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最好的玩伴是爸爸媽媽

說過獨自玩耍和夥伴陪伴, 最後東子再來說說與爸爸媽媽一起玩耍。

給孩子玩的權利, 對孩子很重要。 而陪孩子一起玩, 做孩子最好的玩伴, 同樣不該被家長忽視。

人是一種感情動物, 尤其對於孩子來說, 更需要來自父母的情感呵護和溫暖。 作為新一代的獨生子女, 孩子本來就孤獨, 在封閉的高樓大廈裡, 偶爾想玩了連個夥伴都找不到, 如果父母再不陪孩子玩, 那孩子就更可憐了。

父母做孩子的遊戲夥伴, 不僅可以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 而且在和孩子玩耍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心理發展。

Advertisiment
同時, 能夠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和潛能, 從而在共同玩耍中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

可是, 看看我們身邊的父母, 究竟拿出多少時間陪孩子玩了?我曾經就這個問題做過調查, 一種回答是:工作太忙了, 天天想著掙錢養家, 哪有時間陪孩子玩?一種回答是:唉, 和小孩子玩, 讓人心煩, 給他多買點玩具, 自己玩去。 有陪孩子玩的時間, 自己多看看書, 看看電視, 上上網消遣消遣多好。 也有這樣回答的:我一個大人和孩子一起玩, 多有失家長尊嚴啊。 在孩子面前嘻嘻哈哈的, 以後還怎麼管教孩子?

無論是哪種回答, 都證明了一點:我們的家長太忽視陪孩子玩耍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快樂了。 在他們眼裡, 工作掙錢、消遣、家長尊嚴……都比陪孩子玩重要。

Advertisiment
甚至很多人認為, 物質上能夠滿足孩子的都滿足了, 也從心裡愛孩子, 不過是沒有時間陪孩子玩, 這對孩子的成長不會有什麼不良影響。

實際上, 這種只注重孩子的物質需要, 而忽視孩子情感需要的愛, 是片面的。 情感上疏離孩子, 會讓孩子在感到孤獨的同時產生不安全感。 這樣的心理將對未來的生活帶來消極的影響。 現在的孩子物質上已經夠豐富了, 我們要做的是多抽出些時間來陪伴孩子。

東子給80後家長的建議――

1. 無論多忙, 也要抽時間陪陪孩子。

只有在細膩的愛中成長起來的、內心充滿快樂的孩子, 才是“真正健康”的孩子, 而只有擁有“真正的健康”, 孩子才能獲得全面的發展。 所以, 為人父母者不要認為把孩子送到了幼稚園、學校,

Advertisiment
給孩子買了大堆的玩具, 或者有保姆陪著孩子, 就可以放手不管。 無論工作有多忙, 也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 和他一起做遊戲, 感受他的快樂, 做他最好的玩伴。

我每天的工作千頭萬緒, 要說忙, 我想我比一般的上班族要忙得多。 因為每天除了撰寫文稿, 還要接聽心理諮詢熱線, 採訪別人或接受別人的採訪, 接受邀請到學校、企事業單位、部隊做報告或者演講, 到電臺、電視臺主持節目, 每隔一段時間還要到外地講學、做報告、參加會議……一天忙下來, 回到家還要利用一切閑餘時間看看書, 上網查查資料, 等等。

什麼叫有時間, 什麼叫沒時間?如果你認為鈔票重要、工作重要, 那自然就沒有陪孩子玩的時間。

Advertisiment
而如果你認為孩子的快樂重要, 那你就有時間陪孩子。 我的生活、工作狀態如此, 相對於那些天天和孩子在一起的父母來說, 我和依依相處的時間太少了, 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說, 我和依依一起玩耍的時間, 要比那些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 卻不陪孩子玩的父母拿出來的時間多得多!

很多時候, 我用一天中的半天時間陪孩子。 而這半天時間我可以用來寫一篇稿子, 換來五六百元稿費;或者去做一場報告, 拿回千八百元勞務費。 我也可以用來打保齡球、打麻將;用來讀書看報, 或者乾脆睡覺……可我陪孩子去郊外、去遊樂場, 去孩子想去的地方, 儘管那裡沒有我可玩的東西, 但孩子快樂, 我則快樂。

其實, 最初我也並不是很在意一定要陪孩子玩,

Advertisiment
並沒有把陪孩子玩當成一項工作來做, 只是在自己有心情了, 或者孩子極力纏著自己的時候, 隨機陪孩子一會兒。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從此開始重視這項“任務”。

依依4歲那年, 一天晚飯後, 她突然問她媽媽, 如何才能停電?我們問她為什麼要停電啊, 她說每天吃完晚飯, 爸爸上網、媽媽看電視, 沒有人陪她玩, 她只能一個人玩玩具, 特別沒意思。 如果晚上停電了, 爸爸媽媽就看不成電視、用不成電腦了, 就可以陪她一起玩了。 依依的話給了我們很大的觸動, 讓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到, 孩子太需要父母陪著一起玩耍了。 於是, 我和妻子商定, 以後爭取每天晚飯後“停電”一小時, 盡情陪依依玩耍。

後來,雖然並非一定要“停電”,但陪依依玩的習慣一直延續下來。

陪孩子玩耍並不是件多難做的事情,只要有耐心,只要把自己也當成孩子,只要給孩子帶來真正的快樂,你就會成為孩子心目中最好的玩伴。

2. 陪孩子遊戲也很重要。

對孩子來說,遊戲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樂趣;對父母而言,遊戲則是教育的一種最佳形式。為了支持孩子的遊戲活動,父母除了開闢更大的遊戲場地與空間以及提供合適的、豐富的遊戲材料(包括玩具)之外,更應該以各種方式參與到具體的遊戲過程中去。

但是父母畢竟是成人,思想、行為與孩子是迥然不同的。該如何融入孩子的世界,和他們一起玩呢?事實上,父母首先要瞭解孩子的身心發展水準和特點。

不到一歲的孩子基本上處於“無能力”的被動狀態,還不知道怎麼做遊戲。在他們眼裡,父母或許就是一個大玩具。

父母要主動地跟孩子玩、逗孩子開心。最常用的一種策略是相互模仿動作和聲音。比如,寶寶無意中做了一個類似拍手的動作,父母馬上緊跟著做一個拍手動作,然後寶寶又會模仿大人,繼續學著做下去。

還有常見的“躲貓貓”遊戲:父母先和寶寶臉對臉玩一會,把寶寶逗樂了,然後故意躲到一邊,寶寶就會探頭探腦地尋找;父母再躲到另一邊,寶寶又會跟過來。當然,父母也可以借助一些色彩鮮豔或帶有聲音的玩具和寶寶一起玩,如動物搖鈴、撥浪鼓、彩色積木,這些玩具都有利於培養寶寶的注意力。

這些適合小寶寶的遊戲,無論內容與形式都特別簡單,卻是建立早期親子之間親密關係最理想的途徑,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對世界的最初認識。

兩三歲的時候,寶寶特別鍾愛假想遊戲。這時他們已經能夠穩穩當當地走路,活動能力也大為增強,可以自己發起遊戲了。於是,父母的角色發生了一些變化,他們不再起引導作用,而是配合著孩子一起玩。

比如,當孩子舉著玩具槍跑過來,嘴上喊著“不許動”時,父母只能舉起雙手,扮成“俘虜”;當他們改換成拿著玩具針筒,一臉嚴肅地要給你“打針”時,父母也只好乖乖地坐下來當“病人”。

大量研究都已證明,當孩子的父母參與遊戲時,他們遊戲活動的時間明顯增長。而另一方面,畢竟孩子才是遊戲真正的主人,遊戲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所以,父母要參與並支持孩子的遊戲活動,但應避免過分介入。至於如何把握這一分寸,那就要看孩子的需求了。

後來,雖然並非一定要“停電”,但陪依依玩的習慣一直延續下來。

陪孩子玩耍並不是件多難做的事情,只要有耐心,只要把自己也當成孩子,只要給孩子帶來真正的快樂,你就會成為孩子心目中最好的玩伴。

2. 陪孩子遊戲也很重要。

對孩子來說,遊戲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樂趣;對父母而言,遊戲則是教育的一種最佳形式。為了支持孩子的遊戲活動,父母除了開闢更大的遊戲場地與空間以及提供合適的、豐富的遊戲材料(包括玩具)之外,更應該以各種方式參與到具體的遊戲過程中去。

但是父母畢竟是成人,思想、行為與孩子是迥然不同的。該如何融入孩子的世界,和他們一起玩呢?事實上,父母首先要瞭解孩子的身心發展水準和特點。

不到一歲的孩子基本上處於“無能力”的被動狀態,還不知道怎麼做遊戲。在他們眼裡,父母或許就是一個大玩具。

父母要主動地跟孩子玩、逗孩子開心。最常用的一種策略是相互模仿動作和聲音。比如,寶寶無意中做了一個類似拍手的動作,父母馬上緊跟著做一個拍手動作,然後寶寶又會模仿大人,繼續學著做下去。

還有常見的“躲貓貓”遊戲:父母先和寶寶臉對臉玩一會,把寶寶逗樂了,然後故意躲到一邊,寶寶就會探頭探腦地尋找;父母再躲到另一邊,寶寶又會跟過來。當然,父母也可以借助一些色彩鮮豔或帶有聲音的玩具和寶寶一起玩,如動物搖鈴、撥浪鼓、彩色積木,這些玩具都有利於培養寶寶的注意力。

這些適合小寶寶的遊戲,無論內容與形式都特別簡單,卻是建立早期親子之間親密關係最理想的途徑,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對世界的最初認識。

兩三歲的時候,寶寶特別鍾愛假想遊戲。這時他們已經能夠穩穩當當地走路,活動能力也大為增強,可以自己發起遊戲了。於是,父母的角色發生了一些變化,他們不再起引導作用,而是配合著孩子一起玩。

比如,當孩子舉著玩具槍跑過來,嘴上喊著“不許動”時,父母只能舉起雙手,扮成“俘虜”;當他們改換成拿著玩具針筒,一臉嚴肅地要給你“打針”時,父母也只好乖乖地坐下來當“病人”。

大量研究都已證明,當孩子的父母參與遊戲時,他們遊戲活動的時間明顯增長。而另一方面,畢竟孩子才是遊戲真正的主人,遊戲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所以,父母要參與並支持孩子的遊戲活動,但應避免過分介入。至於如何把握這一分寸,那就要看孩子的需求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