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為什麼愛打人


有一位媽媽最近跟小編抱怨說自己家的寶寶跟其他小朋友玩, 剛開始一切都好, 可沒過多久寶寶就開始掐小朋友的臉, 自己試了很多辦法都不管用。 現在都沒有小朋友願意跟寶寶一起玩了。

剖析:寶寶為什麼愛打人的原因

1、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寶寶在家不打人, 在外面時卻打小夥伴, 多半是因為他渴望與別人交流, 但語言表達能力有限, 又不會其他的表達方式。 打人, 有時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有時是想表示友好, 有時是在用肢體語言與別人交流, 只是不能很好地控制動作幅度和力度。

此時,

Advertisiment
媽媽一定要及時干涉, 可以用寶寶的口吻跟小朋友交流, 如“我可以做你的朋友嗎”, “我可以玩一會你的玩具嗎”示範給寶寶看, 告訴他與人溝通的正確方式。 也可以稍有力度地打他一下, 問“疼不疼?知道被別人打是什麼滋味了嗎?”, 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有效, 可以讓寶寶從疼痛中體會到打人不好。

2、模仿爸媽或電視

有些爸媽喜歡用互相拍打的方式表達感情, 這會讓寶寶誤會“拍打”就是“高興、喜歡”的意思。 還有的寶寶看到了電視裡暴力和打鬥的場面, 無意中模仿, 未引起爸媽的重視, 而當寶寶“打人”被爸媽批評時, 他的判斷就會產生錯亂, 分不清對與錯。 所以, 在寶寶面前, 爸媽要少用打鬧的方式抒發情感, 更不要有粗魯的動作。

Advertisiment
無論寶寶打陌生人還是家人, 力度大小, 都要在第一時間糾正。 此外, 要有意識地挑選內容健康的動畫片和電視節目, 陪寶寶一起看。

3、嫉妒別人搶走寵愛

寶寶兩歲以後, 自我意識高速發展, 非常在意父母對自己的重視程度。 如果父母因為抱其他寶寶或家裡來人, 而轉移了對他的注意力, 孩子就會因強烈的嫉妒心對協力廠商“出手”。 不僅如此, 有時他們還會有其他不安情緒, 如哭鬧、摔東西等。 因此, 爸媽要注意配合寶寶這種自我意識的成長, 讓寶寶參與到家人與客人的互動中來, 比如, 可以讓寶寶表演唱兒歌, 或者帶客人觀賞他的積木城堡和繪畫作品……讓寶寶覺得自己得到了的關注, 就不會再對客人抱有敵意了。

4、誤會家人喜歡“被打”

Advertisiment

9個月的寶寶對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突破, 打人會讓他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 所以, 每當寶寶與家人玩得高興時, 就會突然舉起小手打對方的臉, 爸媽往往覺得寶寶動作可愛, 不由自主的發出快樂的笑聲, 讓寶寶誤認為打人會得到讚美, 從而養成打人的習慣。

孩子打架的“七招八式”

專家認為, 孩子之間的打架其實也分“七招八式”, 家長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不要誤讀了孩子的心理。

一、挑逗式

“嘿, 把你帽子扔臭水溝了!”

在幼稚園, 東東搶了小敏的帽子, 邊跑邊喊:“哦, 追不著嘍!我把你的帽子扔臭水溝去嘍!”小敏被氣得嚶嚶地哭了起來, 眼看著東東把自己的帽子扔到了草堆裡。

行為翻譯:

快來和我一起玩吧!

Advertisiment

專家認為, 東東的“挑逗”其實是兒童間非常常見的社交行為, 是善意的, 其隱含的內容實際上是想和小敏說:“快來和我一起玩吧!”如果小敏的家長能夠這樣理解小朋友的心理, 鼓勵小敏主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就會出現一種令人愉快的結果了。

“一個會挑逗他人的孩子, 說明他的智力發育有了飛速的成長, 能夠利用自我設計的遊戲來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力, 進行友好交往。 同時, 如果其他小朋友開他的玩笑, 他也能夠快樂地接受, 並且利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對方的挑逗, 是請小朋友參與到遊戲中的一種行為。 ”專家說。

二、扭打式

不“打”不成交!

有一天, 鄰居幾個小朋友到瑩瑩家去玩, 不一會, 卻互相搶起玩具來。

Advertisiment
原來, 瑩瑩她們玩過家家, 兩個小朋友都想扮“媽媽”, 搶著一個漂亮的帽子做道具。 不過搶了一會, 就自然地好了, 你推我一下, 我拽你一把, 孩子們似乎比以前更親密了。

行為翻譯:

我想親近你!

專家介紹, 在兒童交往當中, 大約10%的遊戲行為並不是那麼溫柔的, 兩個或者多個孩子經常糾結在一起, 身體衝撞、扭打摔跤。 在這種遊玩當中, 孩子們體驗自己的力量, 發現自身的強度和限度, 增強自信心, 並且發展友誼。

專家表示, 一個什麼東西都不摸、什麼人都不碰的孩子, 會變得沒有感情, 冷漠畏縮, 無法和他人交流。 女孩子們在這個問題上的表現還不是最突出的, 通常男孩對於自己喜歡的人肢體動作要更多些, 而且有時候出手也會比較重, 這就會引起有些家長的誤會,總以為這個孩子在欺負小朋友、要打人,實際上他是一心一意在和小朋友玩耍,想要親近小朋友。

三、攻擊式

“你占了我的地盤,走開!”

小軍看著站在滑梯頂端的小強,很好奇小強在做什麼,然後自己也上了滑梯。小軍想先滑下去,小強覺得是自己先占了滑梯,想自己玩,小軍應該等著。結果比較強壯的小強突然採取了一個最直接和最粗魯的方法:不管不顧地推了小軍一把,想把他推下去,小軍嚇得哭起來。

行為翻譯:

孩子們不願分享

專家表示,進攻行為在孩子遊戲過程中是很常見的,孩子將進攻行為當作一種工具或手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爭奪玩具甚至在爭搶的過程中出手打人,這種進攻行為只是兒童思維自我中心性、不能延遲滿足,並且尚未掌握語言交流的一種正常表現。孩子“不願分享”也是原因之一。幼兒的“自我中心”是成長過程中不可繞開的過程,但家長應該對此予以適當引導,讓孩子慢慢學會更多的與人溝通的技巧。

寶寶愛打人,家長該如何教育 

一、給幼兒講明打人的後果

當爸爸媽媽發現幼兒喜歡打人的行為後,就要立即為幼兒講明打人的後果:①打小朋友,小夥伴感到身體不舒服、疼痛、難受,會不喜歡你;②打人,會挨幼兒老師的批評,很難堪;③打人,會受小夥伴父母的責備,很痛苦;④打人,是不禮貌、缺德、沒有教養的粗魯行為,爸爸媽媽會很生氣;⑤打人,會被人當成沒有爸爸媽媽的野孩子,會被人瞧不起;⑥打人,被你打的小夥伴們一生氣,反過來也會一起動手來打你,會很慘!

二、換位體驗被人打的感受

當爸爸媽媽發現幼兒喜歡打人的行為後,可以讓幼兒進行換位思考,體驗情感,比如:“你為什麼喜歡打人?若有小夥伴打你,你會怎麼想?你有什麼感受?”

三、引導幼兒正確評價同伴

爸爸媽媽可以與幼兒溝通,讓孩子正確比較、評價自己所熟識的同伴,可以評價幼稚園裡的夥伴,也可以評價家庭周圍的小夥伴,引導孩子分析喜歡打人、不講文明禮儀的幼兒他們的共同點,使孩子明確喜歡打人不對,不討人喜歡,不能模仿他們的行為;只有不打人,講究文明禮儀,與同伴團結友愛、和睦共處,才會人見人愛。

四、積極獎勵幼兒文明言行

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幼兒打人的行為減少了,較長時間沒有聽到告狀孩子打人了,說明幼兒的言行開始變得文明了,就應該積極獎勵。 幼兒喜歡打人並不可怕,只要爸爸媽媽為幼兒講明打人的後果,讓幼兒換位體驗被人打的感受,引導幼兒正確評價同伴,積極獎勵幼兒文明言行,幼兒就一定會變得舉止文明、伶俐乖巧!

這就會引起有些家長的誤會,總以為這個孩子在欺負小朋友、要打人,實際上他是一心一意在和小朋友玩耍,想要親近小朋友。

三、攻擊式

“你占了我的地盤,走開!”

小軍看著站在滑梯頂端的小強,很好奇小強在做什麼,然後自己也上了滑梯。小軍想先滑下去,小強覺得是自己先占了滑梯,想自己玩,小軍應該等著。結果比較強壯的小強突然採取了一個最直接和最粗魯的方法:不管不顧地推了小軍一把,想把他推下去,小軍嚇得哭起來。

行為翻譯:

孩子們不願分享

專家表示,進攻行為在孩子遊戲過程中是很常見的,孩子將進攻行為當作一種工具或手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爭奪玩具甚至在爭搶的過程中出手打人,這種進攻行為只是兒童思維自我中心性、不能延遲滿足,並且尚未掌握語言交流的一種正常表現。孩子“不願分享”也是原因之一。幼兒的“自我中心”是成長過程中不可繞開的過程,但家長應該對此予以適當引導,讓孩子慢慢學會更多的與人溝通的技巧。

寶寶愛打人,家長該如何教育 

一、給幼兒講明打人的後果

當爸爸媽媽發現幼兒喜歡打人的行為後,就要立即為幼兒講明打人的後果:①打小朋友,小夥伴感到身體不舒服、疼痛、難受,會不喜歡你;②打人,會挨幼兒老師的批評,很難堪;③打人,會受小夥伴父母的責備,很痛苦;④打人,是不禮貌、缺德、沒有教養的粗魯行為,爸爸媽媽會很生氣;⑤打人,會被人當成沒有爸爸媽媽的野孩子,會被人瞧不起;⑥打人,被你打的小夥伴們一生氣,反過來也會一起動手來打你,會很慘!

二、換位體驗被人打的感受

當爸爸媽媽發現幼兒喜歡打人的行為後,可以讓幼兒進行換位思考,體驗情感,比如:“你為什麼喜歡打人?若有小夥伴打你,你會怎麼想?你有什麼感受?”

三、引導幼兒正確評價同伴

爸爸媽媽可以與幼兒溝通,讓孩子正確比較、評價自己所熟識的同伴,可以評價幼稚園裡的夥伴,也可以評價家庭周圍的小夥伴,引導孩子分析喜歡打人、不講文明禮儀的幼兒他們的共同點,使孩子明確喜歡打人不對,不討人喜歡,不能模仿他們的行為;只有不打人,講究文明禮儀,與同伴團結友愛、和睦共處,才會人見人愛。

四、積極獎勵幼兒文明言行

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幼兒打人的行為減少了,較長時間沒有聽到告狀孩子打人了,說明幼兒的言行開始變得文明了,就應該積極獎勵。 幼兒喜歡打人並不可怕,只要爸爸媽媽為幼兒講明打人的後果,讓幼兒換位體驗被人打的感受,引導幼兒正確評價同伴,積極獎勵幼兒文明言行,幼兒就一定會變得舉止文明、伶俐乖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