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細嫩、光滑的皮膚上長出了血管瘤, 就算對身體沒有什麼影響, 也會讓父母心存遺憾。 血管瘤到底是怎麼回事?它能不能自行消退?需不需要治療呢? 育嬰專家對此做出了深入的探討。
專家建議, 首先你得瞭解嬰兒血管瘤。 血管瘤是嬰兒常見的良性腫瘤, 約3/4血管瘤在寶寶出生時就已存在, 其餘的也在1歲內出現, 女孩較男孩多見。 血管瘤最容易出現在寶寶的顏面及四肢皮膚, 影響美觀, 還可因外傷、摩擦、搔抓出血, 而引起細菌感染。 有些血管瘤生長先快後慢, 甚至會自行消失。
有育兒論壇問道, 嬰兒血管瘤一定要治療嗎。
Advertisiment
據瞭解一對雙胞胎姐妹, 她們出生時父母就發現兩個寶寶都有血管瘤。 姐姐的血管瘤長在上唇邊, 妹妹的長在肩膀 處。 雙胞胎出生2個月後, 父母發現姐姐的血管瘤有長大的趨勢, 所以帶她們來醫院尋求解決方法。 在仔細檢查之後, 專家建議為姐姐的血管瘤做治療, 妹妹則可以采 取保守觀察, 等到1歲以後再決定是否要治療。 她們的父母很困惑“為什麼姐姐不能保守觀察呢?”其實雙胞胎看似相同的血管瘤並不屬於同一類型, 姐姐的血管瘤影響美觀而且有長大的趨勢, 所以需要及時治療。
如果你的寶寶有血管瘤, 專家建議, 最重要的是密切觀察寶寶血管瘤的生長情況,
Advertisiment
那麼常見的嬰兒血管瘤有幾種?哪些需要治療呢?
專家指出, 一般來說, 常見的寶寶血管瘤有以下五種:
橙色斑。 出生後就能發現, 斑塊大小不等, 呈橙紅或淡紅色, 不會高出皮膚表面, 輕壓即退色, 寶寶哭鬧時它的顏色會加深。 橙色斑通常出現在寶寶的前額、上眼瞼及後脖頸(睡覺時挨著枕頭的地方)。
是否需要治療:一般橙色斑都在寶寶出生後數月內自行消退, 不必處理。
紅斑痣又稱葡萄酒色斑。 寶寶出生後即有, 為淡紅色或暗紅色斑塊, 壓之不退色, 不高出皮膚表面, 位於真皮層內, 由毛細血管網組成。 出生後, 紅斑痣隨身體的增長按比例增長,
Advertisiment
是否需要治療:紅斑痣除影響美觀外, 一般無其他危害, 但是因為紅斑痣不能自行消退, 所以, 必要時醫生會建議採用冷凍治療。
毛細血管瘤。 通常出現在寶寶的多處皮膚上, 以枕部、頭面、四肢和背部居多, 也有一些長在寶寶的口唇和舌部。 毛細血管瘤大小不一, 大的可佔據面部或肢體的大 部, 小的只有幾毫米, 略高於皮膚。 毛細血管瘤一般寶寶出生後就已存在, 6個月內生長迅速, 一兩歲後逐漸停止生長。
是否需要治療:毛細血管瘤影響美觀, 破損後有大出血的危險, 所以父母應密切留意它的增長趨勢。 如果血管瘤較小, 生長速度較慢, 不在暴露部位, 可以等它停止生長後自行消退。 如果血管瘤生長速度較快,
Advertisiment
海綿狀血管瘤:在皮膚、皮下組織、肌肉, 甚至肝、腎等處都可發生。 外觀呈紫紅色, 周圍有迂曲、怒張的小靜脈, 捫之柔軟, 有彈性, 擠壓時縮小, 撤壓後即復原。
是否需要治療:這種血管瘤隨寶寶年齡增長而增大, 有時長得很大、很深, 嚴重損害容貌和破壞正常組織。 一旦確診, 應立即進行治療, 醫生會根據寶寶的情況採取注射硬化劑或行手術切除。
蔓狀血管瘤:多見於四肢, 表面及周圍有許多樹枝狀擴張的血管, 迂回曲折呈蔓狀, 局部皮膚呈暗紅色或藍紫色, 有時可摸到血管搏動或聽到血管雜音。
是否需要治療:對於這種血管瘤, 應儘早手術, 也可用彈力繃帶等包紮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