療就可自愈;或者服用媽咪愛等微生態製劑, 思密達等吸附水分的藥物也很快病癒, 尤其秋季腹瀉因病毒感染所致, 應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 反而有害;細菌性痢疾或其它細菌性腹瀉, 可以應用抗生素, 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之下治療。  

(5)做好家庭護理

家長應仔細觀察大便的性質、顏色、次數和大便量的多少, 將大便異常部分留做標本以備化驗, 查找腹瀉的原因;要注意腹部保暖, 以減少腸蠕動, 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熱水袋敷腹部;注意讓嬰兒多休息,

Advertisiment
排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 防止紅臀發生, 應把尿布清洗乾淨, 煮沸消毒, 曬乾再用。  

食物止瀉 

1. 焦米湯

 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 炒到顏色發黃, 再加適量的水和糖, 然後燒成糊狀就可以了。 米粉加水以後再加熱, 就成了糊精。 糊精容易消化, 它的炭化結構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  

2. 胡蘿蔔湯 

胡蘿蔔是鹼性食物, 所含的果膠能促使大便成形, 吸附腸黏膜上的細菌和毒素, 是一種良好的止瀉食物。 製作方法是, 將胡蘿蔔洗乾淨, 對切開, 去掉莖, 然後切成小塊加水煮爛, 再用紗布把渣過濾掉, 最後加水(按500克胡蘿蔔加1000克水的比例)加糖燒開就可以了。

腹瀉能和牛奶嗎?

寶寶拉水樣便便有可能是腹瀉, 不應該給寶寶喝牛奶了, 給寶寶喝點米湯,

Advertisiment
米湯里加點菜湯或少許鹽, 這樣可以防止寶寶拉稀脫水也有營養的, 喝牛奶只會加重寶寶腹瀉, 牛奶不容易消化。 晚上也同樣可以給寶寶喝米湯, 儘量少喝牛奶。

濕熱瀉

濕熱瀉夏秋季節多見, 特點是大便稀薄有黏液, 或呈蛋花樣便, 常伴有腹痛、腹脹、發熱、口渴、小便黃少、肛周發紅等。 治宜清熱利濕。

(1)馬齒莧粥:鮮馬齒莧250克(或幹品60克), 洗淨, 切碎, 水煎10~20分鐘, 去渣, 加入適量大米, 煮成粥, 頻服。

(2)茶葉10~15克, 開水沏飲;或水煎加紅糖30克, 煎至發黑分服;或茶葉適量, 食鹽少許, 水煎分服。

(3)烏梅10克, 煎湯代茶飲。

(4)生葛根汁、藕汁各等份, 調服。

(5)胡蘿蔔250克, 搗碎, 水煮開10分鐘後, 過濾取汁, 再加水至500毫升, 加糖適量, 煮頻飲。

(6)綠茶蜜飲:綠茶5克放入水中, 加沸水沖泡,蓋蓋浸5分鐘,調入蜂蜜適量,趁熱頓服,每日3~4次,可治療菌痢。

(7)家庭常備中成藥:黃連素等。

寒瀉

寒瀉多由飲食過涼或腹部著涼引起。表現為大便清稀,日久難愈,夾有不消化物,臭氣不甚,腸鳴隱痛,手足發涼。治宜溫中祛寒止瀉。

(1)鍋巴炭:飯鍋巴50克炒成炭,研細末,每次3~6克,日2次。

(2)柿餅2個,放米飯上蒸熟,分兩次食用。

(3)薑糖飲:生薑5片,紅糖50克,清水適量,煮沸即可,趁熱飲用。

(4)糯米固腸粥:炒糯米30克,淮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加糖或鹽食用。

(5)綠豆、胡椒各等量研末,每次服3~6克,日3次,開水送服。

(6)外治法:胡椒粉少許放於膏藥上貼臍部,或大蒜頭搗爛,貼足心或臍部。

(7)家庭常備中成藥:藿香正氣液、蒼苓止瀉口服液等。

脾虛瀉

脾虛瀉多見於久瀉之後。特點為便稀,多飯後即瀉,不臭,有不消化物,時輕時重,伴面黃體弱、睡時露睛等症。治宜健脾止瀉。

(1)山藥羹:炒山藥研粉,每次10~15克,開水調糊,沸水沖服,每日服2次。

(2)山藥蛋黃粥:生山藥(幹)30克研細粉,溫水調成稀糊狀,煮沸,加熟雞蛋黃2個,調勻,每日空腹食2~3次。

(3)焦米湯:大米適量,洗淨,曬半幹,炒至焦黃,100毫升水中加焦米6~10克,文火煮1小時,加食鹽少許,飲湯。

(4)高粱米第二遍糠30克,放入鍋內炒成焦黃色,有香味,除去上面多餘的粗殼,每次3克,水沖服,每日服3次。

(5)酸石榴皮適量水煎,加紅糖,頻服。

(6)無花果5~7個,水煎服。

(7)家庭常備中成藥:參苓白術口服液。平胃散、嬰兒散等。

溫馨提示:家中應常備藥箱,藥箱中應包括米雅、斯蜜達等胃腸黏膜保護劑。除此之外,寶寶的食物主要以不油膩、好消化為主。燉蘋果+胡蘿蔔給拉肚子的寶寶吃也同樣具有止瀉的作用。 

加沸水沖泡,蓋蓋浸5分鐘,調入蜂蜜適量,趁熱頓服,每日3~4次,可治療菌痢。

(7)家庭常備中成藥:黃連素等。

寒瀉

寒瀉多由飲食過涼或腹部著涼引起。表現為大便清稀,日久難愈,夾有不消化物,臭氣不甚,腸鳴隱痛,手足發涼。治宜溫中祛寒止瀉。

(1)鍋巴炭:飯鍋巴50克炒成炭,研細末,每次3~6克,日2次。

(2)柿餅2個,放米飯上蒸熟,分兩次食用。

(3)薑糖飲:生薑5片,紅糖50克,清水適量,煮沸即可,趁熱飲用。

(4)糯米固腸粥:炒糯米30克,淮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加糖或鹽食用。

(5)綠豆、胡椒各等量研末,每次服3~6克,日3次,開水送服。

(6)外治法:胡椒粉少許放於膏藥上貼臍部,或大蒜頭搗爛,貼足心或臍部。

(7)家庭常備中成藥:藿香正氣液、蒼苓止瀉口服液等。

脾虛瀉

脾虛瀉多見於久瀉之後。特點為便稀,多飯後即瀉,不臭,有不消化物,時輕時重,伴面黃體弱、睡時露睛等症。治宜健脾止瀉。

(1)山藥羹:炒山藥研粉,每次10~15克,開水調糊,沸水沖服,每日服2次。

(2)山藥蛋黃粥:生山藥(幹)30克研細粉,溫水調成稀糊狀,煮沸,加熟雞蛋黃2個,調勻,每日空腹食2~3次。

(3)焦米湯:大米適量,洗淨,曬半幹,炒至焦黃,100毫升水中加焦米6~10克,文火煮1小時,加食鹽少許,飲湯。

(4)高粱米第二遍糠30克,放入鍋內炒成焦黃色,有香味,除去上面多餘的粗殼,每次3克,水沖服,每日服3次。

(5)酸石榴皮適量水煎,加紅糖,頻服。

(6)無花果5~7個,水煎服。

(7)家庭常備中成藥:參苓白術口服液。平胃散、嬰兒散等。

溫馨提示:家中應常備藥箱,藥箱中應包括米雅、斯蜜達等胃腸黏膜保護劑。除此之外,寶寶的食物主要以不油膩、好消化為主。燉蘋果+胡蘿蔔給拉肚子的寶寶吃也同樣具有止瀉的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