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自我調節是指寶寶對內心狀態的自主影響。 自我調節的目的是, 以最好的方式適應那些剛開始會對寶寶的感覺產生太大影響的刺激。 當寶寶的內心或外部環境中發生某些變化時, 自我調節使寶寶可以或多或少地、有針對性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自我調節是獲得舒適的最好方法。 最佳的內部激勵狀態反過來又保證了良好的感知能力和成功的學習過程。 當寶寶哭喊的時候, 他的自我調節無法發揮作用, 這時候父母就應該協助寶寶。 其實當寶寶表現出不安的時候, 這已經是一個需要幫助的信號了。

Advertisiment

顯然, 在調節情緒這一方面, 寶寶剛開始時還十分依賴于父母的行為。 父母的行為對於寶寶的調節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寶寶很早就具有了自我調節的能力, 例如當他和父母玩耍時, 會時不時地轉移目光, 這就是自我調節的一個例子。 當寶寶因為令人興奮的、有趣的交流或遊戲而感到疲憊時, 轉移目光就起到了降低刺激程度的作用。 吸吮自己的拇指或小手也是自我調節的方法之一, 很多新生兒一出生就會這個動作。 可以觀察到, 寶寶在感受到壓力的情況下會更加頻繁地做這些動作, 而且父母怎樣都無法制止他。

自我調節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幫助寶寶控制從清醒到睡眠的過渡階段(睡眠一醒來調節)。

Advertisiment
很多寶寶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做到這一點, 需要父母來説明他們“停下來”。 但是如果父母如果能在寶寶入睡的時間段降低周圍環境刺激, 調暗光線, 減少噪音, 並且避免過於激烈地搖晃寶寶, 也不再鼓勵寶寶交流, 一段時間過後, 寶寶就能學會發展出自己的“停止機制”。

同樣也是在父母的幫助下形成了進食的調節。 一般來說, 寶寶表現出饑餓, 父母會感知到, 然後就給他餵食。 寶寶會吮吸和吞咽得到的食物。 但不是所有的寶寶從一開始就可以很好地控制進食, 比如說, 有些寶寶無法有力地吸吮, 因此需要別人的説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