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寶寶有恐懼心理怎麼辦?

寶寶由於年歲還小, 心智未成熟, 心理承受能力會比較弱, 有時候像動物驚叫, 雷聲這些的事情都可能嚇到孩子, 讓寶寶產生恐懼的心理。 那麼, 寶寶產生這些恐懼心理的原因是什麼?還有什麼事情可能會讓寶寶產生恐懼心理呢?

什麼事情會讓寶寶恐懼?

1. 巨大的聲響

轟隆隆......又一聲響雷!悶了好幾天的暴雨也嘩嘩地下起來。 果果從前一次閃電就開始變得有些驚惶了, 他指著窗外, 拼命向大家"訴說", 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或要發生什麼。 雷聲巨響, 果果一下撲進了媽媽的懷裡, 還好奇心不減, 偷偷看著巨響後的暴雨。

Advertisiment
生活裡充滿了各色1歲寶貝聞所未聞、驚心動魄的巨大聲響。 這些小不點兒可不明白這些可怕的怪聲是從何而來的。

化解方法: 這時你要告訴寶寶噪音不會傷害到他。 同時, 簡單地向他解釋這"怪聲"的來源。 如果孩子討厭或恐怖的是家庭用具, 比如吸塵器所發出的聲音, 那麼, 你不妨展示給孩子如何開和關這些東西, 讓他覺得自己可以控制這個發出怪聲的"怪物"。 平時, 你也可以用噪音來與孩子玩些遊戲, 比如和寶寶一起用敲鍋或罐的方式來模仿雷聲, 同時告訴他下雨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聲響。

2. 媽媽不見了

"媽媽!媽媽!"苗苗終於還是發現媽媽不見了!儘管家人在媽媽上班準備離開的時候, 拼命分散他的注意力,

Advertisiment
逗他玩耍, 敏感的苗苗還是發現了媽媽的離去。 叫"媽媽"對於一個1歲的孩子來說已經是熟練之功, 於是苗苗傷心地大哭, 嘴裡一直喊著:"媽媽......"可以說, 媽媽的離去是讓一歲左右的寶寶最為恐怖的事情。

化解方法:

所幸, 這種在孩子15~18個月時將達到極致的"分離焦慮"不會永遠存在。 此前, 你要讓孩子學著適應你的暫時離開並與你平和地道別。 臨走的時候, 不妨親親他, 告訴他你要去哪兒、什麼時候會回來, 不要因為覺得可能孩子不懂就省略這些"儀式"。 美國天佩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助理教授, 凱薩琳·賴麥裡博士建議說:"與孩子分手的時候, 讓孩子拿著他最喜歡的玩具, 並保證說你會想他。 或者答應他,

Advertisiment
你回來時會和他一起玩。

拓展閱讀:

其實寶寶因恐懼而感到焦慮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他的天生脾性和氣質。 無論您的寶寶是羞澀的乖乖仔, 還是勇敢的探索者, 爸爸媽媽勇敢做的就是正視寶寶的憂慮, 不要讓寶寶幼小的心理承擔過多的恐懼。 勇敢給寶寶以更多的保證, 讓寶寶感到自己是安全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