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科學餵養的重要, 寶寶基本上都不缺營養。 尤其是住在大城市裡的寶寶, 由於空氣、環境等種種原因, 很少接觸陽光, 接觸戶外, 因此即使每天都有充足的營養, 但是卻吸收不好。
寶寶長得好、長得快, 都是父母們的心願。 醫生提醒, 長得快的寶寶身體營養吸收和代謝得更快, 一不小心, 就會出現“供不應求”。 醫生建議, 對於“快高長大”的寶貝, 爸爸媽媽們應當更加注重科學餵養, 勤曬太陽, 多多練習翻滾坐爬, 一項都不能偷懶。
長得快也會得“佝僂病”
吱吱的寶貝剛滿7個月, 長得又白又胖,
Advertisiment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黃為民介紹, 佝僂病有許多種, 最常見的就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醫學上對該病的定義是由於兒童體內維生素D不足致使鈣、磷代謝失常的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特徵是:由於鈣磷代謝失常, 使得正在生長的骨骺端軟骨板不能正常地鈣化, 而造成骨骼的病變。
佝僂病多發在體弱、腹瀉、缺乏陽光的嬰兒身上, 但不代表發育中等以上水準的寶寶不會患。 黃為民稱吱吱寶寶所得的佝僂病和補鈣也是沒有關係的,
Advertisiment
維D最好通過陽光補充
“5歲以下兒童、孕婦、乳母都是維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 ”黃為民解析, 現在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科學餵養的重要, 寶寶基本上都不缺營養。 但是, 尤其是住在大城市裡的寶寶, 由於空氣、環境等種種原因, 很少接觸陽光, 接觸戶外, 因此即使每天都有充足的營養, 但是卻吸收不好。 如維生素D, 就需要通過陽光來補給, 沒有陽光, 單純靠口服維生素D滴劑, 鈣也不能很好地吸收。
黃為民提醒, 並非曬太陽就可以“萬事大吉”, “如何曬”也是要講方法。 建議夏季在早晨8點前, 傍晚5點後將寶寶脫光光在陽光下曬15分鐘, 休息一下, 再曬15分鐘, 其作用比穿著衣服曬一個小時還要好;最好每天都能曬曬,
Advertisiment
提醒
確診佝僂病還需依據生化指標
黃為民介紹, 佝僂病發病的早期, 會出現哭鬧、睡眠不安、汗多枕禿等表現, 在寶寶開始站立、學走路時可能出現X形腿或O形腿。 “寶寶夜啼、出汗多, 由於汗水刺激, 寶寶睡不安穩, 就經常搖頭擦枕, 以致枕後脫髮(枕禿);又比如寶寶出現佝僂病, 坐久了, 由於腹壓使得肋骨外頂, 就可能出現肋骨外翻, 但如果是左側稍肋骨外翻, 則可能是胃吃飽後坐久後產生的, 媽媽不用太過緊張, 未必就是佝僂病。 ”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典型症狀是, 寶寶數月大時出現夜啼、多汗、繼而頭顱會呈“方盒樣”,
Advertisiment
黃為民表示, 佝僂病的診斷還需要依據生化指標來判斷:查微量元素、血鈣都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 診斷佝僂病的生化指標是看血清1, 25-(OH)2D3是多少, 這才是一個可靠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