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為什麼成了臀位

寶寶為什麼成了臀位呢?

胎兒在宮腔內活動空間過大, 比如產婦腹壁鬆弛、羊水過多或胎兒較小等, 使胎兒在宮腔內活動過於自由。

胎兒在宮腔內活動受限, 比如初產婦腹壁緊張、雙胎、羊水過少及子宮畸形等, 影響胎頭不能自然下轉。

胎頭銜接受阻, 比如骨盆狹窄、頭盆不稱、前置胎盤、軟產道阻塞及臍帶過短等。

胎兒畸形, 如腦積水、無腦兒等, 均不易以胎頭銜接入盆。 這些原因通過產前檢查及B超檢查大多數能夠及時發現處理。

怎麼糾正臀位?

胎位正常與否直接關係到分娩是否順利。 分娩本屬正常生理過程,

Advertisiment
如能順其自然從陰☆禁☆道自然分娩, 這對胎兒和產婦都是有利的。 因此, 如果能在產前及時發現異常胎位並給予糾正, 就可減少產婦不必要的痛苦, 可變難產為順產。

糾正胎位的方法較多, 但有些要由醫務人員做的。 在此僅介紹幾種病人或其家屬能幫助做的幾種方法。

1)胸膝臥位:此方法一般用於妊娠30周後, 胎位仍為臀位或橫位者。 孕婦于飯前或進食後2小時, 或於早晨起床及晚上睡前做。 事前應先排空膀胱, 解開褲帶, 孕婦雙膝稍分開(與肩同寬)跪在床上, 雙膝膕窩成直角, 胸肩貼在床上, 頭歪向一側, 雙手下垂於床兩旁或放在頭的兩側, 形成臀部高頭部低的位置, 兩者高低差別越大越好, 以使胎兒頭頂到母體橫膈處,

Advertisiment
借重心的改變來糾正胎兒方位。 每日做2次, 每次15~20分鐘。

2)用艾卷灸“至陰穴”:此方法可配合胸膝臥位, 同時做。 孕婦可自己做, 或由家人協助, 用點燃的艾卷熏至陰穴(即雙側腳小趾外則緣), 每日2次, 每次10分鐘左右。

3)側臥位:對於橫位或枕後位可採取此方法。 側臥時還可同時向側臥方向輕輕撫摸腹壁, 每日2次, 每次15~20分鐘, 也可在睡眠中注意側臥姿勢。

tips1:孕媽媽不宜久坐久臥, 要增加諸如散步, 揉腹, 轉腰等輕柔的活動。 胎位不正是常有事, 而且完全能校正, 不必為此而成天焦慮、愁悶, 因為情緒不好不利於轉變胎位。 忌寒涼性及脹氣性食品, 最好每日定時排泄大便。

tips2:需要提醒的是, 上列的療法如果能夠幫助異常胎位轉正固然很好,

Advertisiment
如果轉不了也不必緊張, 因為現代醫學早已經有較先進的方法, 保障胎兒和孕媽媽安全。 不過, 需要在預產期前1~2周住院待產, 由醫生根據孕媽媽的具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