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流口水怎麼辦 3個方法正確護理

寶寶流口水是很常見的現象, 這不, 寶寶嘴巴裡流出的長長的口水總會給媽媽增加不少麻煩。 那麼寶寶流口水該怎麼辦?除了用小毛巾一遍又一遍擦掉, 還有別的方法嗎?

及時添加輔食

流口水的寶寶一定要及時添加輔食, 可訓練寶寶阻嚼和吞咽的能力, 對寶寶口腔肌肉的運用有幫助。

流口水時吃些麵食

寶寶出牙的時候口水會流得更多, 可以給他吃磨牙餅乾、小塊的饅頭、麵包等, 寶寶還能利用口水泡軟食物, 然後順利咽下去。

多用勺子

人在使用勺子吃東西的時候, 嘴巴是有一個收合的動作的,

Advertisiment
所以讓寶寶的口腔多接觸勺子, 也是希望寶寶能夠儘快領會到這個動作, 並且有效的鍛煉咀嚼能力。

給寶寶使用口水巾

為了保護寶寶頸部和胸部的肌膚, 要給他用口水巾, 可避免口水對寶寶的皮膚造成傷害。

當然了, 寶寶經常流口水會造成口周顏面部皮膚粗燥、脫屑、甚至出現小裂口。 這除了跟唾液刺激有關外, 還跟經常給寶寶擦拭口水而摩擦皮膚有關。 出現這種情況, 建議用柔軟的毛巾或紙巾蘸口水輕輕擦拭;給寶寶塗凡士林, 利於破損的皮膚恢復正常, 同時也利於局部皮膚與唾液的隔離。

寶寶愛流口水的時間

新生兒時期:新生寶寶一般不會流口水

由於口水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 在新生兒時期, 寶寶的唾液腺還不發達,

Advertisiment
分泌的唾液較少, 因此寶寶嘴裡沒有多餘唾液流出。 另外, 新生寶寶只吃母乳、奶粉或者流質食物, 這些食物對唾液腺的刺激不大, 所以唾液腺的分泌量就很少。

4~5個月:唾液腺收到刺激, 口水開始多

寶寶4~5個月時, 輔食的添加對寶寶成長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寶寶飲食中逐漸開始補充了含澱粉等營養成分的食物, 唾液腺受到這些食物的刺激後, 唾液分泌明顯增加。 此時的寶寶, 口腔小而淺, 吞咽反射功能還不健全, 不會用吞咽動作來調節口水, 所以只要口水多了就會流出口外。 另外, 不少寶寶喜歡吮吸指頭、橡皮奶嘴等, 這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 使口水增多。

6~7個月:乳牙初萌刺激牙齦上的神經, 口水增多

Advertisiment

寶寶通常會在7個月左右時開始長第1顆牙齒。 乳牙萌出時, 小牙頂出牙齦向外長, 會引起牙齦組織輕度腫脹不適, 從而刺激了牙齦上的神經, 導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 這也是為什麼有經驗的長輩看到小寶寶流口水了, 不僅不皺眉還會流露出喜悅的表情, 寶寶要長牙可是件高興的事情呀!

口水的異常情況

月齡小的寶寶流口水屬於正常現象, 因為他們嚼能力和畫部肌肉收縮能力都沒有發育完全, 再加上寶寶的吞咽發射功能不健全, 口水多了就會流出來, 這是生理性流口水。 大部分寶寶在2歲以後停止流口水, 生理性流口水會隨著寶寶的發育而自然消失。

其實在媽媽心裡, 寶寶的口水流得再多, 髒衣服再多也無所謂,

Advertisiment
只要寶寶健康快樂, 媽媽就會高興快樂。 所以, 媽媽最擔心的就是, 寶寶流口水是否因疾病引起的?是的, 在某種情況下, 寶寶流口水是疾病的一種反映, 媽媽一定要學會判斷, 以便及時得到治療。

如果你的寶寶是新生兒, 口中的唾液量很明顯比其他新生兒多, 常常以口水吹泡泡, 而且餵養也很困難, 這種情況就要及時去看醫生了。

寶寶平常顯得全身軟弱無力, 喝水或吃奶時吮吸力較差, 容易嗆咳;口水似乎是持續而不間斷地流;運動發育比其他寶寶慢。 此時應懷疑寶寶是不是有先天性腦部疾病或後發性腦部傷害, 例如腦性麻痹、智慧不足或新生兒窒息等等。

寶寶幾乎天天有持續性的不明原因發燒, 體溫超過38攝氏度,

Advertisiment
除口水很多以外, 也很容易流汗, 但淚水很少或完全沒有, 皮膚也會出現一些斑點, 表示寶寶可能罹患一種先天性自律神經功能障礙的疾病。

孩子傷風、感冒、鼻塞、呼吸不暢時, 常用嘴呼吸, 口水就會從口角流出。

寶寶的嘴唇、口角或嘴巴周圍出現水泡, 表示寶寶的口腔可能有潰瘍, 有可能患了口腔炎。

頜面部外傷、口腔粘膜受損、破潰、發炎或爛牙等病變, 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 也會流口水。 有的還帶有黃色或淡紅色粘液, 有臭味, 這時應到口腔科診治。

由腦炎後遺症, 面部神經功能不良及呆小病而致調節唾液分泌功能、吞咽功能失調而引起的流口水, 則應去醫院明確診斷進行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