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排便到底怎樣才算正常,媽媽真的知道麼?

新生兒便秘是指沒有大便或大便次數忽然減少很多, 大便乾燥、堅硬, 秘結不通, 排便時間間隔較久, 至3~4天, 且無規律, 或雖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

Advertisiment
以致嬰兒哭啼。

新生兒便秘原因:

喂量不足

當新生兒出現便秘時, 應該首先從飲食結構、餵養方式、乳量是否充足等方面考慮, 並進行糾正。 引起便秘的最常見原因並不是疾病。 乳量不足時, 腸道內缺乏殘渣, 無法產生糞便, 就會出現便秘;乳量充足了,

Advertisiment
便秘也就緩解了。

奶粉餵養。 奶粉餵養容易發生便秘, 大便可成條狀、環狀, 不沾尿布, 顏色發白。

母乳餵養兒較少發生便秘, 大便多不成形, 粘在尿布上, 不易清洗, 金黃色, 次數較多。 但母乳量不足時, 就會引發寶寶便秘

Advertisiment

新生兒出現以排便現象時媽媽應注意:

1.當新生兒沒有胎便排除時

新生兒生後24h仍沒有排出胎便, 應高度懷疑是否腸道梗阻。 如果伴有嘔吐, 就更應警惕是否有先天腸管畸形, 如先天性腸狹窄,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 肛門狹窄等。 需要看兒科醫生。

Advertisiment

2.出生後過早排便

從出生後不久, 就開始出現便秘, 注意排出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的主要表現為:反應欠佳、嗜睡、吸允力弱、少哭、哭聲低啞、少動、皮膚乾燥、黃疸消退延遲、腹脹等。

Advertisiment

3.便秘與先天性巨結腸

胎便排除延遲, 48小時無胎便, 同時出現腹脹、頑固便秘;經過灌腸或服用瀉藥或塞肛栓才能排出大便, 就要高度懷疑孩子是否患有先天性巨結腸。 症狀出現的早晚和嚴重程度與結腸痙攣段的長短有關。 痙攣段越長, 出現的便秘症狀越早, 也越重。

先天性巨結腸的孩子, 便秘是比較頑固的, 不干預是很難自己排出大便的, 一旦排出,量是比較大的,便秘的同時,會有明顯的腹脹。

一旦排出,量是比較大的,便秘的同時,會有明顯的腹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