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為什麼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寶寶越來越大, 可能會漸漸的不聽爸爸媽媽的話, 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為什麼寶寶總在一堆令人煩憂的問題中成長呢?

寶寶越來越大, 可能會漸漸的不聽爸爸媽媽的話, 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為什麼寶寶總在一堆令人煩憂的問題中成長呢?

孩子如下五個方面的特點, 可以給這個問題比較全面的答案:

發展的更高需求時常與當前狀態產生衝突

用蒙台梭利的話說, 孩子生而具有一定的“精神胚胎”, 這個胚胎就像種子的胚一樣, 會指引孩子按照一定的程式向前發展, 什麼時候開始吃手、什麼時候喜歡扔東西、什麼時候開始說話等,

Advertisiment
都是在這個內在“程式”的指引下進行的, 甚至不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 但這種更高級的發展需求常常與孩子當前的狀態發生衝突, 讓孩子面對新的發展挑戰, 一方面需要他突破原來的心理舒適域, 另一方面要習得新的技能, 這些內外壓力勢必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這樣那樣的震盪, 引發這樣那樣的異常行為表現, 形成育兒中的“問題”。 比如, 當孩子想開口說話又表達不出來的時候, 很可能變得非常急躁, 甚至喜歡用摔東西、打人、撒潑打滾來主張自己的需求。 這對於不瞭解孩子真實需要的父母來說, 便是孩子變得“不聽話”了, “脾氣大”了。

社會化進程尚未充分展開, 社會規範的約束尚比較薄弱

Advertisiment

孩子的心理發展, 是以個體的形態展開的, 但人作為社會性的動物, 它的行為方式還有一個群體生活的維度。 孩子要成為一個“正常”的個體, 還要經歷一個社會化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通過習得社會規範來完成的, 但對於孩子而言, 他們的生活閱歷決定了這個社會化的過程尚未完全展開, 所以他們的行為更多的是受自身心理發展規律支配的。 由於受社會性的約束比較薄弱, 自然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自我中心”行為, 比如, 他對自己的所有權有了主張後, 為了維護自己的所有權, 可能會拒絕分享, 而不懂得社會規範是期待他合作與分享的, 這個時候, 不懂得孩子心理發展規律的父母便可能認為孩子變得“自私”了。

Advertisiment

自我主張日漸增多, 但問題解決技能比較局限

孩子的成長過程, 往往也是自我意識漸漸產生並不斷發展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 孩子逐漸有了這樣那樣的主張和想法, 但另一方面, 周圍的世界又不總是按照他的意志運轉的, 碰壁之後, 由於他的心理調控能力還沒有充分發展, 亦不懂得以符合社會規範的原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很容易出現相對極端的問題解決方式, 比如, 當孩子發現別人的某個東西很好玩時, 如果別人不給他玩, 便可能作出搶奪的行為。

12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