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濫吃零食易上火 去火謹防4個誤區

節假日期間是寶寶們最開心的時候, 零食、玩具, 幾乎孩子們想要的爸爸媽媽都會儘量滿足。 但是, 由於糖果、瓜子等零食吃得太多, 不僅影響孩子正餐的食欲, 也極易引起上火, 因此給孩子“滅火”是父母的重中之重。 醫生提醒, 寶寶上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飲食不當。 要想讓寶寶避免飲食上火, 要從調節飲食習慣入手。

 

控制零食防上火

節假日期間各種大餐、小吃、零食等眾多, 家長忙碌對寶寶疏忽寶寶很容易飲食過量。 而寶寶年幼腸胃處於發育階段, 消化等功能尚未健全, 過剩營養物質難以消化, 容易造成食積化熱,

Advertisiment
出現發熱、便秘、小便發黃等上火症狀。 花生、瓜子、巧克力糖果、桂圓等溫熱的食物因其口感好, 孩子經常是一天到晚嘴裡也沒空閒過。 家長要及時控制孩子的零食量, 節日過後家中的飲料、糖果等零食應儘快收起來, 不能讓孩子養成每餐喝飲料、沒事就吃糖的習慣。 以免過多攝入引起上火。

食物滅“火”是上策

從飲食上講, “上火”的孩子要儘量避免食用辛辣、油炸食物, 因為能產生較高的熱量, 體內的新陳代謝遲緩, 鬱積生熱化火。 醫生建議, 寶寶上火後最好改善其飲食習慣, 多吃蔬菜和水果。 如柚子、梨性寒味微酸, 除能清熱外, 還能潤肺, 適合肺熱咳嗽、上火痛的孩子;白菜性微寒, 有清熱除煩、利二便的作用, 如果孩子有便秘現象,

Advertisiment
可以多吃白菜。 茄子性寒涼, 可以清熱解毒, 給易“上火”的孩子食用時不要用油燒的方法烹飪, 可以採用蒸茄子的方法。

寶寶上火四大認識誤區

誤區一:夏秋兩季容易“上火”

兒童臟腑和肌膚嬌嫩, 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善, 溫差變化顯著就可能讓孩子“上火”。

春天, 孩子容易因為細菌入侵和溫差變化而“上火”;夏季, 水分大量流失是造成人體“上火”的重要原因;秋季, 晝夜溫差明顯, 空氣乾燥, 孩子一受涼就“上火”;冬季, 孩子抵抗力降到最低, “上火”更是防不勝防。

誤區二:注意飲食就能防“火”於未“燃”

飲食不正常導致的消化不良和積食只是寶寶“上火”的原因之一。 小兒脾胃功能不健全, 而生長發育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

Advertisiment
需要攝取較多的營養物質, 飲食不合理容易擾亂消化和排泄系統的正常運轉。 然而, 除去飲食, 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兒童機體也能引起發熱, 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的幼兒, 身體各部分器官及免疫系統很脆弱, 不能完全抵抗細菌、病毒產生“內火”。

誤區三:腹瀉肯定是著涼了

燥熱之“火”和濕熱之“火”構成了人體之“火”的兩大類別, 而腹瀉主要由“濕熱之火”擾亂排泄系統所致。 孩子身體內熱, 同時由於濕氣作用不能使內熱排解暢通, 導致內“火”愈旺。 因此, “祛火”不要一味單攻“燥火”, 撲滅“濕熱之火”同樣重要。

誤區四: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就能“滅火”

涼開水、水果和蔬菜只對消化和飲食紊亂造成的旺盛胃火有效, 對於心火過旺、肝火過旺和脾火過旺的問題束手無策。

Advertisiment
對症下藥才能標本兼治, 要消除外界環境造成的“上火”隱患, 可通過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濕度與溫度之間的適度平衡防止寶寶皮膚及鼻咽腔黏膜乾燥, 早睡早起, 適當鍛煉, 適度穿衣保暖等實現。

治療“內火”, 除了食療之外, 適量服用安全的兒童清熱祛火藥物才能直搗“火源”。 對於兒童“上火”問題, 更需要考慮兒童特殊的生理特性, 選用適合兒童的藥品。 在眾多小兒七星茶的產品中, 三公仔小兒七星茶經嶺南兒童長期廣泛使用, 其效果和安全性得到充分肯定, 它在劑型、口感以及藥理方面可算是兒童上火的“祛火專家”, 是兒童去火的家庭必備和可靠選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