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攻擊行為的原因和對策

很多家長都沒有想過寶寶的攻擊性行為的起因,盲目認為是寶寶的錯,採用的措施僅僅是頭痛治頭,自然收效甚微.要瞭解寶寶的心理才能對症下藥,必要時可以通過兒童心理諮詢師瞭解寶寶攻擊性的心理原因.下面是幾種常見的攻擊性的內因以及化解的辦法:

1、原因之一:家長暴力對待寶寶,寶寶進行模範.當寶寶出現攻擊性行為或者僅僅是不小心犯大錯時,家長經常會很生氣,並且使用一些暴力的手段來加以制止.這樣做會給寶寶造成這樣一種認知——如果別人做的不對,就可以打他.寶寶的模仿力是最強的,實際上寶寶很多不良行為和習慣都是從周圍的生活環境如家長、同伴、電視等中模仿而來的.家長“以暴制暴”的做法只會加深寶寶的錯誤認識,使孩子的不良行為變得越來越嚴重.

Advertisiment

對策:家長應該耐心地與寶寶進行交流.一旦發現寶寶的攻擊行為時,首先應該問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後教給寶寶相應的正確的處理方法.很多時候孩子爭吵的原因經常是為了爭搶玩具,這時大人應該出面進行調解,如“先讓弟弟玩一會,等一下我們再玩”.另外,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寶寶講禮貌和謙讓的好習慣,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和愛心.這可以利用在動物園觀看小動物的機會進行;在生活中,家長也不要一味扮演“永遠不會受傷的人”的角色,磕到碰到時,採取一些巧妙的方法讓孩子來關心自己;爸爸媽媽之間的互相關心也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榜樣;爸爸和媽媽還可以引導孩子來關心對方;家長還應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有互相攻擊的行為.這樣一種溫馨、安全的家庭氛圍一定能夠有效地減弱孩子的攻擊傾向.

Advertisiment

2、原因之二:當寶寶出現的問題看起來與其家長的性格相近時,大人經常會將其歸結為“遺傳”的結果而不加阻撓.這樣做實際上是替寶寶的不良行為進行開脫,寶寶則會認為自己的錯誤是由別人造成的,與己無關.長此以往,寶寶就可能成為一個不負責任的人.另外,將問題的原因歸咎於“遺傳”,其潛臺詞就是這種行為是不可改變的,因而不利於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Advertisiment

對策:寶寶的可塑性非常強.家長要相信教育是能夠讓寶寶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和良好性格的.家長要多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和自己的教育方法上來進行分析,例如“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這種行為的?”“孩子出現了這樣的行為,是不是受到了家長的不良行為的影響?”“孩子的錯誤改不過來,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存在問題?”等等.只要家長多付出一點愛心和耐心,使用恰當的教育方法,為孩子作出好的榜樣,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環境,就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3、原因之三:當寶寶與夥伴經常發生爭鬥或者合不來時,大人們經常會阻止寶寶與他們玩.不與同伴進行任何交往,寶寶就不能發展起各種人際交往能力,不能與他人建立和維持良好關係、不能很好地解決與同伴產生的衝突,因此就更容易使用攻擊性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

Advertisiment

對策:家長要保證寶寶有足夠的時間與同伴交往.家長在寶寶與同伴交往時,要留心觀察寶寶遇到的問題,看看寶寶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或者巧妙地詢問寶寶,然後和他一起分析.這樣孩子才能逐漸發展起自己解決衝突的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在贏得朋友的同時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