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日常護理的注意事項

給寶寶做日常護理的時候, 要使用正確的方法, 有一些事項也要注意, 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

有些愛乾淨的麻麻, 在平時照顧寶寶的時候, 經常喜歡給他們做一些清潔工作:比如掏耳朵、剪指甲、通鼻子等等, 為了寶寶的健康, 適當地講究衛生當然是好事, 但是由於這些部位真的比較特殊, 如果清潔不當反而很有可能對寶寶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所以麻麻在做這些動作的時候, 一定要小心了, 如果弄巧成拙, 可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一、掏耳朵

不少家長發現寶寶耳朵裡有耳屎就覺得不乾淨,

Advertisiment
總想掏一掏, 給把它弄出來。

但其實有耳屎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正常的, 一定程度上它還可以幫助我們的耳膜隔離一些微生物的刺激, 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影響耳朵健康的。

但如果家長總是喜歡去戳去掏, 一方面容易破壞掉這層保護膜, 另一方面耳朵是非常敏感的地方, 如果因為家長突然手抖了一下或者寶寶動來動去不配合, 下手重了, 就極有可能損傷寶寶的耳道, 引發外耳道感染;如果損傷鼓膜, 還會影響聽力。

所以, 在耳屎沒有影響到寶寶聽力, 也沒有讓寶寶感到不舒服時, 家長就別管它。

如果孩子會經常拉扯耳朵, 想要用自己的小手去揉或者摳, 或者實在太多了影響聽力時, 也不建議擅自用工具(挖耳勺、棉簽等)清潔。

Advertisiment

正確的做法:

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因耳屎過多引起的寶寶不適, 或者其他耳內現象, 如流水、濕疹, 炎症等, 建議直接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醫生操作起來不僅安全, 而且寶寶也比較舒服。

用雙氧水(過氧化氫)來清潔。 讓寶寶側躺, 需要清理的耳朵朝上, 輕輕按住寶寶頭部不讓他晃動, 然後往耳朵裡滴3-4滴過氧化氫溶液, 隔10分鐘左右等耳屎軟化之後, 用溫水輕柔地把耳屎沖出來即可。 (但這個做法估計寶寶不會很配合, 家長注意不要勉強, 實在不行還是讓醫生來。 )

二、剪指甲

給寶寶剪指甲, 一來可以避免寶寶自己不經意的動作劃傷自己, 二來對於那些愛吃手的寶寶, 會更加的乾淨衛生。

但是麻麻們要注意了, 如果過於頻繁地給寶寶剪指甲或者剪得太短,

Advertisiment
也有可能導致寶寶指甲反向生長, 即往肉裡面生長, 嚴重時可能引起甲溝炎或其他炎症。

所以給寶寶剪指甲, 麻麻也需要注意一定的技巧。

三、通鼻孔

有時候寶寶的鼻涕會比較乾燥, 結成幹痂黏在鼻腔裡, 麻麻們就喜歡直接用小指頭去幫忙摳出來, 其實, 這樣的做法也是要不得的。

要知道, 寶寶的鼻腔黏膜是比較脆弱的, 幹幹的鼻涕與鼻毛粘連在一起, 當直接摳出幹痂的時候, 極有可能連鼻毛一起帶出, 損傷嬌嫩的鼻腔黏膜, 引起出血或感染。

另外有些父母喜歡給寶寶使用鼻腔噴霧劑來幫助通鼻孔, 但要注意, 如果過度使用鼻腔噴霧劑可能會導致寶寶鼻腔腫脹充血, 甚至影響血壓,

Advertisiment
所以並不建議使用此方法。

正確做法:

鹽水滴鼻。 清除鼻痂時一定要先軟化, 麻麻可讓寶寶平躺, 然後往其鼻孔內滴1~2滴, 讓鼻痂慢慢濕潤軟化, 然後輕輕擠壓鼻翼, 促使鼻痂逐漸松脫, 再用消毒小棉簽將鼻痂卷除。 此外鹽水還可以起到濕潤乾燥的鼻腔、舒緩鼻腔充血的作用, 而且沒有其他副作用。

熱敷(熱氣)法。 用溫濕毛巾放在寶寶的鼻部進行熱敷, 或者大一點的寶寶可以用一杯熱水, 讓寶寶對著用鼻吸入1分鐘, 也可以稀釋鼻腔中的黏液或軟化幹痂。 但要注意防止燙傷。

最後, 保持室內空氣濕潤, 這樣也可以減少寶寶鼻屎的產生, 比如:在空氣乾燥、室內暖氣較足時使用加濕器, 或者在房間裡放一盆水。

四、清洗私處

寶寶大小便之後,

Advertisiment
給寶寶進行清潔工作本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是講衛生的好習慣。 但有些麻麻會比較潔癖, 再給寶寶清洗的過程中, 是擦了又擦, 洗了又洗。

可是, 麻麻們要知道, 不僅滯留在寶寶肛門周圍的糞便會引起各種瘙癢炎症, 瘙癢的感覺也可能是因過度擦洗所致。 當你過多地用紙擦或水洗肛門時, 其自然油脂就會被去除無餘, 導致乾燥瘙癢。

所以, 麻麻在給寶寶清洗私處的時候, 最好用溫水沖洗, 少用濕紙巾, 擦拭動作要輕, 而不是粗暴地清洗。

此外, 尤其許多女寶寶都有不同程度小陰☆禁☆唇粘連的現象, 麻麻們要注意不要每次排尿後用濕紙巾用力擦拭, 更不需刻意去除嬰兒外☆禁☆陰白色分泌物, 只需要用溫水沖洗嬰兒外☆禁☆陰足以。 千萬不要護理過度,造成局部黏膜損傷。

再有,對於有尿布疹的寶寶來說,麻麻們更要避免用濕紙巾,因為濕紙巾有可能會導致寶寶皮膚摩擦受損、破潰,增加了局部皮膚繼發細菌或黴菌感染的幾率。

千萬不要護理過度,造成局部黏膜損傷。

再有,對於有尿布疹的寶寶來說,麻麻們更要避免用濕紙巾,因為濕紙巾有可能會導致寶寶皮膚摩擦受損、破潰,增加了局部皮膚繼發細菌或黴菌感染的幾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