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有入園恐懼 家長應怎樣開導孩子

父母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入園的恐懼心理呢?首先要多和老師交流, 看看寶寶是否在入園後有以下現象發生:(對應現象愈多, 則說明入園恐懼越嚴重)

1.入園時哭鬧, 拉住家裡人不放手

2.在幼稚園裡特別乖, 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

3.入園後經常生病或有不明原因的肚疼、頭疼等情況

4.從不在幼稚園大便或經常將大、小便弄在衣服上

5.在園有尿頻的現象或腹瀉的現象

6.在園不和小朋友玩耍, 不參加集體幼稚園活動, 表情淡漠

寶寶入園家長五要

1.提早準備

為了讓寶寶更快適應新生活, 家長可以通過參加一個活動、半天班、全天班等逐步接觸和過渡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幼稚園。

Advertisiment
提前帶寶寶到幼稚園參觀, 告訴寶寶這裡就是他的幼稚園, 給孩子指認和家裡相同、孩子感興趣的熟悉資訊, 讓寶寶覺得上幼稚園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2.保持平靜

孩子剛入幼稚園時有種種不太適應的表現, 這是正常的。 建議家長朋友接孩子回家後, 要儘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靜的氛圍, 不要過分渲染對孩子入園問題的關注。 家長平和的態度是孩子很快適應幼稚園生活的良好外部環境。

3.信任孩子

相信3歲的他有能力邁出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這份信任和支持, 會將一份能量傳遞給孩子, 協助孩子做好面對上幼稚園的心理準備。 當孩子出現不願去幼稚園的情緒,

Advertisiment
或者被送到幼稚園, 見家長離去就大哭時, 家長要抱著孩子、看著他的眼睛, 用溫和而堅定的語言告訴孩子:“媽媽愛你, 你已經三歲了, 該上幼稚園了, 這裡有愛你的老師和許多小朋友和你玩, 雖然媽媽一天不在你身邊, 但是媽媽心裡會想著你, 而且下午我會早點來接你。 ”

4.分享快樂

孩子來到陌生的環境, 會有些心理壓力。 孩子回到家後, 家長要有意識引導孩子回憶幼稚園一天的快樂。 例如, 老師帶你們做哪些好玩的遊戲了?……成人以平靜並略帶羡慕的態度與孩子分享快樂, 有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緒體驗, 儘快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5.積極配合

家長要主動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生活、遊戲及學習情況,

Advertisiment
進一步瞭解幼稚園對孩子的要求, 積極主動配合幼稚園。

寶寶入園家長五不要

1.遷就放縱

剛入園的孩子, 有時也會出現“撒嬌”或“耍賴”的現象。 這個時候, 可以用轉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 切忌“遷就放縱”孩子。

2.甜水等待

我們常常看到, 家長在接孩子時拿著一瓶甜飲料, 惟恐孩子在幼稚園喝水不夠。 其實, 每天都有“甜水等待”, 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稚園的正常飲水, 而且長此下去, 會影響兒童的健康。 我們宣導孩子喝白開水, 因為白開水中含有飲料不具備而人體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3.刨根問底

孩子回家以後如果沒有特別的反應, 家長不必過多提到幼稚園, 也不必講過多的道理, 孩子在學校待了一天, 回家後他需要自由的氛圍。

Advertisiment

即使孩子願意表達, 家長也要注意多做正面引導, 多問問孩子幼稚園好的地方, 而不要問他們在幼稚園有沒有哭, 同學欺負了沒有, 這樣反而容易形成一種反面的心理暗示。 如果想瞭解孩子的情況, 儘量跟老師多溝通, 也可以上幼稚園的網站瞭解, 有的學校會把孩子一天的在校情況寫在他們的博客上。

4.零食補償

一些家長唯恐孩子在幼稚園吃不飽, 回到家中, 各種零食擺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選。 其實這樣做的結果會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飯, 時間長了, 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5.偏聽偏信

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有些不放心, 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 由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與現實混淆,

Advertisiment
他們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 如孩子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 他往往會說:“某某小朋友打我了”,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偏聽偏信”。 建議家長多與老師溝通, 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