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噩夢, 並不是幾歲才會有。 很多寶寶, 在剛出生不久, 就會做夢了。 但由於他們不善表達, 因此, 即便夢見了讓他們害怕的東西, 也不知道該怎麼跟家長說。
而當他們到了3歲左右, 想像力迅速發展, 語言表達能力也大大提高。 此時, 他們能夠準確說出害怕的東西, 並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恐懼感。
一旦發現寶寶, 被噩夢而嚇哭、甚至顫抖不已時, 媽媽最先做的, 就是先安撫好他的情緒。
你可以抱抱他, 輕輕握住他的小手, 或者撫摸他的後背, 告訴孩子, “沒事了, 沒事了, 媽媽在旁邊陪著你呢!”直到他安靜下來、重新入睡為止。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依舊害怕不已, 你可以讓孩子講講他的噩夢, 瞭解他害怕的原因。 在媽媽的耐心傾聽與輕聲安慰中, 孩子釋放了壓力, 也就沒有那麼害怕了。
當然, 這只是一個“權宜之計”, 要想讓孩子以後少做噩夢, 還需要“從源頭抓起”, 瞭解孩子做噩夢的原因。
一般來說, 孩子在精神緊張的情況下, 最容易做噩夢。 而導致孩子精神緊張的原因, 也有很多種, 比如白天玩得太累、見到了讓他害怕的人和事、聽了恐怖的故事、爸爸和媽媽吵架等。 在經歷了這些緊張、害怕、難以理解的事情後, 焦慮情緒留存在了寶寶的大腦裡, 在晚上就以夢境的形式釋放出來了。
此外, 環境變化、壓力過大也能引起孩子情緒的不安, 比如換床、換幼稚園、換老師、媽媽去上班、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等,
Advertisiment
要想讓孩子少做噩夢, 提升睡眠品質, 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改善:
一是消除孩子害怕的誘因。 平時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不要讓他接觸那些血腥、恐怖的場景, 更不要隨意用“爸媽不要你了”“把你關在黑房子裡”“大灰狼來啦”之類的話語恐嚇他。 少了那些令人不安的誘因, 寶寶睡覺會更加安心。
此外, 要主動幫孩子, 解決各種心理問題。 比如, 寶寶害怕小貓, 你可以帶他從窗戶看外面的小貓, 給他講講小貓的故事, 讓他知道小貓並不可怕。 在此基礎上, 再帶他慢慢靠近, 直到可以和小貓玩耍。
二是睡前讓孩子的情緒變鎮靜。 給寶寶洗個澡,
Advertisiment
三是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 由於寶寶的中樞神經發育不完善, 使得他的情緒也不穩定, 雜訊、光線、震動等都很容易讓他驚醒。 而房間內適宜的光線、合適的溫度、溫馨的環境, 能夠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讓他輕鬆入眠。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寶寶非常害怕睡覺, 並且一段時間內持續做噩夢, 或者白天也感到害怕的話, 家長就要考慮, 帶他去看醫生了, 因為這樣的惡夢, 可能意味著孩子出現了需要治療的情緒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