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有耳垢怎麼辦?護耳的8個細則

耳朵的外層面直接接觸外在環境, 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接受風沙、塵埃與污染空氣的“洗禮”。 加上孩子經常吐奶、流淚, 很可能粘在耳朵附近結成塊兒, 因此, 媽咪們一定要注意寶寶耳朵衛生哦~

耳朵清洗方法:

先將嬰兒沐浴液在手上搓出泡沫, 再用手指像按摩一樣輕輕揉搓耳後和耳廓, 最後用擰乾的紗布擦拭乾淨。 耳朵入口處, 可用消毒棉做成的棉條輕輕擦試, 注意不要隨便伸進耳道中去, 防止孩子頭部突然亂動而導致耳道粘膜受傷;孩子大了則應教他自己動手清洗, 並隨時檢查與督促。

寶寶有耳垢怎麼辦?

耳垢俗稱耳屎,

Advertisiment
是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一種淡黃色粘稠的物質, 醫學稱為耵聹。 一些家長將這種分泌物與鼻涕、眼屎“一視同仁”地看成廢物, 必先除之而後安, 其實這是不對的。 因為耳垢是有一定生理功能的, 遇到空氣乾燥後變為薄片狀, 或粘稠的油脂狀, 在外耳道“值勤”, 既可以阻擋灰塵與小飛蟲的入侵, 又能緩衝雜訊, 阻止外界水分的流入, 還可抑制細菌的滋生和繁殖, 可稱為鼓膜與外耳道的“護花使者”。

另外, 寶寶的外耳道皮膚不同于成人, 比較嬌嫩, 與軟骨膜連結比較緊密, 皮下組織少, 血液迴圈差。 如果隨意動用工具掏挖, 如牙籤、火柴棍、耳勺甚至髮卡, 容易引起損傷、感染, 誘發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 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難忍,

Advertisiment
影響張口和咀嚼。

耳垢可隨咀嚼、張口或打哈欠等動作, 以及借助下頜等關節的運動而自行脫落、排出。 當然, 如果分泌過多, 並形成了黃褐色的油狀物, 或在耳朵裡堵塞變硬, 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聽力下降時, 就需要處理了。 但應該向醫生求助, 不可自己盲目行事, 以免傷害到寶寶。

異物進入耳道怎麼辦?

孩子的耳道本來就非常狹窄, 如果不小心進去東西, 後果十分危險。 父母對此要保持高度的警覺, 一旦遇險, 要懂得一些急救措施。

如果是食物

如豌豆、花生、玉米粒等, 一旦塞進耳朵容易刺破耳膜, 或者引起永久性的損傷。 此時, 應讓孩子將腦袋傾斜, 促使異物依靠重力掉出來。 如果不行, 就要馬上帶孩子上醫院。

Advertisiment
否則時間久了, 異物會膨脹, 更難取出, 可能會刺激引發外耳道炎。

如果是昆蟲

飛進或者爬進了孩子的耳朵, 有三個辦法:一個是大人用手將孩子的耳輪向後上方提起, 將耳道拉直, 頭歪向進蟲的一側, 使耳內的異物滑出;二是用手電筒往耳朵裡照射, 昆蟲多會朝著燈光飛來;三是往孩子的耳朵裡滴幾滴嬰兒潤膚油, 讓昆蟲隨著油流出來。

保護耳朵的8個細則

1、母親餵奶要注意姿勢

寶寶的耳咽管較成人短且平直, 嗆奶或吐奶時, 奶汁有可能經此管道潛入中耳, 誘發中耳炎。 故餵奶時應保持孩子頭部稍高的姿勢, 餵奶後應繼續保持這種體位片刻, 不要立即放平。

2、戶外活動學會護耳

孩子戶外活動, 一要防曬防凍防風,

Advertisiment
二要防範外力與碰撞。 具體防護措施要根據天氣和環境的情況來決定, 如太陽光線很強, 不妨戴一頂遮擋耳部的遮陽帽, 或在耳部塗抹少許的防曬霜等。

3、注意睡覺姿勢

孩子側臥時, 莫讓耳廓扭卷受壓。

4、正確擤鼻涕

若孩子傷風或患有鼻炎, 千萬別捏著鼻子兩側一起擤, 否則壓力太大, 帶菌的鼻涕會乘機通過耳咽管潛入中耳, 誘發炎症。 正確的做法是, 用乾淨手帕或餐巾紙輕輕地揩去鼻涕等分泌物;大孩子則要教會他自己擤鼻涕的方法:交替用手將左右鼻翼壓向鼻中隔, 以擤出對側鼻子裡的鼻涕。

5、及早矯正畸形

孩子出生有畸形, 比如齶裂, 可能影響耳咽管的功能, 導致中耳積水, 應在2歲前予以手術矯正。

6、防止相關疾病

Advertisiment

一些疾病可影響耳的健康。 感冒就是引起中耳炎的一大罪魁(75%的中耳炎系感冒作祟), 故防止中耳炎的最好辦法莫過於預防感冒。 其次, 麻疹、腮腺炎、風疹等急性傳染病也是中耳炎的導火線, 應該按時接種疫苗, 防止這幾種傳染病上身。

7、莫打孩子

尤其不要用手掌摑孩子的耳光, 否則可能傷及耳膜, 或令耳骨移位, 導致聽力損傷。

8、不要讓水流入耳道內

洗澡或游泳時若耳內灌了水, 應及時用棉簽或棉球蘸出耳內的污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