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五六歲的孩子, 也會用稚嫩的語言向媽媽提出要求。 聰明媽媽, 要善於洞察和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需求、要能夠“與時俱進”。 以下是聰明媽媽不該做的10件事。
1.老問我“阿姨親, 還是媽媽親?”
隨著就業競爭的加劇, 把孩子的日常照看委託給保姆的媽媽越來越多, 極端的例子, 是一周見不了孩子兩天。 而發現孩子在情感上依賴保姆, 又不免妒火中燒。 表現為當著孩子的面挑剔保姆的行為, 或者要孩子做出選擇:“是媽媽親, 還是阿姨親?”有一位外企白領因為兒子過分“黏”保姆, 接連換了四任保姆來爭搶孩子的“情感所有權”,
Advertisiment
觀點:再盡心盡力的保姆, 都無法替代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
再忙的媽媽都應保證每天與孩子接觸45分鐘到一個小時, 此時的媽媽應關掉手機, 好好沉浸在孩子為你提供的純真環境裡。 要知道親子互動不僅使孩子得益, 媽媽也是受益者—它令你體驗卸下面具、本色示人的快樂。
2. 總說我不如隔壁小孩
十個媽媽八個逃不出攀比的怪圈, 從誰的孩子長得白、個兒高, 到誰的孩子會背唐詩宋詞;從誰的孩子過了鋼琴8級, 到誰的孩子書法已赴日展覽……媽媽們在一起咬完耳朵, 回來看到自家怯懦平常的孩子, 免不了急火攻心, 絮絮叨叨。 6歲的何童很不高興他家樓上就有這麼個“榜樣”:早上6點半,
Advertisiment
觀點:可以說, 愛攀比的媽媽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癡心, 正是因為沉緬在對兒女前程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中, 她才會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 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擊孩子的習慣,
Advertisiment
此外, 攀比造成的苛求也將使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 4歲以下的孩子, 如果總聽媽媽說自己不如鄰居及同事的某個小孩, 心理壓力會增大, 會有被拋棄的恐慌。 而當孩子漸漸長大, 意識到自己再不合媽媽的意, 媽媽都無法拋棄自己時, 向上的動力也會消失, 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變得疲遝, 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 甚至, 他會反諷自己的媽媽“不如某某同學的媽媽漂亮有學問”。 此時, 作為媽媽, 你將如何面對這一尷尬的局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