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斷奶後日漸消瘦 怎麼回事?

【案例解析】

冬冬從小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成長。 1歲之前身體健壯、活潑可愛, 可是到了1歲斷奶以後, 情況就大不如前了。 雖然冬冬的胃口不錯, 每天能吃兩小碗稀飯, 一隻雞蛋, 還有少量碎肉和稀飯, 可媽媽發現他是只吃不長肉, 身體也日漸消瘦, 而且整日無精打采, 面色蒼白, 平時還經常發熱、咳嗽。 這可把媽媽急壞了, 她買了不少的開胃藥和各種“營養口服液”, 可是冬冬越吃越瘦, 這是為什麼呢?

 

斷奶後, 孩子為什麼會變瘦了呢

從出生到2歲是人一生中生長最快的時期, 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營養補充。

一個出生3000克的新生兒到了1歲,

Advertisiment
體重要增加到9-10公斤, 到2歲時還要再增加2.5公斤。 身長也會從出生時的50釐米增高到1歲時的75釐米, 兩歲時的87-88釐米。

能量消耗很大, 對營養素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

1歲以後的孩子往往已開始獨立行走, 活動量明顯增加, 這時如果孩子的父母稍不注意, 沒有及時提供足夠的營養, 便會“入不敷出”, 嚴重者會造成營養不良。

隨意餵養造成斷奶後孩子生長發育滯後、身體日漸消瘦。

年輕媽媽誤認為, 斷奶後的孩子不再吃奶了, 便把他們當“大人”對待, 平時和大人同餐共食, 大人吃什麼孩子也吃什麼, 只不過稍稍多吃一點葷菜而已。 這種完全不考慮嬰幼兒消化系統特點。

這個時期的孩子牙齒沒有出齊, 還不習慣吃粥、面、蛋、魚等固體和半固體食物。

Advertisiment

斷奶後的注意事項

嬰幼兒的腸胃道消化酶分泌不足, 腸胃道蠕動速度偏快, 對固體和半固體食物的消化吸收率也相對差一些。

斷奶的孩子不能斷了牛奶。

斷奶只是表明不再把乳類作為孩子的主食而已, 並不意味著不給孩子吃乳製品。

牛奶不僅營養素種類齊全, 含量豐富, 消化吸收率高達96%以上, 是斷奶後孩子不可缺少的一種重要營養品。 美國兒科學會最新建議:1歲以後的嬰幼兒全天所需熱能及其他營養素至少40%來自乳類食品。

年輕媽媽應該瞭解, 嬰幼兒期由於生長發育迅速, 必須保證充足的營養素供應。 如果在這個階段營養跟不上或出了問題, 以後再彌補就比較困難了。

Advertisiment

可以考慮讓孩子吃配方奶到3周歲。

牛奶也有其不足之處, 譬如酪蛋白含量太高, 凝塊大, 不容易完全消化吸收, 脂肪酸的碳鏈較短, 對消化道有一定的刺激, 乳糖含量不足, 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偏少等。

為了使牛奶更符合孩子的生理需要, 科學家們動了不少腦筋:把牛奶中不易消化的酪蛋白換成凝塊細小、氨基酸組成更符合人體需要的乳清蛋白, 把中、短鏈的脂肪酸去掉換上容易消化吸收、營養價值高的不飽和脂肪酸;增加了適量乳糖、維生素和各種微量元素。 這種經過改良的“配方奶粉”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功能, 並能促進視力的發育, 維護孩子的健康。

寶寶斷奶後的吃什麼好

孩子斷奶後, 原來的輔食就變成主食了,

Advertisiment
這時孩子消化能力已逐漸增強, 已出牙6-8個, 所以食物方面可由流質變為半流質或軟食, 但這時仍是寶寶生長發育很快的時候。 因此, 必須要有充分的營養, 並且要注意飲食衛生。

1、吃營養豐富、細軟、容易消化的食物。 1歲的小兒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都很弱, 吃粗糙的食品不易消化, 易導致腹瀉。 所以, 要給孩子吃一些軟、爛的食品。

一般來講, 寶寶斷奶後不能全部使用穀類食品, 也不可能與爸媽同飯菜。 主食可以吃稠粥、軟飯、爛麵條、包子、小餛飩等, 副食可吃魚、瘦肉末、肝類、蝦皮、豆製品、各種蔬菜碎末以及蛋羹等。 水果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食用。

另外, 寶寶斷奶後, 仍然要每天飲用500毫升左右的牛奶, 因為它不僅容易消化, 而且有豐富的營養,

Advertisiment
能提供給寶寶身體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

2、食品多樣化。 每種食物有其特定的營養構成, 因此, 只有各種食物都品嘗, 才能保證機體攝入足夠的營養。 不僅如此, 每天總吃同樣的食物, 還會引起孩子厭食, 從而導致某些營養不足。 所以, 孩子的食品要多樣化。

在主食上, 除了吃米麵外, 還要補充一些豆類、薯類、小米等。 在副食方面, 可適當吃些豆製品、肉類、魚蝦、動物內臟及各種綠葉蔬菜等。 如此, 不僅可以增加孩子的食欲, 而且可以保證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

3、避免吃刺激性強的食物。 剛斷奶的孩子, 在味覺上還不能適應刺激性的食品, 其消化道對刺激性強的食物也很難適應。 因此, 寶寶不宜吃辛、香、麻、辣等食物, 調味品也應杜絕。

調味品也應杜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