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為什麼會認生?

很多媽媽會覺得疑惑, 剛出生沒幾個月的時候, 寶寶看見誰都是很興奮的樣子, 但是慢慢的, 寶寶卻越來越不理人。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每個寶寶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會出現認生的正常現象。 我們先來瞭解一下寶寶認生期的發展趨勢, 然後再來找找應對寶寶認生期的方法。

寶寶認生期的發展趨勢

在寶寶不到4個月的時候, 一般不會認生。 因為這個時候他對周圍的一些新鮮的事物, 都感到比較好奇, 包括不熟悉的陌生人。 對任何人的引逗, 他都會報以喜悅與微笑。

當寶寶到了4、5個月, 他就對陌生人會出現“警惕地注意”現象。

Advertisiment
他們會來回地注視、比較陌生人與熟人(主要是媽媽)的面孔, 對陌生人的臉注視的時間會更長些。 而到了5~7個月, 在陌生人面前寶寶就會出現較明顯的嚴肅、緊張的神態。

7~12個月的時候, 有些寶寶面對陌生人甚至會有哭鬧、回避等較強烈的情緒反應。 “認生”達到高峰。 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 以後“認生”表現會逐漸減弱。

寶寶認生期怎麼辦?

1、父母批評過多

專家稱, 如果孩子一做錯事, 父母任意指責, 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產生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的膽怯。 年幼的孩子大多以大人的看法產生自我認識,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情感要保持穩定, 避免忽冷忽熱, 也不要將你的不良情緒發洩到小寶寶身上。

Advertisiment
尤其不能以“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給誰誰”之類的語言威嚇孩子。 寶寶有了安全感自然會更大膽地去接觸陌生的人和環境。

2、父母包辦太多

如果父母對孩子包辦過多, 孩子的自主性便難以得到發展。 大部分父母都會心疼孩子小, 生怕孩子做不好而事事代勞, 家長的這種包辦溺愛只會壓抑孩子自主性的發展, 使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 對一些事物形成膽怯心理。

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放任自由, 多鼓勵孩子大膽一點去探索他感到有趣的事物, “媽媽看著你, 不怕”多給他一些“強心劑”能夠讓寶寶克服膽怯的心理。 家長還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一些挑戰與鍛煉, 在生活中讓寶寶多幫忙參與, 培養他的獨立性。

Advertisiment

3、寶寶自我保護

認生是寶寶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 在他看到陌生人時, 他意識到家人和陌生人是不同的個體(6個月的寶寶已經開始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表現出敏感反應), 孩子害怕這個陌生個體給他帶來傷害, 因此, 就以敏感閃躲, 甚至大聲哭鬧的激烈方式來向家人傳遞自己害怕的情緒, 以此得到家人的保護。

家長可以在孩子還不懂得認生的時候, 有意識地帶孩子多接觸其他人。 比如, 讓家裡其他人員幫著給孩子餵奶、喝水、換尿布、逗著說話、抱著玩、做簡單的遊戲, 通過與其他人的接觸, 幫助孩子適應他可能接觸到的各種人和陌生環境。

4、寶寶的天性使然

寶寶認生是社會性發展必經階段, 因而每個寶寶在0-3歲期間都會產生認生現象。

Advertisiment
但如果在寶寶3歲以後仍然非常認生, 不願與陌生人相處, 那就要考慮孩子的個性因素了, 畢竟有些孩子天生比較敏感。 也有一些孩子連去幼稚園都表現出退縮和回避, 這說明孩子不是故意挑剔和拒絕, 而是天性使然。

對於天性使然的寶寶, 家長首先要堅持的原則就是不強迫。 有些父母覺得強行把寶寶放到陌生人的懷裡, 就能夠鍛煉他, 改掉他怕生的“壞毛病”。 結果導致寶寶抗拒心理更嚴重, 適得其反。

媽媽可以從寶寶比較熟悉的人開始入手, 讓孩子逐漸接觸“熟悉人比較多, 而陌生人比較少”的環境, 在熟悉了有少數陌生人在場的環境後, 再擴大他的接觸範圍, 讓孩子一點點地適應與陌生人交往以及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

Advertisiment

5、寶寶缺乏社交活動

有的家長很少帶寶寶出去玩耍, 與人接觸少, 缺乏鍛煉。 家長不要因為寶寶害怕就刻意避免他與陌生人接觸, 這樣對緩解孩子認生的問題有害而無利。 為寶寶創造更多與陌生人群接觸的機會, 比如帶寶寶到公園讓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 或者帶寶寶走走親戚, 幫助他逐漸消除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 得到更多鍛煉的機會。

在寶寶認生期這一階段, 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強迫寶寶做他不願意的事, 帶著寶寶多出去走走, 讓寶寶擁有個好心情, 認生期也就安全度過啦。

相關用戶問答