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洗澡致腦部嚴重損傷 這些情況下不要給寶寶洗澡

對於寶寶的護理, 真的有太多太多的知識需要在學習。 如果不多多瞭解關於寶寶的護理知識, 那麼就很可能像下面這個媽媽一樣犯錯誤, 差點毀了自己的孩子:

毛毛剛滿2個月, 媽媽在給毛毛洗澡時, 看到他腦門上出現一塊塊的乳痂, 決定好好清理一下, 一次搞定!於是就用沐浴露狠狠的搓, 直到腦門變紅, 毛毛還痛的直哭, 媽媽這才收手。 沒想到, 到了晚上, 毛毛突然發起高燒, 體溫超過了39度, 毛毛媽急忙將孩子送去醫院。

經過一系列的診斷治療後, 醫生告訴毛毛媽:毛毛是由於在洗澡的時候受了涼,

Advertisiment
再加上使勁搓寶寶的囟門, 造成寶寶腦袋感染, 萬幸送醫及時搶救, 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上述案例中的毛毛只有2個月大, 此時的寶寶囟門還沒有閉合, 如果用力摩擦, 很容易會傷害到寶寶的頭部, 造成腦部損傷。 老人常說, 小寶寶的囟門不能隨便碰, 否則會變成“啞巴”, 雖然這都是迷信, 但是小寶寶的囟門確實碰不得!

寶寶洗澡 , 有3個部位需注意

如何給嬰幼兒洗澡是新手家長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 其中不乏有人認為把孩子放在水裡洗乾淨了就行了, 就是這樣簡單粗暴的想法才導致孩子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健康危險。 新生寶寶的身體都比較虛弱, 除囟門不可以隨便碰外, 還有三個部位洗澡時需特別注意:

1寶寶肚臍

Advertisiment

洗澡的時候, 很多媽媽都會發愁, 肚臍到底是洗還是不洗。 小孩子肚臍是最容易受細菌侵襲的地方, 用力摳或清洗過頻繁都會對肚子裡的內臟造成刺激, 帶來多種身體不適。 寶寶肚臍不用每天清潔, 且不要用力清洗, 如果有結痂污垢, 可用橄欖油先將污垢軟化, 再用醫用棉簽輕輕擦掉。

2寶寶耳朵

家長害怕污垢太多會影響寶寶的聽力, 所以就頻繁的給寶寶掏耳朵, 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少量的耳垢並不會影響聽力, 相反還會對耳道具有保護作用。 如果過於頻繁的掏耳朵, 會讓寶寶“掏上癮”, 還會損傷耳道, 造成感染, 引發中耳炎。 掏耳朵時最好使用面前, 在外耳道處旋轉, 不要深入到你看不到的地方。

3寶寶私處

很多媽媽都有洗澡時為寶寶清洗下體的習慣,

Advertisiment
但是女寶寶的一些分泌物就像是天然的保護膜, 如果頻繁清洗掉, 反而不利於健康。 且頻繁刺激下體, 容易讓寶寶性☆禁☆早☆禁☆熟。 正確做法是用清水清洗即可, 不要使用肥皂, 偶爾可以使用寶寶專用的沐浴露。

寶寶不宜洗澡的六種情況

除了上述這三個部位洗澡時要特別小心外, 下面這幾種情形也不建議寶寶洗澡哦。

一、打預防針後暫時不要洗澡

寶寶打過預防針後, 皮膚上會暫時留有肉眼難見的針孔, 這時洗澡容易使針孔受到污染。

二、遇有頻繁嘔吐、腹瀉時暫時不要洗澡

洗澡時難免搬動寶寶, 這樣會使嘔吐加劇, 不注意時還會造成嘔吐物誤吸。

三、發熱或熱退48小時以內不建議洗澡

Advertisiment

病毒性☆禁☆感染發熱前後48小時內不宜給寶寶洗澡, 原因是洗澡過程中毛孔張開, 雖然起到了物理降溫的效果, 但因為寶寶年幼抵抗力差, 在降溫的同時也會有冷空氣隨著毛孔入侵, 有可能導致病情的加重。 因此, 在寶寶發熱前後48小時內不建議給寶寶洗澡, 應等寶寶病情穩定, 健康狀況好轉之後再洗。

四、當寶寶發生皮膚損害時不宜洗澡

寶寶有皮膚損害, 諸如膿皰瘡、癤腫、燙傷、外傷等, 這時不宜洗澡。 因為皮膚損害的局部會有創面, 洗澡會使創面擴散或受污染。

五、餵奶後不應馬上洗澡

餵奶後馬上洗澡, 會使較多的血液流向被熱水刺激後擴張的表皮血管, 而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 這樣會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 其次由於餵奶後寶寶的胃呈擴張狀態,

Advertisiment
馬上洗澡也容易引起嘔吐。 所以洗澡通常應在餵奶後1-2小時進行為宜。

六、低體重兒要慎重洗澡

低體重兒通常指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的寶寶。 這類寶寶大多為早產兒, 由於發育不成熟, 生活能力低下, 皮下脂肪薄, 體溫調節功能差, 很容易受環境溫度的變化出現體溫波動。 所以對這類特殊的寶寶要慎重決定是否給以洗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