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斜頸要及早重視和治療

當您發現小寶寶平躺時總將頭傾向同一側, 坐姿時頭也固定轉向一邊, 並且發現小寶寶頭頸部轉動有困難時, 那麼您的寶寶可能有斜頸症!若沒有把握住6個月大之前的治療關鍵時刻, 不對稱的頭臉部將影響一輩子的外觀, 不可不慎!以下列出11項關於斜頸常見的疑問, 讓您家寶貝免除斜頸的威脅!

1、什麼是寶寶斜頸

斜頸俗稱“歪脖子”, 是小寶寶頗為常見的外科疾病。 此症通常發生在幼兒, 有四個症狀:

(1)頭傾向一側, 下巴朝對側肩膀;

(2)頸部出現硬塊;

(3)臉部左右大小不對稱;

(4)頸部活動受限制。 這些症狀可能一出生就有,

Advertisiment
也可能在後來才慢慢出現, 有些症狀也可能不經治療而自己消失。

2、斜頸的原因?

造成斜頸的原因很多, 像肌肉、骨胳、神經等的異常都會使頸部歪到一側。 不過, 在兒童最常見的斜頸原因頸部最大的肌肉“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化所致。 “胸鎖乳突肌”位於頸部的兩側, 當一側的肌肉發生纖維化, 這一側的肌肉即變硬、變短, 會使頭部往該側歪斜, 而下巴則斜向另一側。

例如左側的斜頸, 即表示其左側的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化, 此時可在其左側的脖子, 摸到堅硬如骨頭的肌肉硬塊, 將其頭部會傾向左側, 而下巴則斜向右側。 這一種肌肉纖維化的現象, 早在胎兒時期就已經發生了。 由於媽媽有相當高的比例, 有胎位不正,

Advertisiment
甚或臀位生產的情形, 使得有些父母誤會以為是因為在生產的過程中, 婦產科醫師用力不當, 把嬰兒的脖子扭傷所致。 其實歸罪婦產科的醫師是不公平的, 因為根據病理切片檢查, 纖維化的肌肉都是一些成熟的纖維細胞, 並沒有受傷出血的現象。

其它造成斜頸的原因也是有的, 但在幼兒比較少見, 包括:

(1)頸部組織發炎, 例如急性淋巴腺發炎, 因為腫痛的關係, 也會使頭歪到一邊去;

(2)運動傷害、睡姿不良等也可能引起一側頸部肌肉痙攣, 使頸部活動不對稱;

(3)視力不對稱也會造成頭歪歪的;

(4)神經方面疾病如腦性麻痹, 也可能有頸部肌肉收縮異常情形出現。 這些原因使頸部活動受限, 症狀與斜頸相似, 但都不是本文要談的斜頸。

Advertisiment

3、什麼是“胸鎖乳突肌”?

“胸鎖乳突肌”是頸部眾多肌肉中最大最粗的一條肌肉, 負責頭頸各方向的運動。 此肌肉左右各一條, 從耳朵後面凸凸的骨頭(稱為乳突)開始到前頸部的胸骨及鎖骨處, 所以稱為胸鎖乳突肌。 如果我們用力把頭轉到一側, 就可以看到或摸到那條肌肉了。 假如我們要向右看, 左邊的胸鎖乳突肌就會被拉緊, 而變得硬硬的。 當我們不用力時, 這些肌肉都是軟的。

4、頸部肌肉為何會纖維化?

身體的組織變成纖維組織叫“纖維化”。 纖維組織通常是身體在修補受傷部位用的, 例如結疤就是纖維組織。 如果正常的組織變成纖維化就會出問題, 因為失去了正常的功能。 纖維組織比較硬, 所以頸部肌肉纖維化後會出現硬塊。

Advertisiment
儘管很多人在研究, 但目前引起頸部肌肉的纖維化原因尚不明, 有人推測可能是肌肉生長時血管栓塞或感染病毒引起的。 奇怪的是, 斜頸症只有胸鎖乳突肌會纖維化, 其它頸部肌肉則不會。

5、如何判斷寶寶可能有斜頸?

斜頸的症狀就是頭歪歪的。 在平躺時, 小寶寶傾向睡同一側;在坐姿時, 頭固定轉向一邊。 父母可嘗試吸引寶寶左右看, 會發現寶寶頭頸部轉動有困難。 有些小朋友因在子宮內就斜頸, 所以出生後臉部發育就不大對稱了。 出生後仔細檢查, 頸部常會有硬塊(66﹪), 大小約1~3公分, 好象頸部長了一個瘤!如未痊癒, 年齡較大的兒童頸部硬塊會變為一條很緊的筋。

6、醫師如何診斷斜頸症?

通常醫師會觀察寶寶的頭部及臉部發育,

Advertisiment
用手觸診頸部。 如頸部有明顯硬塊或肌肉纖維化的現象, 診斷就可以確定了, 通常不必使用其它診斷工具。 比較困擾的是有斜頸症狀但頸部肌肉檢查卻正常的小朋友, 這時可能需要安排一些檢查去尋找其它原因, 例如X光、超音波檢查等。

7、斜頸與生產有關嗎?

斜頸症的小朋友, 很多是在母親子宮中就頭歪歪的了, 造成胎位不正或生產困難, 產科醫生可能必須費九牛二虎之力、動用到各種產鉗才能把寶寶娩出, 有時甚至要剖腹才能生產。 如果生出來的小寶寶有斜頸, 父母也許會誤會是產科醫生在生產時把寶寶弄傷了, 其實是把因果顛倒了!

8、斜頸症有何影響?

纖維化的肌肉不能正常收縮放鬆, 除了失去功能以外,還限制了頸部的運動,使兩側肌肉發育不對稱。另外,因為一直睡同一邊,頭、臉會被壓成左右不對稱。因嬰幼兒的頭骨仍在成長中,在6個月大之前的不對稱仍有機會恢復,6個月以後就定型了!

9、治療的最佳時機?

10、斜頸的治療方法?

小兒斜頸應根據不同原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①先天性肌性斜頸。嬰兒早期發現頸部腫塊,很難預料腫塊是否能自行消散,可指導父母用手法牽伸鎖乳突肌,使頸部向對側傾斜(即推拿)。也可以去醫院康復科做理療。還有些學者主張在局部腫塊內注射激素。小兒1~4歲適合手術松解,5歲以上手術松解效果差,並且面部的不對稱不容易糾正。

②頸椎引起斜頸。除了松解胸鎖乳突肌外,應作頸椎畸形正術。

③第一、二頸椎之間半脫位或齒狀突骨折。一般只做伸展位頭部牽引使椎體穩定2~4周,絕大多數患兒均能得到良好的恢復。如果合併有炎症者應加用抗菌素。少數保守治療無效的患兒應考慮手術方法。

④眼科疾病,及時糾正斜視。

⑤習慣性斜頸。排除以上各種原因後,應糾正不端正的姿勢,時間久後能自動糾正。

11、嬰兒斜頸家庭矯治法

①用玩具吸引嬰兒將頭部轉向與畸形相反的方向。

②睡覺、餵奶時,採用與畸形相反的體位。

③用熱毛巾或熱水袋熱敷斜頸部位,每天30分鐘。

④每天給嬰兒做與畸形方向相反的頸部活動5次,每次維持2秒鐘,重複10~20遍。

⑤捏揉局部腫塊。讓嬰兒側臥,患側在上,背朝施術者,施術者用拇指與中指、食指捏住局部腫塊,順著胸鎖乳突肌的走向,由上向下,然後由下向上反復捏揉20~30次,並逐漸加大指力,捏揉約10分鐘,手法及指力適當時腫塊會變軟,再捏住包塊,向其垂直方向左右撥動,每日1次,每次約20分鐘。1周歲內治療斜頸效果較好。

此外,經過一段時間的物理治療仍無效、1歲以後仍有明顯硬化的頸部肌肉,也應手術。手術通常是把硬化的肌肉切開,使它不再妨害運動。手術後頸部大多能恢復正常運動,越早手術效果越好。太晚開刀,除了頭臉變形外,術後還要再配合一些複健才有較好的效果。手術後再復發的機會在5﹪以下。

12、手術危險嗎?

手術本身相當簡單,只是將纖維化的肌肉切開或部份切除,小病人只需住一個晚上,隔天即可出院。基本上,一歲以內的心病人手術後之恢復相當快速,頭部馬上就可以轉來轉去,而且不再需要特別的治療,幾個月內即不再有頭部歪斜的現象,臉部及頭部的變形也會完全回復正常。如果拖得很晚才開刀治療的話,則手術之後,頭部仍會有習慣性的歪斜,此時還需要物理治療,以及四到五個月頸圈的矯正,頭才會固定在正確的位置上:然而頭部及臉頰的變形,有時還是無法回復到正常,因此父母們千萬不要輕忽,以免太慢的治療而遺憾終生。

斜頸症是兒童頗為常見的疾病,通常診斷及治療並不困難。最重要是必須瞭解此症對頭臉發育的影響,採取何種治療方法、何時治療都與頭臉的發育有關。處理太晚或方法不對,會有不可恢復的影響。

除了失去功能以外,還限制了頸部的運動,使兩側肌肉發育不對稱。另外,因為一直睡同一邊,頭、臉會被壓成左右不對稱。因嬰幼兒的頭骨仍在成長中,在6個月大之前的不對稱仍有機會恢復,6個月以後就定型了!

9、治療的最佳時機?

10、斜頸的治療方法?

小兒斜頸應根據不同原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①先天性肌性斜頸。嬰兒早期發現頸部腫塊,很難預料腫塊是否能自行消散,可指導父母用手法牽伸鎖乳突肌,使頸部向對側傾斜(即推拿)。也可以去醫院康復科做理療。還有些學者主張在局部腫塊內注射激素。小兒1~4歲適合手術松解,5歲以上手術松解效果差,並且面部的不對稱不容易糾正。

②頸椎引起斜頸。除了松解胸鎖乳突肌外,應作頸椎畸形正術。

③第一、二頸椎之間半脫位或齒狀突骨折。一般只做伸展位頭部牽引使椎體穩定2~4周,絕大多數患兒均能得到良好的恢復。如果合併有炎症者應加用抗菌素。少數保守治療無效的患兒應考慮手術方法。

④眼科疾病,及時糾正斜視。

⑤習慣性斜頸。排除以上各種原因後,應糾正不端正的姿勢,時間久後能自動糾正。

11、嬰兒斜頸家庭矯治法

①用玩具吸引嬰兒將頭部轉向與畸形相反的方向。

②睡覺、餵奶時,採用與畸形相反的體位。

③用熱毛巾或熱水袋熱敷斜頸部位,每天30分鐘。

④每天給嬰兒做與畸形方向相反的頸部活動5次,每次維持2秒鐘,重複10~20遍。

⑤捏揉局部腫塊。讓嬰兒側臥,患側在上,背朝施術者,施術者用拇指與中指、食指捏住局部腫塊,順著胸鎖乳突肌的走向,由上向下,然後由下向上反復捏揉20~30次,並逐漸加大指力,捏揉約10分鐘,手法及指力適當時腫塊會變軟,再捏住包塊,向其垂直方向左右撥動,每日1次,每次約20分鐘。1周歲內治療斜頸效果較好。

此外,經過一段時間的物理治療仍無效、1歲以後仍有明顯硬化的頸部肌肉,也應手術。手術通常是把硬化的肌肉切開,使它不再妨害運動。手術後頸部大多能恢復正常運動,越早手術效果越好。太晚開刀,除了頭臉變形外,術後還要再配合一些複健才有較好的效果。手術後再復發的機會在5﹪以下。

12、手術危險嗎?

手術本身相當簡單,只是將纖維化的肌肉切開或部份切除,小病人只需住一個晚上,隔天即可出院。基本上,一歲以內的心病人手術後之恢復相當快速,頭部馬上就可以轉來轉去,而且不再需要特別的治療,幾個月內即不再有頭部歪斜的現象,臉部及頭部的變形也會完全回復正常。如果拖得很晚才開刀治療的話,則手術之後,頭部仍會有習慣性的歪斜,此時還需要物理治療,以及四到五個月頸圈的矯正,頭才會固定在正確的位置上:然而頭部及臉頰的變形,有時還是無法回復到正常,因此父母們千萬不要輕忽,以免太慢的治療而遺憾終生。

斜頸症是兒童頗為常見的疾病,通常診斷及治療並不困難。最重要是必須瞭解此症對頭臉發育的影響,採取何種治療方法、何時治療都與頭臉的發育有關。處理太晚或方法不對,會有不可恢復的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