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敏感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現在敏感型的寶寶越來越多, 我們越早發現就越早讓寶寶脫敏, 可是現在許多家長太寵愛寶寶, 不管什麼事, 都順著來, 生怕孩子“吃苦”, 恐有“虐兒”之嫌, 於是他們把寶寶保護進來。
敏感並不是性格優點, 家長視而不見, 置之不顧, 只會讓敏感寶寶的性格向更不良的方向發展, 妨礙健康成長。 下面談到了不同類型的敏感寶寶, 希望能給父母們一些參考!
4類敏感型寶寶的應對方法 類型一:不讓碰的“含羞草”寶寶
事件1:9個月的小寶寶Tony, 不讓人抱, 喝奶哭, 穿衣哭, 換 尿布 哭, 摸一下就尖叫, 睡覺哭, 起居沒規律;動作遲緩,
Advertisiment
不愛動彈, 怕吵, 對周邊事物似乎都沒有興趣, 連新鮮玩具也很少能吸引他, 通俗的說, 不好帶!
事件2:每當有客人來訪時, 薇薇總是拉著媽媽的衣角躲在身 後 , 不願意跟客人打招呼, 完全不跟對方講話。 很怕生, 總是不肯跟外人接觸。
面對類型一寶寶, 怎麼辦?
把握好依附關係主要建立期的教育
小朋友會怕生應該由他的“社會化發展”來看起。 孩子到了6個月或是8個月之後, 會出現特別認父母角色的情形, 就會看到寶寶老是要找爸爸媽媽抱, 或是老是黏在父母屁股後面, 其他的照顧者反而被冷落一旁, 其實這就是寶寶正處於要開始建立“依附關係”的階段。 這些事例都是因為孩子的依附關係建立得不健全, 事件1中的寶寶情況更加嚴重,
Advertisiment
連家人也會排斥, 成為敏感怕生的“含羞草”寶寶。
6個月或8個月~1歲半的孩子, 他會開始展現獨立, 例如自己爬 行 , 這是因為這時候正是孩子發展“自我”的巔峰期。 在6個月或是8個月之前, 外界的事物對孩子來說不具任何特殊的意義, 但之後他開始了所謂的“社會化”發展, 寶寶就會開始想要接觸、瞭解外界人事物, 開始認知、建立他與外人的關係。
1、讓孩子適性發展。 當孩子正在建立依附關係, 父母卻強迫他一定要去跟外人接觸, 這樣反而可能讓有些孩子在未來出現退縮的狀況。 看過許多錯誤的教法, 深怕您再次犯了同樣的錯誤, 發展依附關係時, 孩子主要從認知父母的角色開始再衍生到建立與其他人的關係,
Advertisiment
在關係基礎培養的階段, 就不要硬要孩子與第三者產生互動。
2、教養態度很重要。 孩子會怕生一方面跟他本身的氣質有絕對的關係之外, 家長的教養態度、方式跟孩子整個行為模式有相當大的關聯, 觀察多位元家長的教養方式, 發現有些孩子會怕生, 追根究底, 都跟家長有關, 當孩子處於分離 焦慮 期, 家人更要以正向的態度去接受孩子的行為, 以耐心、愛心去關懷他, 而不是覺得寶寶很煩, 強迫孩子學習獨立, 反倒讓發展分離焦慮的時間持續, 所以有些小朋友甚至到了上幼稚園或是小學時, 還是會出現依賴家人的情形。
類型二:隨時警覺型寶寶
事件:1歲半的豆豆, 入睡困難 , 一點聲響都能覺察得到, 睡著後容 易醒 ,
Advertisiment
醒來後很難專注;到了陌生新環境, 就總抱著媽媽的腿, 縮在媽媽身後!
面對類型二寶寶, 怎麼辦?
1、家長要根據孩子自身特點靈活地掌握方法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不能一味地向孩子灌輸“要警惕陌生人”等資訊, 否則孩子對周圍的人或事都會抱有警惕的態度。
2、可以鼓勵他與親戚、小夥伴交往, 讓他感受友愛的快樂。 小孩子自己也會有鑒別力的。
3、讓他融入小朋友的圈子裡, 應該會好些。 我們大人多創造這種機會, 帶孩子與別的小朋友玩, 主動與人握手或擁抱。
4、去幼稚園或親子班應該會有所好轉。 讓孩子感受到有些遊戲和活動是需要合作才能玩得起來或完成的。
5、以愉快的語調與孩子進行親子溝通, 降低他的焦慮, 久了就會建立寶寶的安全感,
Advertisiment
同時, 讓寶寶放鬆心情。
6、給孩子一種有秩序的生活, 能穩定孩子的情緒, 並且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
4類敏感型寶寶的應對方法 類型三:防範過度型寶寶
事件1:2歲10個月的Jack, 聰明, 反應快, 常常一語驚人, 可是冒失, 脾 氣強, 很難與小朋友共處, 還會把“我的, 不要, 打”掛在嘴上!玩玩具時, 爭不過就搶, 搶不過就生氣發脾氣, 甚至揮手、操起東西就打人, 哭號不止!誰也安撫不下來!
事件2:有一天, 童童媽聽別人說, 常常讓別人摸臉蛋會引發寶寶 濕疹 。 “孩子那麼嬌嫩的 皮膚 起了 濕疹 還了得?”童童媽想。 從此以後, 童童媽帶著孩子外出時, 一看到鄰居就遠遠地躲開, 如果不巧撞上了, 她也會對鄰居們摸孩子臉蛋的行為加以制止。 不過最近,童童媽發現童童的防範意識越來越強,對陌生人總有排斥和抗拒的心理。看到家裡來了陌生的客人,童童總是表現出防範的表情;帶她到 醫院 體檢, 醫生 一碰她就哇哇大哭……如今童童2歲半了,開始上幼稚園,老師說童童在幼稚園裡不讓別人碰,誰碰她她就打誰。
面對類型三寶寶,怎麼辦?
1、家長應注意自己平時的行為。因為孩子的行為習慣,大部分都是從父母的言行中獲得的。孩子之所以會防範過度,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平常 對待 周圍事物的反應,另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如過於約束、限制等。
2、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要漸漸消除孩子過強的防範意識,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脫敏”。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讓別人多觸碰孩子,糾正孩子為了防衛而打人的做法。如果孩子在被摸了臉後想去洗臉,家長也要進行制止。應讓孩子在盡情的玩樂中,體會到放下防衛、結識好朋友的樂趣,讓孩子漸漸消除防衛心理。
3、家長還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應酬。讓孩子處在人多的環境中,接觸更多的人,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放下防衛、走出狹隘、增長見識,還能鍛煉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類型四:容易擔心的“宅寶寶”
事件1:雯雯已經進入幼稚園2個學期了,雖然在家裡愛說愛笑,可是一到開學還會哭兩個星期,相比戶外活動,雯雯更願意呆在教室裡玩,課堂上經常神遊在自己的小天地裡;喜歡自己做手工卻不願意沾顏料,喜歡音 樂可 是跳舞時動作僵硬,身體不太協調,打濕了衣服鞋子或者不按她的流程會很生氣;懂事、貼心,對家人特別依戀,甚至會擔憂害怕,比如家人的安全,電器與房門是否關閉。
事件2:每天傍晚,社區綠地上孩子們彼此追逐嬉鬧,玩得不亦樂乎。媽媽也準備帶然然下樓,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然然正在看動畫 片 ,說什麼都不願意把視線從電視上挪開,任憑媽媽磨破了嘴皮子,他就是賴在沙發上不動。媽媽很生氣,“啪”地關掉電視,然然就皺著眉頭大哭大鬧,又是扔東西又是滿地打滾。
面對類型四寶寶,怎麼辦?
1、讓孩子多動手做。代替用錢買,找回孩子的動力,也找回他玩的快樂。既然孩子對某些領域感興趣,就一定要讓孩子親自動手去實踐。現在孩子的動詞只剩下“買”,這已經成為吞噬孩子學習動力的怪獸了。
2、帶孩子到戶外去。
3、讓孩子經歷不同的體驗,培養多元興趣。
4、多陪陪孩子。
5、注重培養孩子的夥伴意識。
總而言之,家長不應忽視家中敏感寶寶的行為,應當根據寶寶的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及時干預,讓寶寶及早“脫敏”,找回童趣與快樂。
(責任編輯:lemon) 不過最近,童童媽發現童童的防範意識越來越強,對陌生人總有排斥和抗拒的心理。看到家裡來了陌生的客人,童童總是表現出防範的表情;帶她到 醫院 體檢, 醫生 一碰她就哇哇大哭……如今童童2歲半了,開始上幼稚園,老師說童童在幼稚園裡不讓別人碰,誰碰她她就打誰。
面對類型三寶寶,怎麼辦?
1、家長應注意自己平時的行為。因為孩子的行為習慣,大部分都是從父母的言行中獲得的。孩子之所以會防範過度,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平常 對待 周圍事物的反應,另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如過於約束、限制等。
2、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要漸漸消除孩子過強的防範意識,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脫敏”。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讓別人多觸碰孩子,糾正孩子為了防衛而打人的做法。如果孩子在被摸了臉後想去洗臉,家長也要進行制止。應讓孩子在盡情的玩樂中,體會到放下防衛、結識好朋友的樂趣,讓孩子漸漸消除防衛心理。
3、家長還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應酬。讓孩子處在人多的環境中,接觸更多的人,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放下防衛、走出狹隘、增長見識,還能鍛煉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類型四:容易擔心的“宅寶寶”
事件1:雯雯已經進入幼稚園2個學期了,雖然在家裡愛說愛笑,可是一到開學還會哭兩個星期,相比戶外活動,雯雯更願意呆在教室裡玩,課堂上經常神遊在自己的小天地裡;喜歡自己做手工卻不願意沾顏料,喜歡音 樂可 是跳舞時動作僵硬,身體不太協調,打濕了衣服鞋子或者不按她的流程會很生氣;懂事、貼心,對家人特別依戀,甚至會擔憂害怕,比如家人的安全,電器與房門是否關閉。
事件2:每天傍晚,社區綠地上孩子們彼此追逐嬉鬧,玩得不亦樂乎。媽媽也準備帶然然下樓,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然然正在看動畫 片 ,說什麼都不願意把視線從電視上挪開,任憑媽媽磨破了嘴皮子,他就是賴在沙發上不動。媽媽很生氣,“啪”地關掉電視,然然就皺著眉頭大哭大鬧,又是扔東西又是滿地打滾。
面對類型四寶寶,怎麼辦?
1、讓孩子多動手做。代替用錢買,找回孩子的動力,也找回他玩的快樂。既然孩子對某些領域感興趣,就一定要讓孩子親自動手去實踐。現在孩子的動詞只剩下“買”,這已經成為吞噬孩子學習動力的怪獸了。
2、帶孩子到戶外去。
3、讓孩子經歷不同的體驗,培養多元興趣。
4、多陪陪孩子。
5、注重培養孩子的夥伴意識。
總而言之,家長不應忽視家中敏感寶寶的行為,應當根據寶寶的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及時干預,讓寶寶及早“脫敏”,找回童趣與快樂。
(責任編輯:lemon)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