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搞破壞,爸媽怎麼辦?

剛買回來的玩具汽車, 沒到一天就被寶寶拆成一個個零件;爸爸熬夜畫出來的設計圖放在書桌上, 第二天早晨醒來一看, 已經被寶寶塗上了紅紅綠綠的色塊;媽咪的口紅一不留神就被寶寶摁斷了……每一個寶寶在成長的某一段時間內都是“破壞”高手, 您是不是也曾經或者正在為此煩惱?寶寶搞破壞, 聽之任之?嚴加斥責?還是有其他更為智慧的辦法?

淡如水:

兒子兩歲多的時候也是個破壞高手, 家裡的東西稍微沒看住就落入了他的手中, 不是撕了就是摔了。 每次看到這種畫面我就火大, 特別是自己心愛的東西被弄壞,

Advertisiment
更是忍不住對他大發一通脾氣。 後來, 我讀了育兒雜誌裡的一篇關於寶寶搞破壞的文章, 才明白寶寶每一次的“破壞”背後都有一個需要父母去發現的真相。 借鑒一下, 寶寶搞破壞主要有以下這些原因:

1.好奇心。 寶寶天生好奇, 對很多事物都有強烈的探索欲望, 總想通過看一看、拆一拆、摔一摔等方式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2.無心破壞。 2~5歲的寶寶, 動作能力進一步發展, 喜歡跑跑跳跳、爬高上低, 但是手眼的配合還不夠協調。 於是, 在四處碰觸探索的過程中, 經常會因為手眼配合不夠協調而造成“搞破壞”的結果, 比如:不小心把水杯打翻, 把花瓶打破。 其實, 他真的不是故意的。

3.盲目模仿。 寶寶生來喜歡模仿,

Advertisiment
他總喜歡模仿父母, 像父母那樣做很多事, 也樂於為大人提供幫助。 但是, 由於能力有限, 在模仿或幫忙的過程中往往適得其反, 變成了破壞行為。 比如, 看到媽媽趴地上擦地, 寶寶抓起自己的小毛巾也在地上擦了起來……

4.控制不好力度。 寶寶對力量的使用也有一個嘗試的過程, 他還不瞭解應該用多大的力氣去完成某件事, 有時就會出現因為力氣太大而弄壞了東西。

5.宣洩不滿。 有時寶寶會用破壞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或抗議, 可能是因為挨批了、爸媽對他太嚴厲了、爸媽沒有陪伴寶寶、在幼稚園被欺負了、跟夥伴鬧彆扭了, 等等。 所以, 在保證寶寶吃飽穿暖的同時, 還要時刻關心寶寶的內心需求。

6.滿足個人需求。 有的寶寶因提出的要求被大人拒絕,

Advertisiment
便用搞破壞來迫使大人“就範”。 比如:故意弄壞玩具, 讓父母買新的。

還有的時候, 寶寶搞破壞可能單純只是覺得好玩、有趣, 比如:撕圖畫書、在牆上畫畫……知道了這些原因, 當寶寶再出現破壞行為時, 父母也不會衝動地盲目來火了。 冷靜下來, 根據原因尋找解決方法。

揚揚寶貝:

很多時候, 寶寶搞破壞都是因為他們太好奇了, 所以爸爸媽媽要給寶寶足夠的寬容、理解和引導, 不要一看到寶寶弄壞了東西就暴跳如雷、嚴厲批評, 也不要警告、威脅說“再拆以後就不給你買了”等等, 這樣的舉措會扼殺寶寶可貴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如果寶寶是因為好奇而破壞了玩具或其他物品, 爸爸媽媽應該蹲下來參與到寶寶的活動中,

Advertisiment
引導並幫助他一起尋找結果, 再一起想辦法把物品恢復原樣。 在平時的生活中, 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創造條件, 引導寶寶去猜去想去思考。 比如:早晨鬧表響了, 閒聊式地問問寶寶“鬧表為什麼會響”?在公園裡, 看到迎風飄揚的氣球, 問問寶寶“為什麼氣球能飛那麼高”?激發寶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並帶領寶寶尋找答案。

小熊維尼:

我周圍有些父母看到有早教專家說寶寶搞破壞是因為他有好奇心, 於是, 對寶寶的破壞行為聽之任之, 就怕多說一句會損傷寶寶的好奇心, 甚至很多父母會說:“不就一個玩具嘛, 弄壞也沒啥大不了。 ”我覺得這種做法是對寶寶搞破壞的另一種誤解了。

雖然寶寶弄壞了東西我們不必大動肝火,

Advertisiment
但是該讓他們明白有些東西弄壞了就沒法恢復了、我們要學會珍惜物品以及正確使用物品的方法……這些都是寶寶在成長中應該慢慢學習的。

如果寶寶因為不小心而弄壞了東西, 我們應該耐心些, 讓他懂得如何保護物品, 並明白什麼是危險(如:打翻熱水會燙傷自己, 弄碎玻璃杯可能會傷了手腳);如果寶寶因為模仿而弄壞了東西, 我們在肯定寶寶心意的同時, 應教給寶寶正確的使用方法;如果寶寶故意破壞, 並把破壞當成威脅父母的手段, 這時我們就要堅持原則和立場, 不必打罵, 但是也不要妥協, 更不能簡單滿足他, 為防止這類行為發生, 以後要注意合理滿足寶寶的合理需要, 對不合理的需求一定要態度堅定。

策策:

3歲的兒子很活潑,在家裡一刻也閑不下來,經常毛手毛腳,不是弄髒了沙發就是打翻了杯子。給他買了畫布,可是他記不住,想在哪兒畫就在哪兒畫,家裡的牆壁上、沙發上、餐桌上都成了畫布。跟他說了多少次他也記不住,就算他當時答應得很好,轉身就忘。

講道理、發脾氣都試過,可效果都不明顯。後來,跟兒子幼稚園的老師聊到此事,她給我出了一招:讓兒子自己收拾殘局。比如:在牆上畫畫了,自己用抹布擦乾淨;杯子打翻了,自己負責擦乾桌子。在寶寶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己為闖下的禍買單。這樣做,既培養了寶寶的責任心,又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從效果來說,也比批評責備來得更好,畢竟寶寶不是故意的。

欣雨:

女兒剛上幼稚園的那段時間,可能因為不適應吧,回家後心情不佳,有時喜歡拿東西撒氣,亂扔玩具,還揪壞了一個布娃娃。

我知道她是內心煩悶,也沒去責備她,而是在精神上更關心她,每天都跟她聊天,知道她的煩惱後,再想辦法安慰她,幫她分析、排解。我跟女兒說:“有了不開心的事可以跟爸爸媽媽說,不要放在心裡或者拿玩具撒氣,媽媽很喜歡跟寶寶分享心裡的感受哦!”讓她逐步學會運用恰當的方式宣洩內心的情緒。

策策:

3歲的兒子很活潑,在家裡一刻也閑不下來,經常毛手毛腳,不是弄髒了沙發就是打翻了杯子。給他買了畫布,可是他記不住,想在哪兒畫就在哪兒畫,家裡的牆壁上、沙發上、餐桌上都成了畫布。跟他說了多少次他也記不住,就算他當時答應得很好,轉身就忘。

講道理、發脾氣都試過,可效果都不明顯。後來,跟兒子幼稚園的老師聊到此事,她給我出了一招:讓兒子自己收拾殘局。比如:在牆上畫畫了,自己用抹布擦乾淨;杯子打翻了,自己負責擦乾桌子。在寶寶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己為闖下的禍買單。這樣做,既培養了寶寶的責任心,又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從效果來說,也比批評責備來得更好,畢竟寶寶不是故意的。

欣雨:

女兒剛上幼稚園的那段時間,可能因為不適應吧,回家後心情不佳,有時喜歡拿東西撒氣,亂扔玩具,還揪壞了一個布娃娃。

我知道她是內心煩悶,也沒去責備她,而是在精神上更關心她,每天都跟她聊天,知道她的煩惱後,再想辦法安慰她,幫她分析、排解。我跟女兒說:“有了不開心的事可以跟爸爸媽媽說,不要放在心裡或者拿玩具撒氣,媽媽很喜歡跟寶寶分享心裡的感受哦!”讓她逐步學會運用恰當的方式宣洩內心的情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